体育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

  摘 要:通过创设平等和谐、民主人道的师生关系,同时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新学习目标,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懂得和享受体育乐趣,最后还要充分留给学生针对体育课程的讨论思考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 转变 学习意识
  
  当今的教育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效果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意识。
  
  1 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把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教师还应把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运动乐趣的有机结合,以便积累终身体育的资本。对学生学习体育内容的评价应打破传统,从评价的目的出发,采用运动技能的评价、身体素质的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个性化的教育,尊重个性的价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 丰富体育学习内容,设置合适目标,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是有任务定向的,就是希望参加体育活动能给自己获得更多的乐趣。这说明,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变化教学形式,如组织游戏、比赛、分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用音乐伴奏、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尽量满足中学生利用体育来愉悦身心的需要。当中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激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由于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往往是在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通过明确目标来激发和维持中学生体育的动机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让中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习的价值意义是什么。为了提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帮助他们制定长远目标,还要在他们的参与下设置和明确符合中学生个体的实际目标,真正把对中学生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个人目标的设置必须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又可测量的。这样就可以随着阶段目标的完成而实现总体目标,并且中学生在完成自我设置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增强自尊和自信,从而不断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强度和持续性。
  
  3 体育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向“懂”和“乐”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体育教学理论界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效果“懂”与“乐”的结合,认识到“懂”与锻炼身体能力的有机联系,认识到“运动认知能力”与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学生“懂”和“乐”的重要性。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并使这种理性的教学为终身体育服务,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而如何让学生“乐”起来,教师得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对于目前已有的,如“情景式教学法”、“主动式教学法”、“快乐教学法”、“比赛法”以及“目标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是为求学生“学乐”而设计出来的。主要主张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
  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但是,在朝着向“懂”和“乐”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应与“练”有机结合,只有把“想”与“练”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活动性不会丧失;同时要注意讲求教学的艺术,对所提问题、问题的深度应很好地把握;学生讨论的过程如何进行、以什么形式进行,都应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
  
  4 在学习过程当中要给学生必要思考讨论的时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巴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在一节课时间内都教给学生,把每一节课的任务都安排得满满的,压得学生都喘不过气来。这在无形之中就扼杀了学生的心灵,身体上也受到创伤;也就完全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很难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思考或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和心得,或讨论某一问题;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而且要放开讲,讲错没有关系。通过这种思考和讨论对学生体育学习意识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小结
  
  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运动技术为中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进行体育有效学习,对体育学习的主体感受在主动、自觉、积极的体育学习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而且要发挥非智力因素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兴趣、自信心、意志、性格等只有转化成为动机,才能通过动机的力量间接地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而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效,体育动机就是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具有引发、导向、强化和调节体育行为的功能,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在因素,是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大动力。因此,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满足中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创造一切有利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激发其体育动机,是促进中学生体育学习意识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节昌.谈中学体育教师具备的素质[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2]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推荐访问:意识 学习 体育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