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 增强合作学习】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宽松、自然、民主和谐氛围中学习,并创造展示技能平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 小组 兴趣 合作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相互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宽松、自然、民主和谐氛围中学习,并创造展示技能的平台。这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却往往不够理想。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富实效呢?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关注学生情感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常会发现有三类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种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另一种是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精神。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坚持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话题,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例如在苏教版第一册《去括号》这一节教过后,设计如下问题: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计算:(1-1/2)+(1/2-1/3)+(1/3-1/4)+…+(1/98-1/99)+(1/98-1/100)和(1/2-1/3)-(1/4-1/3)-(1/5-1/4)- … -(1/99-1/98)-(1/99-1/100)
  分组引导启发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个算式如按以前讲的运算顺序该怎样进行,计算会简单吗?
  (2)这两个等式相邻括号内的项之间有什么特征?
  (3)既然相邻括号之间的项出现了互为相反数或相等,那么能否直接相加或相减,为什么?那该怎么办?
  (4)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面各项发生的变化;与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面各项发生的变化会怎么样?
  通过以上的处理,学生参与意识高涨,并且能很好地掌握去括号法则,理解条件不同则去括号的方法不同。
  
  二、转变教学方式 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传统数学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教学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真正领会“小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活动不能只留于形式,走过场。如有时由于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一旦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就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让许多本来准备很好的学生感到失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又如,《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可将探究型题目设计成一系列数学学习任务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等形式来完成任务、学习方法、发展能力。
  
  三、不断学习完善 提高师生合作技能
  
  1.培养课堂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分配是否得当,是学生合作是否成功的基础。如每次的小组活动都是同位或前后位交流,难免会缺乏新意,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注意使学生有信息差,要根据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均衡分配。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如: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要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教师对于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时间多少都要了如指掌,而且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堂应变能力。
  2.创造展示技能平台
  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能够给予适当的帮助。如:要及时发现那些基础差或缺乏自信而跟不上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从已学的知识中寻求解决交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小组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进行教育。
  3.优化解决课题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与合作课题选择密切相关。如:选择的课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趣味性、可行性与探究性,让学生有话要说并有话可说。切忌话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根本不感兴趣。例如少数学生对模仿购物、打电话类等活动编写应用题比较感兴趣,而多数生就会觉得其过于简单。因此话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例如:设计话题应用题“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公路、港口和其它配套工程的建设等问题”。让学生编写应用题(方程思想),最后选出一个学生总结性发言。这样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肯定会积极准备,参与到活动中来。当然话题也不能过难过大,使学生根本无法讨论和表达。另外,选择的话题还要具有开放性,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
  
  四、优化评价方式 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只有合作过程而没有反思与评价同样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具有鼓励作用,要做到客观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样,例如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教师还可根据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多动脑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改进和提高,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质量高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克鲁茨斯基.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合作学习 课堂 增强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