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英美文学试题

  摘 要: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英美文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差异,提出了基于网络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1.引言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2004:18)这一提法在大学英语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现阶段能否实现这一要求,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开设选修课程特别是文学欣赏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毕竟会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通过阐述英美文学课在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比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差异,探讨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2.英美文学课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人类已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纪,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的世纪,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一个东西方文化激荡与融合的世纪,一个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一个充满着机遇、充满着挑战、充满着希望,又充满着竞争的世纪。谁能在新的世纪赢得竞争的胜利?毫无疑问,谁赢得了人才,谁就是21世纪的大赢家,谁没有了人才,谁就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社会所瞩目。那么,什么是国际化人才?有关专家认为,国际化人才的基本定义为:具有专业技术或管理经营经验与技能,熟练掌握1-2门外语,熟练应用网络技术或电脑进行商务管理与沟通,了解并善于运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规则与惯例的高级人才。国际化人才应该有国际化的意识、胸怀,掌握国际一流的先进知识结构,在视野和能力等方面具备国际化水准。这样的人才方能在全球化大竞争背景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走向辉煌。英美文学课的开设有助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学文学不仅是学语言的最佳途径,更是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渠道。(蓝仁哲,2000)。由于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所以不同时期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说是那个时期西方现实社会的缩影。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不仅可以了解到凝聚在作品中的西方文明,感受到西方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社会风貌、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同时也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审美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3.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差异
  
  3.1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差异
  英美文学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此课程是使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此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2000:26)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美文学课则是他们的公共选修课。目前大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的渴望,以及大学的师资力量和素质教育取向,都为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提供了可能。我国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文化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即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为了学生考级,转向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这就为开设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提供了合理性和操作接口,并且使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层次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上,不追求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不追求文学批评的理论性,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范谊,芮渝萍,2005:153)
  3.2 教学对象水平的差异
  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其水平应达到《中学英语课程标准》7级或以上水平。他们的入学英语能力应达到如下标准: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例如,事务通知和邀请信等。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施语言实践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基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而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年制)第三学年的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英语专业四级统考合格的要求。教学对象水平的差异促使我们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4. 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新模式
  
  4.1建构主义与网络课程
  基于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陈琦等,1999;武晓燕,2006;马爱华等,2006)内涵的认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路可概括为: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资源等学习要素,通过对学习者的知识、认识特征和背景的分析,设计学习者需要的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识工具,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何克杭,2006:17)。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示精神,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有以下特点:① 教学个性化。这指的是课程教学充分发挥网络的独特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计划和进行多角度的教学。 ②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新模式、新理念在当今网络时代日显重要,这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互动的桥梁,网络使学生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③课程超文本化,这是网络课程的关键内容,即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或多媒体计算机快速便捷地传递与接受信息,并可以挑选自己需要和爱好的信息来进行学习,这是网络课程的核心特点。这是因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把计算机从一个幕后辅助的角色推到了教学的前台。(陈坚林,2004:47)
  网络课程的上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进行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而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搞“一言堂”,这就是基于网络化的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
  4.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4.2.1 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多采用讲授式,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个人表演,教师肩负所有解释的责任:作家生平,时代背景,内容梗概,文学常识,作品内涵等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来自外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情地剥夺了学生与文学作品直接交流的权利。学生只是信息的接受对象,只被动接受外部的信息,通过内化将接收的信息系统化。
  客观地说,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组织和主导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学生的接收,使教学目标得以快速实现。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作为认知过程主体的作用,课堂上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这就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4.2.2 以学为主的网络式教学新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教学工具除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外,主要依托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系统。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指定的教材,而是包括了与当前学习主题有关的所有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为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和主题,收集和整理好教学资料,设计出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学生提问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该教学模式提倡教学的重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注重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肯定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2.3 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综前所述,不难看出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势,但后者优势更为突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吸收近来。国家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课程要求》中提出的“基于计算机与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而是指计算机(包括信息和网络技术)、课堂教学和大学教学课程相结合的模式。计算机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成为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强调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的前提下还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就是要将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师为中心)与现代教学理论(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陈坚林,2005:5-6)。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可以用“两个中心,三个学习空间”来概括。
  (1)“两个中心”是指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师生、学生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和协作,共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形成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2)“课堂学习空间”是指教师给学生授课的网络化教室。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教师可以利用与课本配套的网络课程上课,对学生进行网络同步教学。
  (3)“自主学习空间”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网络课程、上网进行自主学习的形式。该模式打破了以往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借助网络资源,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加工和处理,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还可以进行网上听课、阅读、讨论以及测试等活动。每位教师设置好个人教学主页,定期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规定讨论题目,让学生网上提交作业等。并且,教师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可定期检查学生网上学习的时数、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进度等,从而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避免出现“放羊式”教学状态。
  (4)“协作学习空间”是指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指导他们围绕某一学习材料,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进行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等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通过BBS讨论区、聊天室、QQ视频聊天、留言板等方式与本组成员进行交流,实行一对一乃至多对一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竞争的良好环境中共同进步。
  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既注重教师的“教”,也注重学生的“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的英美文学素养,又有高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式人才。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它主张主导+主体相结合。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新模式,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超越了教师单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模式,达到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个性化学习的目的。目前笔者正利用这一新模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选修课程的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模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与技术支持密切相关。现在我正和同事们一起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新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4,(6):46-50.
  [2] 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 [J].外语电化教学, 2005,(5):3-8.
  [3] 陈琦等.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技术通讯论著选摘,1999,(1).
  [4] 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153.
  [5]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国际化人才,21世纪中国的急需.中青网,2006-08-03.http://www.省略/qsnjy/200608/t20060803_348441.htm.
  [7]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与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大学教育, 2005,(1):16-21.
  [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蓝仁哲.语言 文学 人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10] 马爱华等. 英语名著教学模式优化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网.2003. http://www.省略/2003/ca13490.htm.
  [12] 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注:本文是2006年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院级一般课题“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项目编号:2006YJYB59)的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英语教学 英美 教学模式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