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利润关系浅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摘 要:本文分析了虚拟资本与价值和利润的形成,并对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关系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利润关系      理解人类社会经济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利润问题,利润决定着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方式和经济制度演化变迁的方向。利润是价值的一部分,价值和利润的最终来源问题在经济学说史上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比较有影响的是劳动价值论和风险补偿论。虚拟资本在价值和利润生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它可以解决实体经济领域中“风险厌恶”和“市场失败”,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实体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但虚拟资本的“竞争性资产”效应决定了虚拟资本投资的膨胀会导致生产性投资的不足,在利润总额保持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虚拟资本仍有可能在利润或财富领域获得巨额资本增殖。虚拟资本的利润或价值增殖是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最终原因。
  
  一、虚拟资本与价值和利润的形成
  
  虚拟经济领域与实体经济领域的利润关系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话题。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认为货币领域和实体领域是经济中两个相互平行的部门,货币的影响只作用于货币领域,所影响的是物价水平和名义利率,至于实体领域的经济变量、如就业、产量、真实利率和相对价格主要决定于资源、技术、管理和生产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实体领域的经济变量不起作用,是实体经济领域外的一层中性的“面纱”(萨伊,1803)。货币中性论盛行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金属本位制还在运行,货币供应取决于黄金储备和对外收支状况,货币当局不能随便增减货币供应数量,国内的经济稳定服从于国际的汇率稳定。在这种背景下,货币中性论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凯恩斯(1930)认为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刺激投资和总需求。当存在大量失业时,总需求的增加会促进就业和产出的增加,物价水平则不一定上涨。当就业水平已高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引起物价的上升。货币领域和实体领域是相通的,纽带就是名义利息率。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降低名义利息率,从而刺激投资,对真实产出的增长产生乘数效应。同时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名义利息率的变化的影响是有限的,投资对利率的变化也不总是敏感的。对实体经济领域影响最大的是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也反映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后的经济形势。金本位制的崩溃使货币当局取得了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权,没有国际上外来的货币纪律的约束,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成为可能。但金本位制的残存影响依然存在,使货币政策的发挥受到局限,同时战时财政的刺激出现的经济景气使人们认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信用货币政策给西方带来30年黄金发展的同时,“滞胀”也不期而至。经济实践证明,与一切笼统的简单主义相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代和经济发展环境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并具有不同的表现。
  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和利润形成主要有劳动价值论和风险补偿论。马克思在继承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认为价值是人类劳动在劳动对象中的物化,利润是价值的一部分,是人类超额劳动的凝结和物化。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1921)认为利润是对投资的风险补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53)指出用“利润”这个术语能更好地区分实际值和期望值、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利润是由不确定性带来的。
  人类劳动的物化是价值的载体──使用价值,如果不存在该种使用价值的市场需求,价值也不能实现。仅有劳动的物化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本身。价值的实现必须克服“不确定性”问题,包括生产领域的“不确定性”和价值实现领域的“不确定性”。生产领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技术问题,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价值实现领域的“不确定性”,这也就是马克思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问题。劳动的物化克服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预期。马克思的价值和利润理论分析更多地着眼于实体经济领域。利润的“风险补偿论”离开了人类劳动在劳动对象中的物化过程来强调“不确定性”,更多地着眼于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克服是获取利润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在“短缺”时代,利润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生产方面,即劳动的“物化”方面;在“过剩”时代,利润的焦点更多地关注于价值的实现方面,即价值实现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克服方面。
  虚拟经济领域与劳动的“物化”,即使用价值无关,也与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无关,因为虚拟经济是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的“价值增殖”过程。它也面临“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建立在价值的增殖方面,而不是价值的实现方面。虚拟经济与价值和利润的直接生产过程无关。
  但虚拟经济活动对实体经济领域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有贡献的,它可以解决实体经济领域生产者所面临的“风险厌恶”和“市场失败”,使社会生产领域的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它不生产利润,只是参与利润的分配。虚拟经济领域的利润产生于分配领域,源于对利润分配和财富再分配领域“不确定性”的克服。
  
  二、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关系演变的实证研究
  
  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的关系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总的来说,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发展的一个派生物,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Ronald I. McKinon,1973)的“替代效应”与“导管效应”说,法国经济学家爱波拉德(Epaulard,1996)和斯兹皮罗(Szpiro,D.)的“追夺效应”说对处于不同经济背景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分析。
  麦金农在分析发展中国家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时发现欠发达国家缺乏有组织的金融,政府在替代金融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他首先限制了分析的前提背景,可以概括为如下假设:所有的经济单位都局限于内源融资,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没有实际的区别;投资是不可分割的;政府不会通过财政或铸币直接参与资本积累,这些收入只用作政府的当期消费开支,政府的政策就局限于选择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上。
  在上述假设背景下麦金农认为货币和实质资产的互补效应即货币在实质资本形成过程中的导管效应和货币资产与实质资产的替代效应即竞争效应并存,转变的临界点就是政府可以规定的某一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值,该值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普通投资主体的内源融资投资率。但是一旦该值逼近内源融资投资可以获得的最佳边际收益,甚至高于该值时,竞争性资产效应开始占据优势,投资开始减少,往往引导资产从实质资本向现金余额的转变。与传统理论区别之处是低于该值时麦金农关于货币资产与实质资本的互补性分析。麦金农认为,与完全市场条件的新古典假定不同,在分割经济中市场是不完全的,只有单一的货币市场,不存在统一有效的资本市场,即不存在可以替换的其他金融资产。这里,货币被视作一种资本积累的导管,而不是一种可以替代的竞争性金融资产。于是实际收益率的上升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同时伴有实质资本数量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
  我们考虑在总生产过程函数为Y=G(K,L,M/P)的生产过程中货币需求和实体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其中Y代表实际总收入,r代表实体资本的实际收益率,货币的实际收益率为d-P 。当货币发行成本和资本市场运行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企业具有不变的规模报酬时,货币需求函数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货币的实际收益成正比,与实体资产的收益成反比,则?坠H/?坠Y>0,?坠H/?坠r<0,?坠
  新古典理论认为在一个确定的收入和实体资产收益率的水平下,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的增加,会减少资产组合中实体资本的比例,这就是支配新古典货币理论的货币同实体资本的替代效应。
  新古典学派的投资函数:
  I=dK/dt=sY+(s-I)(M-P)M/P,
  (s-1)(M-P)<0
  说明了实际货币存量需求的增加会减少投资,影响实体资本的积累。
  当货币等金融资产与实体资本之间为竞争性的替代关系时,实际货币存量的增加就是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即:Y
  
  其中,L的所有偏导数都为正值,表明分割经济中的金融资产与实体资本之间的互补性。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资本收益率提高时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传统理论认为,货币和实体资本是持有财富的替代形式。但在这儿,货币被看成一种“导管”,而不是一种竞争性资产。这样,实体资本的积累可以顺利进行,货币需求增加的同时,实体资本的生产效率也同步提高。
  麦金农关于货币资产与实质资产的替代效应或竞争效应,即关于经济活动中实体经济领域与虚拟经济领域投资的份额决定问题,爱波拉德和斯兹皮罗称之为“追夺效应”。在研究企业金融活动时,他们发现大企业金融活动的增长,对生产性投资带来了负面影响。80年代以来的金融全球化使法国大企业集团的利润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实现的。结果,生产性投资下跌,金融投资猛增,企业的资产结构迅速向金融资产方向倾斜。1982年到1989年期间法国企业用于生产性投资的份额从76%下降到47%,而其占有的金融资产从3%上升到35%。
  战后企业融资结构方面的显著变化是银行间接融资比例下降,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比例迅速上升。针对80年代开始的企业虚拟资产比例迅速提高的现状,人们开始担心它对生产性投资的影响。在早期,虚拟资本与工业资本共存。逐渐的,随着自身的成长,它采用掠夺的态势,攻击工业资本。不过这种攻击的真正爆发是在虚拟资本的大规模发展以后,最明显的例证诸如通用汽车和通用电气等工业公司都建立了财务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在总公司的资本份额所占比例一般为5%―10%,利润贡献度一般在40%―50%以上;借助于消费信贷,工业产品生产的目的是去担当其他形式的金融资本的催化剂,而不是工业生产本身。
  生产性投资的不足给我们带来的是大量失业和日益严重的贫困化。金融资本越来越采取虚拟资本的形式,虚拟资本的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日益成为资本逐利的主要场所。推动西方经济发展的虚拟资本自70年代放松规制,大规模发展以来,已经稳固地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利润追求的无形的手推动着这个火车头。它是一个特殊的无情的成员,它并不是仅仅拿走给定的部分,着眼于流量利润的分配,而是人类所有的存量财富的再分配,它要吃掉所有的差价,掠取人类的所有财富,直到没有“食物”留下。80年代以来发生于东南亚、拉美和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对虚拟资本在人类利润和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作出了鲜明的注解。
  
  注释:
  ①参见: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65页.
  ②参见:纳塞尔・赛博著.齐寅峰,古志辉译.投机资本.机械出版社,2002年,第90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经济 浅析 实体 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