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工业模式对我国工业化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使中国迅速走出战争破坏的阴霾,并建立了独立的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苏联工业模式也带来了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历史角度看,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对奠定中国工业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苏联是一个抹不去的名字。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并与苏联结成同盟。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在极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最早践行者,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为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以工业为先,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建立起苏联模式的工业体制,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础,并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比较,中国最终选择了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
  1.国内因素: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起点低
  首先,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低,生产能力不足。其中重工业尤其孱弱,钢铁、煤、电三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0%;轻工业在全国工业中所占比重极大,棉纺织业的生产总值就占了五分之一还多,而且经营分散,机械缺乏,原材料如原棉、羊毛、木浆、橡胶、赤磷、氯酸钾等都需要进口。①
  其次,战争破坏使工业产值低下。1949年是中国工业生产最低落的一年,如以历史最高年产量为100,则1949年几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大约如下:生铁降为10.9,钢锭降至15.8,钢材降至17.8,煤降至44.5,电力降至72.3,水泥降至30.9,纯碱降至62.9,棉纱降至72.4,棉布降至72.6,汽车胎降至35.9,纸降至77.6,糖降至39.6。②
  最后,中国工业生产由于战乱以及全国事实上的割据状态很难形成系统。如钢铁工业的矿砂、生铁、炼钢、轧钢之间不能实现生产的有效衔接。
  另外,地区分布脱节,需要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完成生产环节。如大渡口的轧钢需靠鞍钢的钢锭,而轧好的钢材又要运到上海去再生产,长途运输致成本奇高。在工业生产中,能生产机器设备的工业不足三分之一,机器制造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以重工业基地东北为例,1944年东北所需的工作母机,92%是从日本运来的,精密机械的84%也是由日本供给的。③机械工业为国家工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部门。正如毛泽东所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①
  一语道破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窘境。
  2.国际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
  1947年冷战的铁幕拉开,美国开始推行针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政策。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已指日可待。1948年12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做出决定:
  如果中国地区直接或者间接地被共产党控制,美国经济合作署立即停止向中国运送援助物资。②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首访苏联,确立了中苏同盟关系。1950年2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题为“经济防卫政策”的NSC104号文件,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文件规定禁止美国船只和飞机前往中国的任何港口或机场;拒绝为任何从事对华贸易的外国船只和飞机添加燃料、食品和淡水;禁止进口任何中国生产的产品,严格检查美国向香港和澳门等地区出口的物资,以防止这些物资转口到中国大陆等。③
  朝鲜战争爆发后,尤其是中国参战后,美国于1951年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对中国的禁运法案,正式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1952年又在由西方14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会员内设立中国委员会,将钢铁、金属母机、化学药品、运输器材等400多种物资列入对中国禁运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仅1950—1953年,由于美国实行“封锁、禁运”,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达5691万美元。④
  美国的封锁和禁运阻断了中国同西方交往的通道,使中国很难获得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和市场。因此,在通往西方的窗口被关闭后,“新中国当时可以指望的经济援助只能来自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⑤
  3.中国自身因素:历史上,苏联曾积极帮助中共建党,并指导帮助中国革命发展
  中国共产党就是按照苏联共产党的样子建立的,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巨大影响力。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最终要走向社会主义。1949年6月,毛泽东指出中国“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⑥并提出要“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⑦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参观了许多工厂和农场,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中国走苏联道路的决心,他指出:“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⑧
  苏联从1928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用了12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电气化,第一次将社会主义由设想变成现实,且经受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充分显示了其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迫切希望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以摆脱近代百年来的屈辱。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列宁指出:
  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加谈不上社会主义了。⑨
  尽快实现工业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迫切希望,也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具有成熟的工业化理论和建设经验,这对于尚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巨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推荐访问:苏联 工业化 新中国 初期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