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中地方文化的导入


  [摘 要] 本文以陕西地方文化在陕西高校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入学习为案例,提出地方文化课程体系构建是教学的基础,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地方文化视觉符号的提炼与设计训练的有效结合,以“地方”为主题的案例教学,共同使学生掌握了地方文化特征设计表现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 设计教学 地方文化 导入 陕西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2011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BY67)。
  全球化时代带来的地方文化的消解之快所引发的忧虑,已经被提升到捍卫民族尊严的层面。在各种以“抢救”为内涵的传承路径中,设计以其符号重构的形式扮演着视觉意义上的重要角色。在设计教学中对地方文化的导入,即提供了一种重构并传承地方文化的长远路径。
  地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课程体系的建设
  地方文化是指那些在地方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赋予地方的文化意义。地方所指空间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文化区如巴蜀文化区、楚文化区、齐鲁文化区等等,小至一乡一镇一村。而地域在通常意义上指较大范围的空间,多指省级以上的地理单元。在教学中导入地方文化的概念,其空间尺度指向的伸缩性,可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针对不同空间文化均可掌握基本设计思路。
  鉴于以上界定,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以某一地方空间文化体系构建为整体教学的案例,重在讲授文化内容的同时,传授地方文化的概念及其空间意义。
  将地方文化引入设计教学首先要构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从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层面予以体现。陕西科技大学地处陕西,地方空间体验、获取信息的便利,以及文化资源丰厚,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优越条件。
  在学科基础课层面开设“民俗文化”、“陕西文化及产业”等课程,从宏观视角讲授陕西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产业现状和趋势,给学生提供地方文化的基础、概念、内容、空间和现实意义的学习。在专业选修课中,根据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开设“民间美术”、“地方旅游工艺品设计”等课程,以服务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为目标,从微观视角开展针对性课程讲授和实践。着重使学生体会产品的“泛地域化”特征,在以地方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文化营销中的劣势,以及设计的责任。这一层面的课程体系既包括理论教学,也涵盖实践内容。在实践课程体系中,着力突出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设计一批满足地方文化产业需求,反映地方文化特征的设计选题,在真题环境中进行设计实践。
  对地方文化的体验和认知,除了课程体系的教学之外,最直观、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选取合适的教学参观和实习基地成为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以陕西省内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博物馆为主体,以民间艺术原生态基地考察为拓展,以历史文化古迹为提升,建设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汉阳陵博物院、凤翔六营泥塑村、陈炉镇耀州窑生产基地、安塞民间艺术馆、醴泉民俗村、户县农民画创作基地等教学考察基地,学生得以切身感受和了解地方文化内涵和精神,采集设计符号素材,为设计实践奠定基础。
  以基础、方向和实践构建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地方文化学习和视觉符号重构的设计教学体系之一的基础。
  教学实施过程中地方文化视觉符号提炼与设计训练
  教学实施过程是指在课程体系构建基础上,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共同实践。其中包括课程的地方文化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中对地方视觉形象的符号化提炼。
  毋庸置疑,地方文化的内容和内涵是视觉符号提炼的基础。就陕西而言,关中地区为十三朝古都所在,都城文化和知识分子山水(田园)隐逸心态,以及宗教艺术的传播与兴盛,共同构成了关中的文化意象。陕北地区民间艺术原生态的留存丰厚。陕南地区与巴蜀文化、楚文化交汇,文化杂交现象突出。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讲授陕西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征,对陕西地方视觉造型形象加以归纳和总结,提炼视觉符号,从不同专业设计角度予以体现。如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对陕西不同地方装饰元素的象征表达予以汇总,或从造型、材质、色彩,或从象征寓意予以提炼和再创造,在设计表现中通过对文化因子中可视性表达的“直接使用”、“夸张变形”、“移花接木”、“多元重构”,传授地方文化的视觉设计表现。在设计基础课课程教学中,以陕西文化景观,如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壶口瀑布、民间美术、宝塔山、灞桥柳、终南文化、定军山等文化空间为主题,将其充实到图案构成、立体构成的训练中,加强构成艺术与地方景观造型艺术的结合,通过训练抽象出完整独立的造型。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地方文化产品的丰富资源,以旅游商品、纪念品、食品营销为目标,都成为包装设计的案例。此类教学过程,注重地方艺术技法表现的创新开发和利用,有意识引导学生在设计中体现陕西地方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表达。
  在课外教学体系中,具有地方特征的产品设计成为设计展览和创业活动的主体内容。在陕西科技大学每年一度的“设计艺术展”上,以陕西凤翔泥塑和马勺脸谱为主要开发对象的设计,展示了学生对传统艺术符号性的把握,新材料被使用,或者在原有材质上进行新色调使用,如将原有的鲜艳色调更换为以黑白为基调符合城市人群审美习惯的雅致色调,将原有粗犷风格的脸谱图案更换为插画、油画、人物等其他绘画形式的图案,将原有图案使用在瓷器圆盘等新的基质上,都别有一番新的意味。创新设计和地方主题激发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对创新设计的热情。一些学生开始思考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的地方性设计,如贵州学生对地方蜡染工艺的兴趣,带来了一系列与传统有别的图案设计,或者将其在其他类型的艺术产品设计中使用。四川、湖南学生对地方傩戏面具给予了关注和热情。
  以地方文化产业为主题的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是地方文化符号提炼和设计呈现的具体操作,具有市场性、设计性、传播性和文化性特征,是对地方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也是对学生地方文化学习之后服务文化产业能力的综合性训练。
  案例教学一般在这样几个层面开展:一是具体课程中的围绕地方文化表达的案例教学,如景观设计对陕西不同地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设计体现、平面设计中对文化符号的提炼、包装设计对地方传统的艺术表现、动画设计对地方文化形象的塑造等。二是毕业设计环节的完整性设计实践,通常以“地方”为主题,结合本土设计市场的需求,不同专业方向共同为其进行一系列设计:如以陕南地区的汉中为主题,平面设计专业为其进行地方城市形象设计与推广宣传策划。景观设计专业则在汉中城市景观规划、旅游景区开发设计等领域寻找诸多个案设计课题。包装设计专业围绕地方特色产品开展系列包装设计。动画专业学生则对汉中地方名人、文化传统、地方景观等进行形象塑造,通过编写剧本、人物形象塑造、提炼文化精神等呈现地方形象。三是以指导教师承担研究课题为中心开展的设计实践。如承担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汉阳陵景观设计”、“陕西汉唐文化符号的设计与运用”、“陕西重大景观规划与人文精神”的探讨等“实战”课题,使学生在综合性设计训练中,传递自己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艺术表达。
  各专业学生组建团队,在一个主题下,运用不同的专业设计手段,通过再现的方式,对地方文化中的形状、色彩、材质等予以模仿,或对其进行截取和转换,以其相似性传递对地方的理解。这种以地方为主题的设计训练带来“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在指导“陕西旅游纪念品开发”、“绥德石狮子包装设计”等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认识到地方旅游产品设计在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同时所体现出的原始、朴素、环保等特征,是消费者喜爱的重要条件。设计不仅要关注地方的昨天,也要关注地方的今天。
  课程体系的建设、设计符号的提炼以及具体的案例教学,贯穿的主旨是使学生掌握地方文化特征设计表现的方法和路径。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设计教学实施为例的讨论和教学实践,既是教学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上的提升,力求为各地文化产业服务提供培养设计人才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常晓京.陕西旅游工艺品开发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6,9.
  [2]詹秦川.从凤翔泥塑看视觉艺术风格的地域传承[J].电影评介,2009,18.
  [3]张慨.设计视野下的陕西旅游工艺品开发[J].唐都学刊,2010,1.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推荐访问:导入 地方 文化 设计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