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探索


  摘 要:如何认识和确定中国革命在胜利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关系新中国如何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刘少奇是我们党内较早提出并论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领导人。但是,他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刘少奇是一位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的中国领导人之一。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吸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参考苏联过渡时期的历史经验,在建设新中国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过渡理论。
  关键词:刘少奇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374-02
  刘少奇是一位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的中国领导人之一。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吸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参考苏联过渡时期的历史经验,在建设新中国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过渡理论。
  如何认识和确定中国革命在胜利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关系新中国如何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刘少奇是我们党内较早提出并论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领导人。但是,他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948年9月初,在《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一文中,他便指出:“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社会中的基本的和主要的矛盾……就是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或旧资本主义的矛盾,就是资产阶级和富农与无产阶级及其其他劳动人民的矛盾。”在紧接着召开的九月会议的发言中,刘少奇在着重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问题后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他同时指出:“斗争的方式是经济竞争。这种竞争是贯穿在各方面的,是和平的竞争。”“不能过早的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对小生产者必须采取最谨慎的政策。”这说明,他认为虽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将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这个矛盾是逐渐发展的,并且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和平竞争。刘少奇的这些观点与毛泽东对于主要矛盾的观点基本一致,并不存在很大的分歧。
  1948年10月,刘少奇修改东北局送交中央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其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中指出:“这种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在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在这个矛盾上的斗争,特别是在这个矛盾上的长期的经济竞争,将要决定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来的发展前途,到底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抑或过渡到普通资本主义社会。”此时,刘少奇在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时,其实还没有明确的指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的区别,并且他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只限定在经济领域,强调两者在经济上的合作和竞争。这说明他深刻的领会到了马恩所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核心思想,新民主主义社会之所以要保留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要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就不能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理解为需要立即加以解决的主要矛盾,并进而消灭资产阶级。毛泽东在审阅这些修改时将刘少奇修改的“决不可采取过早的限制私人资本经济的办法”改为“决不可过早的采取限制现时还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经济的办法”。毛泽东认为就当时的整个经济政策来说是限制私人资本的,但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才不在限制的范围。这说明他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已与刘少奇的有了微妙的差别。刘少奇反对过早地在国民经济中采取社会主义步骤和机械的实行计划经济,他主张用和平的经济竞争去对待资本主义,但是毛泽东主张从一开始就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七届二中全会之后,刘少奇到天津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党在天津的负责同志在对待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问题上存在着“左”倾倾向,在城市接管工作中出现了种种急躁冒进的错误,从而影响了经济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刘少奇态度鲜明地反对党内在对待资产阶级问题上的左倾倾向,并且更加积极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反对过早的消灭资本主义。在天津市干部会议的报告中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今天还不能废除。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若干发展是进步的,对于国民经济是有利的,对于中国是有利的,对于工人也是有利的。”在出席天津市职工代表大会的讲话中他认为当时中国不是资本家太多,太发展了,而是太少,太不发展。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有三个朋友和三个敌人,他指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工人阶级的三个朋友,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是三个敌人。这种划分方法其实源自于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基本思想。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要正确的区分朋友和敌人,才能在革命中取得胜利。刘少奇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就当时来讲就是无产阶级的朋友,对待他们的重点是联合而不是斗争。所以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主张团结资产阶级,有步骤有计划地采取社会主义步骤。这些思想标志着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已发生转变。与毛泽东主张采用行政手段为主,主张使用国家干预的办法去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已有了明显的区别。1949年7月,刘少奇在苏联访问期间,代表中共中央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专门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建立后的矛盾问题。报告认为:在人民民主专政之后,在中国还存在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所谓外部矛盾与外部斗争,就是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和斗争。这在推翻国民党政权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存在的,并且仍然是主要的矛盾和斗争。”“所谓内部矛盾与内部斗争,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内部各阶级间各党派间的矛盾和斗争,这在今后将会逐渐加紧,但与外部矛盾比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处于次要的服从的地位。”这一论述明显地体现出刘少奇对主要矛盾问题认识的转变,他已经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他否定了那些认为在推翻国民党政权和实行土地改革以后,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便立即成为主要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便立即成为主要斗争的说法。“因为一个政权如果以主要火力去反对资产阶级,那便是或开始变成无产阶级专政了。这将把目前尚能与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赶到帝国主义那一边去。这在目前的中国实行起来,将是一种危险的冒险主义的政策。”这些论述充分的说明,他对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将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范围缩小,时间提前,从而过早地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当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处理做一比较,他们二人已是大相径庭。这个报告也是他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新的理论观点正式形成的标志。

推荐访问:新民主主义 主要矛盾 探索 社会 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