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科学性


  摘要: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其对国家治理规律、治党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特别是经受住实践的检验,鲜明地展现出科学性维度。
  关键词:习近平;国家治理;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5)03-0020-07
  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深刻影响,科学性成为评判一切思想体系和理论形态的基本尺度,而衡量一切思想体系和理论形态科学性的主要标志在于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和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是否经受住实践的检验。习近平主政以来,十分关注国家治理问题。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讲话中又多次着重阐述了国家治理问题。可以说,习近平的系统论述已形成了完整的国家治理思想。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其对国家治理规律、治党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特别是经受住实践的检验,鲜明地展现出科学性维度。
  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毛泽东将这一基本原则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正如一根红线贯穿于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之中,成为其思想的精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立足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如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中指出,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习近平强调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认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现代转化,“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有改进的地方,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注意避免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凡“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改革事项,“要坚定不移改”。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坚持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是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始终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是习近平经常告诫我们的,也是他观察思考国家治理问题始终秉持的立场和角度。总书记注重以全局的视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国家治理问题;注重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协调性。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我们观察形势、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辩证地看问题。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
  二、体现了对国家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
  国家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被人们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漫长的中世纪,国家一直被视为神的意志的造物。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之后,人们开始以人的眼光,而不是以神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但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是从所谓“抽象的人”的眼光来看待国家的本质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是建立在人的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国家的本质是人类理性的自我发展。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不是人类理性的自我发展,国家不仅是阶级矛盾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且也是从社会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它决定了国家内部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辩证统一。如何实现国家管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在阶级社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的国家管理权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将通过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统治机制来实现。

推荐访问:科学性 治理 思想 国家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