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外交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协同作用及其传播机制创新


  中国要提升国际活动能力和影响力,塑造本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其外交内容和方式必然要注入新元素。民间外交日益成为中国顺应历史走向、迎合时代潮流的重要外交突破模式,有利于推进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世界”的价值追求。民间外交及其模式创新对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提升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全球治理新挑战背景下中国
  外交模式的转型需求
  目前全球治理依然经受着来自反全球化思潮的诸多新挑战。在全球化出现逆转以及国家主义回潮的背景下,一种极端的、民粹的保护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都在上升,其中极化的、分裂的、对立的情绪及运动正在挑战并动摇着全球治理和社会融合的发展根基。虽然当前极右翼势力在欧洲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认同碎片化等因素使全球治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而言,全球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身也是全球化的产物,制度设计的缺失和国内公平问题的漠视使得各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长期以来积重难返,激发了各国民粹主义与国家主义思潮的抬头。最深远的影响便是导致西方国家国内社会融合、包容度和开放度都在下降,甚至许多中产阶级也转为反对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国内政治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影响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干扰着世界秩序的重新构建,阻碍着我们所倡导的一些和平外交理念的践行,这些都对既有的中国外交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种全球治理形势和国家外交模式均发生变迁的“双转型”趋势下,中国民间外交成为推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可以顺应国际趋势,超越作为外交主体模式的精英外交,通过开展“自下而上”的民间外交路径着眼于去影响西方国家中更为广泛的民众,从而与国家总体外交更好地衔接,更好配合中国外交转型和模式创新的需求。与此同时,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外交之魂,通过民间外交来推动各国人民共赢挑战、共享机遇、共创繁荣,通过培养民众的社会自觉和自省意识,从根本上克服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多重挑战。
  随着国际格局中“东升西降”的权力变迁,新兴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中国日益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不断转型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及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引领作用。2017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表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积极推动与中国周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包括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辐射五大洲重要国家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及全球治理的中流砥柱。全球化新一轮动力机制以及全球治理的转型为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以及民间外交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在一些重大的全球议程事件当中,如2015年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通过,“巴黎气候”峰会召开及《巴黎气候协定》的通过以及G20平台中社会组织20国集团(C20)的兴起,中国的各种民间组织、社会组织、智库、企业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在全球治理中日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务实的民间外交来提升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沟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探求如何将民间外交同中国的软实力建设相协同,特别通过探索民间外交的软实力传播机制的创新来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民间外交在推动软实力建设中的协同角色
  “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文化的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是一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强化其制度性权力的重要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命题和时代使命,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新变革贡献了中国方案,特别是大力提升软实力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中软实力构成主要体现为互信沟通力、制度吸引力、文化感染力和道义引领力。在这一进程中,民间外交可以发挥日益重要的协同作用。
  首先,在强化“互信沟通力”方面,民间外交有利于带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通过丰富多样的交流平台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共赢共建,从而增进国家间的彼此信任。发展和加强民间外交活动必然要求搭建各类国内外交往平台,拓展各类对外交往渠道,通过国家间民众交往带动国与国之间的“民心相通”,真正推动国家间的互信建设。把蕴藏在全国各族人民、社会组织、高校智库、民间团体、企业和行业协会中的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全面、科学地进行统筹和规划并充分调动各类行为体的积极性,不仅可以解决民间外交的智力和人、财、物的保障支持问题,还会为推动中国与他国基于“互信沟通力”的软实力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共享资源。
  其次是在構建“制度性吸引力”方面,可以通过民间外交来宣传和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越性,从而为全球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通过渐进式的经济改革走向市场经济,同时法治先行、完善国家制度建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可行路径。而且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中国软实力成功的重要源泉。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虽有所放缓,但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33.2%,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1]随着发达国家面临经济不断衰退和危机的风险,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可以通过民间外交的形式来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从而推进中国软实力建设中的制度性吸引力。
  第三是在提升“文化感染力”方面,可以通过民间外交来推进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交流,通过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来拓展软实力构建中的文化影响力。国家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根基所在,中华文化自古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理念,以和谐精神促进了中外文化融合,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铭刻下中国古人追求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互利合作的历史足迹。目前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像孔子学院等基于传统文化交流的民间外交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在提升文化感染力的过程中推进了民心相交和共识凝聚。

推荐访问:协同 外交 机制创新 实力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