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和时代背景


  摘 要: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政治理念等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变化,必须在整个政治系统中,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每一个大学生身上都折射着时代特征,包含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多元化与社会转型的冲击、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语境等。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心理属性与场域环境,引导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现实起点;时代背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9-0086-03
  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经济、政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过渡,从萧条向繁荣转变,推动人们从传统政治角色向现代政治角色演进。另一方面,现代化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正如吉登斯所说:“现代性的另一面是,当事实上地球上再也没有神志清醒的人的时候,剩下的就只能是昆虫和青草的王国了。”[1]现代化本身具有风险性,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健康、稳固的政治认同,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
  1人性假设与“复杂人”的生成
  人性假设理论中,对人性的假设主要有“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等角度的分析。“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不自觉的;必须对人进行“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社会人”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人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研究表明,人有社会交往需求,需要荣誉感和成就感。“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是一种权变的理论模式。
  “如果一个人要问自己,他是怎样对那些注定要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领域发生兴趣的话,那么,他会发现,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2]埃里希·弗洛姆在《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一书中开章明义地指出人是各自时代的产物。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赶上了国家发展的最好的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又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他们一方面习惯了获取和享受,另一方面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性格。每个大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对价值追求、政治理想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代化进程中,当人的复杂需求和多元的现实世界交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注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
  2当代大学生的角色特征
  (1)变化性。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三观逐渐稳定,但并非最终确立,具有一定意义的过渡性质,从高中到大学再到走入社会,大学是最为重要的几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具有很大的变化性,而且,在大学阶段习得的价值观认知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下一阶段的角色认知与行为习惯形成。
  (2)多重性。社会角色上,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新兴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承担着多重社会责任;家庭角色上,大学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所在,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和成长,要对得起家庭的付出与期待;个体角色上,大学生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崇尚自由、热情洋溢、追求幸福,他们是社会各阶层中最富有活力的个体。
  (3)精英性。他们是国民教育序列中最高的受教育者,“培養什么样的大学生和如何培养大学生”不仅关系到国民教育的最终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其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希望。另外,社会改革中,大学生往往发挥着领头和示范作用,他们对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有着天然的热情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是推动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道德主义”与“利己主义”的选择
  当下,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精英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化的不断侵袭,各种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变化不断加速,它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是必然的,在选择“道德主义”和“利己主义”上,大学生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往往超越现实,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特征。当今中国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大学生有着无比的骄傲感和自豪感,他们对社会、对国家有着天然的责任感,愿意为国家的各项事业奉献自我,愿意做一个不断付出的优秀公民。对于一些社会矛盾问题,他们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国家的各项事业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不断受到西方消极思潮的影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他们中的一部分群体过分看重利益,贪图享受,在行为和习惯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和自私性。
  二、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3]从结构和功能上看,政治认同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政治文化的整体状态和发展方向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个体政治认同的构建与发展。
  1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发展,我国愈加重视文化建设,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同样来源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整合和升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一贯坚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整合意识,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如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为指导,在特定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另外,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民群众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而不同”等东方智慧无不影响着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进程,为我国政治文化朝着公正、法制、民主的方向前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推荐访问:时代背景 认同 当代大学生 现实 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