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语文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发展个性教育也是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所决定的。教育是一种生产,是一种创造,是关于“人”的生产,关于“人”的创造。教育的第一职能是使个体的人自儿童到成年浓缩地经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教育继续推动人类的再发展。这是人的个性的历史化过程。教育的第二职能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人的个体成长的规律,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社会素质标准,把个体的人塑造成负有一定社会义务与责任的社会成员,这也就是人的个性的社会化过程。
  总之,教育的职能就在于将人的自然属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逐渐改变成具有社会属性的过程。因此,尊重人的精神和个人价值观的多样化,是现代教育的基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制造“标准件”的划一的教育方式,这使个性化教育受到了限制和压抑。这种偏向给语文教学造成的恶果尤为严重,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错位
  语文教学是应当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这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又决定了它是一个丰富感情、锻炼意志、激发兴趣、树立信念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着情感作用,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语文教学这种强烈的感情色彩,无所不包的心理因素互相渗透的特征就决定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爱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语文教学如果不按照学生的情意系统,也就是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精神需要的发展规律来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领悟能力,对客观真理的探索精神,而只注重多读多写的话,那是舍本逐末。
  就语文教学内容来说,编选在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本来就是文道统一的产物,只有引导学生遵循着“以文悟道,因道学文”的规律才能使他们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到表达技巧,做到认知系统与情意系统的有机结合。因此,发展情意系统本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须臾不可忘记的。然而实际状况并非如此,不少语文课上仍满足于对课文的肢解。
  人们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强化训练时,却割裂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造成文道脱离、知情分家,背离了“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这一基本规律。这恐怕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费时费力而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出发端正培养目标,摆正情与知的关系。
  二、功能错位
  语文是“工具”,就个人来说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就人与人的交往来说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应当注重运用。语文这种交际的工具在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交际目的、场合、对象的制约。所以,能否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应当是衡量语文工具掌握得优劣、语文学习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恰恰就表现在这里。以封闭性为主要特点的传统语文教学,其表现是重死的语言,轻活的语言;重语言的形式,轻语言的内容;重语言的组合,轻语言的运用。结果把最富有形象思维的、最富有表现情态的、最富有活力的、最富悟性的语文教学槁得僵化了,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的负担。
  尽管阅读课的课时最多,学生照样不会阅读。尽管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的呼声日渐高涨,但闭门“造”作文的局面依然没有多大改观。其实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下,主要不在于他语音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在于运用,也就是要看语言的“社会功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言语文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社会多种行业的兴起,表现了对各类个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就语文应用人才来看,象播音员、解说员、节目主持人、广告人、经纪人、公关人员、商品推销员等等,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和应用技巧,而且明显地表现出对本行业人才的个性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一严峻的事实表明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三、角色错位
  语文学习得好坏,成绩的高低,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在尊重、理解、关心和相信学生的前提下,应给他们提供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运用语文工具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学习个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核心。这种良好的学习境界必须在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如果不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将会使学生无法为自己选择最佳学习境界、最优学习途径、最好的学习方法,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课堂上那种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往往挤掉了学生使用“工具”的时间,这就好比烹饪学校的学生上不了灶,技工学校的学生上不了车床。教师的讲解再完美,学生背得再纯熟,总归是花拳绣腿,并无大用。这种现象确是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顽症。其病因就在于否定学生学习个性的主观主义的教学思想。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影响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发展个性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可是长期积淀下来的陈腐的教育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凡事习惯于“一刀切”。比如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们多半考虑的是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思维的共性,很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出发,这就很难使具有不同语言素质的学生真正得到提高。
  再如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多习惯于群体活动形式,不厂解学生个性完美的发展主要依靠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自身的努力,因此个人的或小组的学习形式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迷信课堂、迷信书本正与这种个性发展的趋势相悖。教师的封闭保守必然要影响到学生,不解放教师的教学个性,学生的学习个性也无从谈起。就此看来,语文教改要打开新的局面,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比其他方面似乎显得更为重要。

推荐访问:语文 培养 学生个性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