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投影 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双刃剑

  教学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仅仅依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作为教学手段的传统语文教学,更是受到极大的冲击。在追求节奏迅捷、信息丰富、低耗的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让语文教育者看到希望。多媒体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课件设计的多样化、形象化,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语文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作为高科技产物的多媒体技术缺乏对这种具有艺术性、模糊性、多向性、多变性特点的语文教学的适应能力,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后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遗憾。
  1 多媒体能激发学习兴趣,却也可能限制想象力
  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陶冶情操。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用文字、语音、形象、色彩共同展现语言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让教师成为导演,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场景;成为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示生动的画面;成为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因为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文学意境,却不能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的呈现。因此,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会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造成极大的限制。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去感知、去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而不应该鼓励他们去欣赏经过改编的影视作品,文字的魅力是任何图片和声音无法替代的。
  2 多媒体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却也容易出现知
  识“阻塞”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特别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作品评价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并利用易于学生获取和吸收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也极力体现多媒体教学的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唯恐流失。而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就会处于阻塞状态。在多媒体教学中,这种内容丰富的课件由于课时所限,教师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造成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着学生,令学生头昏目眩,无法进行有效的传递,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阻塞”现象。
  3 多媒体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却也可能阻
  断师生之间的交流
  运用多媒体组织信息特点,设置学习的能力阶梯,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从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眼神、表情、手势都是传达情意的载体,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内感受到的是情感的交流和熏陶,而多媒体课件,虽然自由灵活,却阻碍了这种感情的流。这种以“人”“机”交流取代“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使课堂失去生动活泼的场面,失去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空间、余地,没有了师生心灵呼应的契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宗旨,以人为本、扬长避短,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的确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并在教学效果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在正确认识多媒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时,只有坚持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争艳飘香。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蠡口实验小学)

推荐访问:双刃剑 语文 多媒体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