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刘少奇关于建国初期工人运动的历史任务


  摘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下进行工人运动和开展工会工作,刘少奇做过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工人运动必须由支持革命战争到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转变;组织工人群众劳动竞赛;改革束缚生产力的不合理制度。学习刘少奇同志建国初期的工运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确定工人运动的方针、政策、任务,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
  关键词:刘少奇 工人运动 历史任务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他在半个世纪的革命实践中,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建国后,他在肩负党和国家的领导重任的情况下,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对于如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下进行工人运动和开展工会工作,做过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成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工人运动,确定新形势下工人运动的方针、政策、任务?研究和学习刘少奇的工运思想,特别是建国初期的工运思想,将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1 “新时期工人运动必须由支持革命战争到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转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面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极其重要的七届二中全会。全会指出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而管理和建设城市的关键是恢复生产。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运动是党的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使工人运动同党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在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指导下,确定工人运动的方向和任务。在全国解放前夕和建国初期,刘少奇就不断地阐述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工人运动的方针和任务也要随之转变。1947年底,刘少奇在对刚解放的石家庄工作指示中讲:在城市政策中,一切都要从维护生产考虑。我们一进城就要注意维持生产,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现在不是打游击,不可能把农村的政策在城市里实行,也不可能把游击战争时期的政策用在今天。不要把资本家的工厂、商店都分光,因为这些是我们大家的生产机关,生产不是为了资本家,是为了我们自己。1948年春,他向出席六次劳动大会的代表们谈到:现在工人运动有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解放区的工运方针,就是毛主席的那四句话: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他指出,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工人运动与生产运动实质上是一个东西”。[1]平津战役胜利后,刘少奇又同天津、唐山、北平的工人、职员、干部、资本家谈话,反复阐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并针对当时在某些城市接管工作中一度发生的“左”的倾向,强调迅速恢复与发展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这是城市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新时期工人运动必须由支持革命战争到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转变。因为目前工人最大的利益,就是发展工商业。1949年5月,华北职代会在天津召开。刘少奇在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就要进入建设时期,特别是经济建设。随之而来的是,战时工业、战时经济要转为平时工业、平时经济,今后,工业生产、计划是两个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政府想、负责机关想,工人尤其要想。
  1949年11月,在中国劳动协会代表大会上,刘少奇进一步指出:“工人阶级由国家定为领导阶级,今天的任务是公开组织工人,教育工人,来从事生产建设。”[2]因此,全国总工会将代替“劳协”,“把全国工人组织起来,提高他们的觉悟、劳动热情,增强组织性、纪律性,统一整个阶级,内部不分裂,团结全国人民来把国家建设好。”[3]革命胜利必然引起社会经济改组,从而使我们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紧张,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问题。党的政策是“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4]在工人运动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界限应该明确划清,不应模糊。划分这种界限后,工人阶级才能自觉地与资产阶级作必要的联合,否则,这种联合就要模糊工人阶级觉悟”。[5]
  发展生产问题、工人阶级统一团结问题、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这是建国初期工人运动面临的三大问题。刘少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工人运动理论分析这些问题并给予解决,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做出了贡献,同时表明了党关于建国后工人运动的基本方针和任务已经确定。
  2 “实事求是地组织工人群众劳动竞赛”
  为了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5月,工会七大在京召开。刘少奇在会上致祝词:“我们祖国正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向我们提出新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和目的,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充分地发挥广大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经济计划而奋斗……而这就需要很好地实事求是地组织群众的劳动竞赛”。这次劳动竞赛充分地体现了刘少奇实事求是地组织劳动竞赛”的要求。一是把劳动竞赛从初级的比较偏重体力的竞赛,引导到以改进生产技术和劳动组织的方向上来;二是把偏重于产品数量的竞赛,引导到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改善操作条件、注意技术安全,提高到企业管理水平为目的的方向上来。为了加强领导,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使竞赛运动更加深入、持久地发展,1956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一次盛大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会上,刘少奇着重从理论上阐述了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意义,“千百万劳动者在先进生产者率领下为消除落后而斗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一种动力”。正是在他的直接关怀指导下,在这次会议闭幕后,逐步形成了一个体现社会主义竞赛原则的,比较完美的形式,即比先进,赶先进,帮后进,超先进的群众劳动竞赛热潮。
  3 “改革束缚生产力的不合理制度”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时,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人民内部矛盾开始突出起来。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改善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改革束缚生产力的不合理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推荐访问:工人运动 建国初期 历史 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