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与党内竞争性选举


  编者的话 本刊2012年11月(下)“差额制度的价值”专题策划中,焦洪昌、陈天祥、陈建先等学者,从设计理念、历史渊源、制度运行、实践检验和改善渠道等角度,全面深入地对差额选举制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梳理和论证。本期,我们又约请了三位本领域著名专家,从中国民主政治设计、干部选任制度革新等角度,对差额制度的价值作进一步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摘要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注重顶层设计,把扩大差额选举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战略。民主政治的顶层设计需要选取成本最小而收益最高的路径,同时把民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起来,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与民主政治相贯通。为此,需要梳理形形色色的民主理论,权衡党内民主的若干思路,在此基础上拿出中国民主建设的议程,逐步发展出兼具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民主模式。
  关键词 党内民主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发展战略 顶层设计
  【作者简介】
  胡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学、政策分析、中国政府与政治。
  主要著作:《政府过程》、《司法政治》、《论政治》、《民主与全球秩序》(译作)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部署。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内民主建设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国民主政治的顶层设计,拿出中国民主建设的议程,逐步发展出兼具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民主模式。这是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应当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只有在政治领域内把“体制改革”作为主题和主线,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特点。在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文化领域,重点是建设而不是改革,核心内容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领域,主要目标是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由此来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至于生态文明建设,则是需要依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一个特殊领域。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势所难免,那么其关键和瓶颈恰恰在于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因此,政治体制改革便成了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核心问题,必须加以推进和深化。
  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目标和导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国内有一种日渐强大的反民主声音。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民主,认为民主化是一个祸国殃民的选择;也有人虽然不敢高举反民主的旗帜,但认为中国至少目前不适合搞民主,一搞民主就会天下大乱,形成普遍的“民主恐惧症”;还有人尽管在口头上好像也拥护民主,但对民主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自“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起“民主”与“科学”旗帜以来,民主在中国还没有在思想理论上遇到过如此强烈的排斥。未来中国是顺应民主发展的潮流,还是要逆潮流而动,这本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今居然变成了一个日益扑朔迷离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郑重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的,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之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①可见,我国坚持政治体制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抽掉了民主政治这个根本,政治体制改革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因此,在谈论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首先必须明确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不仅对于要不要民主争论不休,而且对于什么是民主以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主张和流派众多,各执一词,缺乏共识。概括起来,至少有党内民主(重点是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带动国家民主)、自治民主(重点是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自治)、协商民主(重点是发展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宪政民主(重点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预算民主(重点是实现政府预算公开透明)、网络民主(重点是通过互联网的政治参与来推动民主政治)、行政民主(重点是通过行政民主化推进政治民主化)、社团民主(重点是发展公民社会作为民主的基础)、经济民主(重点是实现劳动者参与生产决策并分享经济成果)、纵向民主(重点是国家自上而下的领导与民众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统一)等不同的主张。除此之外,还有主张中国要先发展经济后实行民主、先建立法治后实现民主、先改造文化后发展民主等形形色色的观点。
  于是,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待迈出实质性步伐的时候,我们在理论上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不但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反而产生了诸多误导,民主实践更是无所适从,收效甚微,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与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相比,则显得比较薄弱。目前,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评价,有“滞后论”和“适应论”两种观点。无论是“滞后论”还是“适应论”,其逻辑前提是一致的,即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发展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目前中国的状况有适应的部分,也有不适应的部分。而且,就民主政治发展本身而言,目前的基本态势是社会民主超前于党内民主、基层民主超前于高层民主、网络民主超前于代议民主、参与民主超前于选举民主,这种民主发展的格局存在很多隐患,值得理性分析和检讨。

推荐访问:竞争性 党内 选举 政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