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政治功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


  摘要: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的基础工程。对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即空间覆盖的党建原则、服务导向的建设路径和互联网+党建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突出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它既是构建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格局之需,也是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之要。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就要解构基层利益格局,确保政治的权威统一;探索党在基层的运作机制,保证组织的核心地位;巩固意识形态权力,维护思想统一。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从严治党;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8-0046-07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民主心理的价值悖论问题研究”(2014B8);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偏好与价值——民主的双重使命及其兼容性问题研究”(14YJC810014)。
  作者简介:王海荣(1985-),女,哈尔滨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城市空间治理;闫辰(1987-),男,吉林通化人,博士,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根基。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界有不同的理论分析,党建工作者有不同的实践探索。通过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实现维稳、治理、经济发展等目标,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合法性和社会基础,这是党的优良传统。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下,随着传统单位制的解体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一些党员和公民对党的认同度下降。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65-66,明确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拟分析学界对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代表性观点及其局限性,从政治功能的角度探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性和实现方式。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种路径的分析
  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对于如何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国内学界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1.空间覆盖的党建原则。该观点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通过在全社会领域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来推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来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曾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将“支部建在连上”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将“组织建在单位上”实现党对总体性社会的动员,在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中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将“组织嵌入基层”实现党对社会的领导,支撑起国家的稳定转型、变革和发展。第二,从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特点来看,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形成的治理体系来协调、整合和治理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多民族的、多文化的社会,对于国家的整体稳定和内在统一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来看,需要广泛建设党的基层组织。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传统的单位组织逐渐松懈,“人的社会存在开始从作为单位一员的共同体存在转变为作为社会一员的独立个体存在”[2]241,基层党组织原有的体制基础瓦解,对社会的动员和对党员的管理能力下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组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类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涌现,社会自主性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地位开始衰落,面临对社会重新组织化和政治化的挑战;随着社会管理到属地化管理的逐渐下移,社区作为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展开的基本空间,基层党组织如何随着社区发展而发展,重新建构国家和社会的有效联系,也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基于以上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分析,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原则以“消灭空白点”为行动逻辑,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等基层设立党的组织,使党的组织不断延伸,加强对新的社会空间、社会组织和社会人群的覆盖与渗透。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9447万名,基层党组织4518万个。空间覆盖论对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分析,其合理之处是把设置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心,这是开展党建工作的政治逻辑起点。而其问题在于,重基础的党建策略并不必然导向组织工作有效性,存在简单化倾向。事实已经证明,部分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仍旧面临很大难题。
  2.服务导向的建设路径。该观点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通过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构来加强。首先,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基层组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服务群众为己任,服务功能是党的人民性和社会性的具体体现;党的执政逻辑决定“基层‘服务型’党建成为获得合法性重要的理论资源”[3],服务下沉是巩固党在基层领导力的有效路径。其次,党所处的现实环境决定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向服务社会的方向转变。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革命的政党发展为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中国社会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到社会转型的巨大变化,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微观主体必然要适应基层社会的变迁,对自身的结构、功能与行动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重新建立起党和社会的稳定联系。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改变单向垂直的行政管理结构,以服务社会为媒介协调党和社会关系;改变“支配性”管控功能,强化服务和协商,调解不同群体和组织的利益关系;改变大包大揽的行为方式,以服务为载体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治理。最后,基层党组织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是最先触及社会问题并应该做出回应的主体,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即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表现。具体是指通过群众路线的方式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回应民需,既要确定服务供给的方向又要改进服务方式,既要加大服务资金的投入又要更新服务内容。党的基层组织要与基层政府一道承担起服务基层社会的多重职责。同时,“服务”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基层党组织要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评判标准的变化,根据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进而拓展服务功能。服务导向论的党建路径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基层党建的基本方向,它不仅为基层党组织的空间覆盖提供了实质的内容支撑和合法依据,也增强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意义。但是片面强调服务的社会性功能可能会弱化基层党组织特有的政治属性,使国家政策难以有效地在基层中得到贯彻,社会萌生政治不稳定的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强调“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功能上的一个要求,但总的是战斗堡垒,不能变成纯服务的组织”。

推荐访问:新时代 内在 政治 功能 基层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