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职校生心理特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张玉臣,男,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机电学校)教学副校长(正校级),高级讲师 ,高级经济师 ,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全国机械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专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指委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工作者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德育。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一要求为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如何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灵活生动,针对性强,避免说教,不刻板老套,不流于形式。本文从结合职教生心理特点进行施教上探索,试图从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心灵的有机对接上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职校生;特征;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60-02
  
  
  2011年6月30日,李长春同志参观清华大学校史馆时指出:“要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近年来,全国同仁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好方法。就职业院校而言,结合职校生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好方法之一,下面分二个方面说明:
  1 职校生主要心理特征
   职校生与中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从中学进入职业院校,最大变化是从单纯的求学、求知期进入求知与创造期,随着个人理想、学习环境、教育方式、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
  失宠与“解放”心理。在中学时期,学生在社会、学校、家长的呵护和高期盼下带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进行学习,时时刻刻深浸在来自各方面的宠爱和期盼的氛围之中。一进入了职校,昨日的这些都挥之而去,猛然间有失宠之感。但从另一方面,感觉熬过了中学阶段来自考试的沉重压力,部分人认为渡过了“独木桥”就可以转入轻松生活了,心理上存在着一种“解放”式的轻松和愉悦,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状态。
  “失向”与不安心理。职校生入学以后,与自己在中学时期相比,其学习、生活、社会环境和学习模式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极易产生不安心理,容易产生茫然和苦闷情绪。如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宽松和开放的管理方式以及多样、自主的教学方法,出现找不到学习方法、失去学习方向而茫然不知所措的“失向”现象。有的始终将自己困在中学生的状态中,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
  失落与自卑心理。在职校生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职业院校并不是自己的意愿。十年寒窗,发奋苦读,结果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院校。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由此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这部分学生,往往对自我认识更高,期望值更高,一旦既定目标得不到实现时,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期望变成失望,进而产生失落感;在心理上由原来的踌躇满志转而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产生自卑心理。
  怀旧与嫉妒心理。一些学生只要处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会触景生情,回忆美好的过去。一旦自己的进步得不到肯定,或受到批评、遇到困难和挫折,极易失去信心,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很易依恋过去,追忆以往美好一切,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心理,自我安慰。但自我安慰之后,仍是孤独与失落;嫉妒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适度的嫉妒心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化作前进的动力,是超越他人的力量源泉。如一些职校生入校后,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并没有消失,带着一种“嫉妒心”,努力学习,苦练技能,最终夺得国家技能竞赛大奖,成为同行的姣姣者,这是积极的一面。从另一面讲,也正因为有嫉妒心理,个别学生最终走向极端,做出一些危害性极强的事情。
  逆反与懒惰心理。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征。职校生表现尤为突出,学习的不适应,心理上的失落感,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得他们通常会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内心平衡。而这种宣泄往往是负面的,面对批评和劝告,他们用过激的言行来应付,甚至产生不满情绪,对社会抱有敌视态度,总是寻机报复;有懒惰心理的学生,虽然在思想上能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没养成和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再加上自控能力差等原因,在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时,往往一时无法适应,即便是一时适应了,一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总想把今天的事情等到明天做,很难做不到言必信、行必果。
  另外,中职生与高职生相比还有以下心理差异:(1)处于青春期早期,情感困惑。一部分学生内心困惑,又不知怎样缓解压力,对参加集体文体活动不感兴趣,通过谈恋爱来缓解心中的不悦。(2)混读思想。部分学生不想上学但又因为年龄小或其他原因不能进人社会,处于无奈来到学校混日子、耗时间,学习没目的,缺乏自知力,对前途一片茫然。(3)厌学心理。部分学生被家长强制送到学校,形成厌学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选择离校出走。
  2 结合职校生心理特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职校生心理特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以“八荣八耻”(即: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职校 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