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内涵与实现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实现
  
  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队伍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
  所谓职业化,一是指职业的壁垒和标准,即从事某一行业要有一定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资格认证;二是指从业人员把所从事的工作作为终生事业对待。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就是要让高校辅导员工作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类别,实行准入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辅导员职业化内涵主要包括:(1)显性的职业素质,如职业资质、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2)隐性的职业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
  所谓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员从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必须具有胜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知识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1)具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具有界限明确的专门工作领域;(3)必须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4)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
  根据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辅导员可以有不同的专业模块方向。职业化是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处于什么状况和水平,侧重于职业的社会认同和制度确认。专业化不一定是职业化,学习了专业等相关知识,但往往并不是以之为终生职业。分工的专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职业化。因此,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倡导的职业化,是专业化的职业化,是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终生人力资本投资的事业来看待的。职业化使辅导员有了发展目标,从而使得队伍更加稳定。专业化使辅导员有了职业规范,有了努力的方向。
  二、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专业化现象透视
  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滞后于高校飞速发展的形势,既未能像专业教师一样受到学校的重视,也未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始终徘徊于行管人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究其原因,在于辅导员没有成为一支职业化的队伍。
  1、缺乏准确的职业定位,导致职责不明。一般来说,辅导员只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几乎成了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过去,高校辅导员大多由留校的本科毕业生担任,近几年,由于就业形势紧张,不少硕士甚至博士也开始关注辅导员岗位。但是,这不仅不能说明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同时也证明高校对辅导员的定位还存在一定误区,即对政治辅导员究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和要求并不明确。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确的硬性指标,没有科学的考核依据和管理办法,工作的随意性很大。
  2、缺乏规范化的选拔与管理,导致工作低效。一些高校领导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工作只要有人做就行了,不少高校对政治辅导员的任职要求很低,也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辅导员的选拔主要强调思想素质,对于所学专业、是否符合辅导员职业要求较少要求,于是辅导员队伍在专业结构五花八门,素质参差不齐。刚毕业的留校生经过几天所谓的“上岗培训”就加入到了辅导员队伍,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辅导员因为承担了太多的事务性工作,少有时间从事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少有时间用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由此导致工作往往力不从心,仅凭感性经验进行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创新,工作效果也不佳。
  3、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设计,导致发展“瓶颈”。年轻教师可以从助教、讲师做起来,有发展前途的最后能做到副教授、教授,而辅导员做了10年,最后还只是个老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过渡性职业”,在高校教师、学生甚至部分领导干部中已根深蒂固,很少有人能将辅导员视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打算长期从事。队伍不稳定,已成为不少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成为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不能突破辅导员职业发展“瓶颈”,就留不住高素质人才,总选留新毕业生来补充辅导员队伍,势必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实现
  改变辅导员队伍的非职业化、专业化现状,首先要解决的是管理体制问题:第一,将辅导员的人事管理、日常工作安排与考核划归学校的专属部门,由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学生工作部直接管理,使辅导员成为名副其实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第二,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使他们能够专心从事本职工作。凡涉及辅导员的工作,学校各部门、各院(系)不能分别布置,而要由学校总体协调,通过一个渠道来安排。第三,在具体工作的安排上,辅导员既可以按现在的模式分别负责某一院(系),也可由学校总体安排,重心下移,几个辅导员共同负责一个宿舍楼的学生工作,这样既可增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提高工作成效,又适应学分制条件下可能带来的学生流动对工作的要求。
  观念更新是解决辅导员队伍非职业化、专业化现状的又一关键。首先,学校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落实辅导员的编制、职别、级别等问题,配齐所需人员,增加投入,提供必要的场所。学校应将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同样看待,努力培养一批既懂教育又通管理的新型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其次,辅导员自身也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作为一名职业化的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把个人事业发展与学校宏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成为一名乐于进取、充满朝气和智慧的优秀德育工作者。
  解决好出路和待遇问题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有力保障。辅导员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奉献多,如果待遇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势必影响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学校既要在工作上信任他们,给他们“压担子”,又要将辅导员的培养(含脱产学习、工作培训、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纳入学校干部、教师培养计划并加以落实,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既要在政治上提倡无私奉献,又要敢于大胆提拔重用和落实职务上的待遇,并将他们作为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进行培养、选拔和使用。
  职业化与专业化要求辅导员逐步向专家型发展,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目前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有效措施和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高校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要真正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职称评审体系,建立与之配套的工资报酬体系,还将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笔者相信,外有制度、政策的倾斜作为保障,内有辅导员自身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必将会真正实现,辅导员岗位必将成为一种能吸引优秀人才的美好职业。
  参考文献
  [1]赵睿.职业生涯管理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10).
  [2]高青.论加强高校学生政工队伍建设[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1)
  [3]施永红,祝水富.职业化——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4]姚艳秋,桓明慧.教师职业化与社会化探微[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3).

推荐访问:职业化 辅导员 专业化 内涵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