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重大决策概略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10-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cxx/jcxx201107/jcxx20110706-9-l.jpg
  《史记》有云:“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革命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非常之人,成就了非常之事,立下了非常之功。他们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超凡绝伦的战略眼光、掌控大局的惊人睿智、不计荣辱的坦荡胸怀、果断决策的卓越胆识,已经铸进世人心底、载入煌煌史册。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脊梁、中华民族的脊梁,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毛泽东
  
  上山当“山大王”的决策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挽留毛泽东在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摇摇手,说:“不,我要上山去结交绿林朋友,去农村开展斗争,请求中央批准。”
  ◆作为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受命回湘主持秋收起义。对湖南省委的计划,中央曾提出严厉批评,毛泽东说:不管中央意见如何,暴动必须如期举行。
  ◆面对战场的变化,毛泽东果断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有人说这是想当山大王。毛泽东说:“当山大王有什么不好,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张、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
  ◆退却不符合中央精神,却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毛泽东审时度势,带领部队来到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由此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策
  ◆战事接连失利,部队损员严重,悲观情绪蔓延,何去何从?在三湾村,毛泽东果断地对红军动了一次大“手术”。
  ◆非常时期的红军,何种领导体制更合理、更有效?朱毛会师后,红四军内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刘安恭、林彪的挑拨使正常的意见分歧复杂化,一些人对朱德、毛泽东说长道短,品头论足。
  ◆毛泽东给林彪的7000言复信剖析了红四军党内争论的焦点和缘由,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提供了好的思路。
  ◆红四军“七大”对毛泽东、朱德既有肯定又有批评,对红四军党内争论的某些重大问题作出了结论。陈毅事后说,会议最大的不足,是不应该让毛泽东离开前委。
  ◆正常的意见分歧并未在毛泽东、朱德心中留下阴影,朱德领衔写信:请毛泽东回来主持前委工作。
  ◆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名义给红四军的“九月来信”,给毛泽东以有力的支持。
  ◆战场上的挫折,证明了毛泽东眼光独到。历经半年后,毛泽东又回到了前委书记的位置上。
  ◆挫折使人醒悟,真理越辩越明。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出了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关键之点就是“党指挥枪”。这是建军史上的里程碑。
  
  擺脱数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决策
  ◆蒋介石“请君入瓮”,红军处境艰难,关键时刻,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开会,讨论红军的去向问题,一个改变战略转移方向的决策在湖南省通道县作出。
  ◆抛弃李德的“堡垒战法”,把运动战重新请回部队。重掌兵权的毛泽东又玩起了过去行之有效的战法。
  ◆赤水河畔,毛、蒋在斗智斗勇,毛泽东的棋一步步清晰,蒋介石却一片混沌。
  ◆佯攻贵阳,攻其必救。通过蒋介石一份份急电、一个个手令,滇军终于被调了出来,毛泽东率领红军跳出了敌人围追的圈子。
  
   遵义会议实现历史转折的决策
  ◆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处处被动,连连受挫。有人在问:我们的中央是不是出了毛病?有人在想:为什么不让毛泽东出来指挥呢?
  ◆中央纵队的担架队里,有三个脑袋经常碰在一起。经过毛泽东的精心筹划,争取了关键人物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李德后来称之为“担架上的阴谋”。
  ◆派陈云赴苏尽早向共产国际汇报,及时在红军中传达会议精神。毛泽东用有力的两招制服了李德。
  
   粉碎张国焘阴谋的决策
  ◆两大主力会师后,张国焘自恃人比中央红军多,装备比中央红军好,个人野心进一步膨胀起来,一手收买中央红军的主要领导干部,一手公开向中央要权。
  ◆毛泽东说:“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
  ◆张国焘一意孤行,向陈昌浩发出密电,要右路军南下;看到叶剑英送来的电报,毛泽东感到事态严重,为尽快脱险,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先行北上。
  ◆中央红军连夜出发,四方面军副参谋长带队紧追,双方剑拔弩张,毛泽东对围观的四方面军干部说:你们实在要南下也可以,相信以后总会有重新会合的机会。
  ◆为解决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所造成的危机,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毛泽东说:与张国焘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但是否马上下哀的美敦书?不应该的。我们要尽可能做工作争取他们。
  
  联蒋抗日的决策
  ◆谁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谁就能赢得民心,进而赢得中国。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红军高举起“抗日反蒋”的大旗。
  ◆蒋介石是不愿意抗日的,我们就要像对付毛驴一样,拉他、推他,再要不干就打他。毛泽东定下“逼蒋抗日”大计。
  ◆毛泽东致函国民党将领:“大敌当前,两党两军之间,无胶固不解之冤,有同舟共济之责,应停止自相残杀。”围绕抗日议题,国共开始频繁接触。
  ◆西安捉住了蒋介石。消息传到延安,一片杀蒋的呼声,毛泽东一锤定音:联蒋抗日。关键的一着开启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神奇的抗日游击战的决策
  ◆蒋介石虽然被迫同意联共抗日,但仍千方百计防范、限制、削弱共产党。历史又一次考验中国共产党人。
  ◆实现红军由正规军变为游击军,由运动战变为游击战,一部分高级将领存在思想抵触,毛泽东逐一谈心。
  ◆林彪对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颇有看法:他认为日军装备虽强,战术素养不错,但在中国作战,有客场之不利,加之日军指挥官指挥呆板,与日军打运动战,胜率超过对方。
  ◆毛泽东循循善诱,一些高级将领并未醒悟,渴望打大仗建奇功的冲动又把毛泽东的嘱咐抛到脑后。
  ◆平型关大捷背后也有深刻的教训,年轻气盛的林彪也不得不承认:“弱国劣势兵器的部队与优势兵器的帝国主义军队去深壕对垒,无论如何是不适宜的。”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感到毛泽东决策的英明。
  ◆歼敌1000,自损800,毛泽东一向反对打这样的消耗战。他给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发出指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作用是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在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印证面前,高级将领心中的思想疙瘩逐渐解开,对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有了真正的理解。
  ◆身披“钦差大臣”的光环,王明一味迎合蒋介石国民党的口味,与毛泽东唱反调,使党中央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徐向前说:平原地区没有森林,但有“人山”。毛泽东紧紧抓住这一点,游击战从山地走向平原。敌人后方诞生了一块块红色根据地,游击战成了敌人无法对付的“神咒”。
  
  重庆谈判的决策
  ◆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请毛泽东去重庆。中央政治局开会,为安全考虑,不少人力阻毛泽东去重庆。毛泽东坚定地说:民意必须顺应!
  ◆毛泽东亲赴重庆,轰动海内外。43天时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就重大问题多次商谈,经过谈判桌上的交锋、战场上的较量,得以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在重庆,毛泽东展开了高强度的公关活动,既结交了朋友,又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他的气度和风采折服了各界人士。

推荐访问:概略 重大决策 毛泽东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