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培育的多元矛盾与职业教育表达方式


  摘 要 工匠培育的实质是自然人塑造社会化角色的嬗变过程,一般会经历“匠人”“匠技”“匠艺”“匠心”四层渐进的发展境界,在培育过程中面临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取舍的问题、“实用标准”与“完美标准”追求的问题、“大脑”与“双手”碎化的问题以及“知识”与“经验”学科的问题。基于此,工匠培育的职业教育表达方式包括树立劳动之美、追求工艺之美、塑造身心合一之美、融合理实之美。
  关键词 工匠精神;工匠培育;多元矛盾;职业教育;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4-0025-06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报告中“加快制造强国建设”部分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以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精神动力。随后,围绕着工匠培育以及工匠精神的研究便成为职业教育学、哲学等学科的热点话题。工匠培育由来已久,在西方,希波达莫斯(Hippodamus)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高度评价工匠阶层对于联邦体系与社会运行的作用,爱德华·露西-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更将工匠手工劳动视为净化灵魂和精神的修行。追溯中国工匠造物的起源则有“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1](《周易·系辞上》)的说法,而工匠则被称之为“济世圣人”“圣人”或“知者”等,特指那些创造出有用之器的智慧之人。人类社会自从进入产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西方的社会生产方式和职业伦理都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在多元化社会时代背景下,崇尚工匠职业和工匠精神的风尚被悄然扭曲,甚至被贴上“传统型”的社会标签。因此,本研究将工匠培育过程视为“多元矛盾”被解决的一种过程,进而探究其职业教育的表达方式,以此构建工匠培育的话语体系。
  一、工匠培育的四层发展境界与实践精神
  从宏观角度来看,所谓工匠培育是指培育工匠的全过程,强调培育的过程性和阶段性。一般来说,工匠培育包括工匠技术层面的培育和工匠精神层面的培育,前者属于基础性的下位概念,而后者是拓展性的上位概念。
  (一)工匠培育的四层发展境界
  工匠培育不仅要基于工具价值取向出发,培育外显性的技術技能,同时更需要从外部行为向内在精神转变,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时,基于职业教育育人的角度,工匠培育的实质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家庭角色人”向“职业角色人”转变的过程以实现工匠精神本真的塑造,也是一种个体行为的发展阶段在高级心理机制中的表现形式。因此,工匠的培育要实现不同角色、不同心理以及不同境界的嬗变。一般来说,工匠培养的过程往往会经历“匠人”“匠技”“匠艺”“匠心”四个层次的发展境界。
  所谓“匠人”是赋予“人”以“匠”的身份,是指掌握一定操作技术的人的称谓。“匠人”的培育比较重视具体技术的训练和习得,是一种初级的人才培养方式。而“匠技”则强调所有的技术都是从身体的实践中开展,以此形成一种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创造性的能力;同时,匠技不是简单地复制技术工艺,而是具有创造性的制造与创造。例如,据柏拉图考证,技能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创造”的词根poiein。上述“匠人”和“匠技”都是强调人改造自然以及利用工具的一种能力,呈现出外显性的技术技能。
  而“匠艺”和“匠心”则是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内隐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匠艺”是将“匠技”与“艺术”相结合,前者是从技术学角度出发,重视实用标准,后者是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重视美学标准。换句话说,“匠艺”所追求的是产品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统一,更为强化使用与享受兼得的价值追求。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将匠艺的范围进一步夸大,认为是“赋予形式的活动”[2],并将自己当成一个世俗的赫斐斯托斯,坚信他的作品将会解放现代的匠人[3]。由此来看,“匠艺”所追求的品质对“他人”是一种产品使用与享受,对“自己”是一种嬗变与发展。而“匠心”则是工匠培育中的最高境界,强调手脑合一,铸造超脱的技术技能表现形式,达到“身心合一”,造就“天人合一”。这种境界并不是强调外在技术层面的表达方式,更多则是“人、作品、工艺、自然”四者的合一性,表达出“专注意志”“精益求精”“忘我精神”“道法自然”“道技合一”的隐性语言表达境界。
  (二)四匠合一:工匠的实践精神
  “匠人”“匠技”“匠艺”“匠心”是工匠培育的四个发展层次或精神境界,是缘于实践、成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其研究的主题,并作为终身奋斗的最高目标。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了人全面发展的必然性的科学论断,并且认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强调实践对于“自然界的人化”与“人化自然界”的重要性。特别是马克思在撰写“哥达纲领批判”时,还在重申共产主义将会使工匠活动发扬光大。由此可见,工匠的培育除了培养技术技能、工匠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实现个体的全方面发展。
  虽然工匠培育的四个发展境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结构性或是阶段性,最终还是要生成为四者合一性的实践精神。从层次性角度来看,四者是不断实现技术技能培育、工匠精神养成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很难有人可以逾越其中的某一阶段,不过四个阶段既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层次性,同时也有交叉、过渡等情况的发生;从结构性角度来看,四者的有机构成是工匠全面发展的体现,同时四者又是相互补充、互相支撑的结构体;从核心指向性角度来看,虽然达到四者的具体标准不一、达成任务各异,但是其核心指向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实现工匠行为与工匠精神的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超我境界。
  二、工匠培育的多元矛盾解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匠培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在工匠培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辩证地处理好四对矛盾,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取舍的问题,“实用标准”与“完美标准”追求的问题,“机器”与“双手”碎化的问题以及“知识”与“经验”学科的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影响着工匠的培育,并且形成了工匠培养的多元矛盾。

推荐访问:工匠 职业教育 培育 表达方式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