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对中国纺织产业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2008年,受人民币汇率上升、金融危机、货币政策从紧、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纺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纺织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部分企业甚至濒临破产倒闭。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中国纺织企业要树立信心,积极应对,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重视产品的差异度,在创新中度过困难时期,谋求新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金融危机 宏观政策 困难 创新
  
  作者简介:刘佳,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5级学生;宋亚坤,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论文指导老师。
  
  一、当前影响纺织产业出口的宏观因素
  
  (一)人民币升值严重影响出口产品竞争力
  1.人民币升值迫使纺织品出口价格提高
  人民币对美元外汇牌价与2005年7月汇改时的汇率相比,由7.8大幅升值到6.8,累计升值已达18%,这对纺织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会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纺织原料、产品等出口。因此,人民币升值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2.人民币升值大幅降低企业利润
  人民币升值,使得依赖低价竞争模式的纺织品出口利润空间变得更为狭小,给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以绍兴地区为例,据专业人士估算,目前1米化纤布的利润只有0.25-0.35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达到5%,就意味着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极有可能出现“零利润”。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打击是直接的,特别是,严重影响到中小型出口企业生存。
  (二)金融危机导致消费疲软
  2008年,次贷危机的后果逐步显现,恶果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继续呈下降趋势。2008年7月,美国失业率创4年以来最高的5.7%,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51.9,仅为去年同期值的一半。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性金融机构的动荡会直接影响中国纺织工业发展。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1-7月中国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10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其中,7月份中国出口纺织服装186.8亿美元,同比增长7.6% 。 相比之下,2007年1-7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0%。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平稳,且出口增速放缓,若剔除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出口增速放缓的迹象会更明显。
  同时,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导致了美国对华纺织品服装需求的严重疲软。美国市场一直在中国纺织成衣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根据美国纺织品贸易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成衣共计138.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3%。 并且,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也很明显,很多居民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了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这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致使国内个人消费需求明显疲软。
  (三)出口退税上调,对中小企业影响明显
  国家税务财总局于2008年7月31日联合发布了有关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这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但这只是短期效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影响企业效益下滑乃至亏损的因素很多,出口退税率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而市场萎缩、原料价格上升、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因素才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四)贷款利率政策的调整对中小企业影响明显
  1.2008年上半年,银行贷款利率上升,企业贷款难度加大
  2007年3月18日到2008年6月,银行贷款利率已先后上调了六次,已从6.39%调到了7.47%,增加了1.08个百分点,上调幅度达16.9%,仅此一项,中小企业每年财务费用就要增加几十万到一百多万不等;银行承兑的保证金,也从10%上升为30%-50%。
  以上这些政策对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周转资金。2008年至今,已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没有抵押担保以致贷不到款,资金链断裂而不得已关闭工厂、停产。更有一些企业艰难维持,面临着生存与倒闭的生死考验。
  2.2008年7月至今,贷款利率有所下调,但由于中小纺织企业没有充足订单,贷款更为慎重
  2008年下半年,国家逐步调低贷款利率,欲扶植中小企业走出困境。2008年9月,银行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个契机。但是,广州、江苏的众多中小企业却并没有马上向银行贷款,反而贷款更加谨慎。这是因为,纺织企业先要接到一个大订单,再去贷款、组织资金,买原料生产。但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国消费疲软,使得来自美国、欧洲的订单大幅少于往年,没有订单,企业就不会盲目向银行贷款进行生产。
  (五)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7年第44号公告,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主要涉及纺织纱线、面料和制成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此次家纺产品被列入加工贸易限制商品中对企业影响较大,企业不但要承受人民币升值、成本增加所带来的压力,还要承担缴纳50%保证金“实转”所带来的资金占压和银行贷款利息增加的压力,企业预计一年要占压资金1300多万元,为承担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所带来的费用近200万,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六)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
  从2008年1月日起,中国开始施行新劳动合同法。从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内容看,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很明显,主要在扩大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覆盖面;企业单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加班及试用期员工的工资标准规定等。
  从以上几点可知,新劳动合同法加强了企业对劳动者的各种社会责任,这必然大大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以浙江一带企业为例,根据新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必须为所有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仅此一项,就使企业工资成本额外上涨10%-20%,并且新劳动合同法关于加班工资的新规定也促使劳动力成本增长。这些均影响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
  
  二、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拼接订单,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近些年,由于国际市场变化迅速,许多企业都希望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订单数量,并减少接订单的各种风险。一方面,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传统产品升级换代,以尽快适应快速多变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俄罗斯、南美、南亚、中东和澳洲等新兴市场,以扩大销路。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各种政策来扶持外贸企业。比如,在2008年的秋季广交会前期,外经贸部派调查组人员深入广州等外贸企业调研,重点跟踪几十家进出口骨干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情况,并制定各项方案以求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入挖掘县域进出口增长潜力,落实中部外经贸发展资金、进口贴息资金等各项融资政策,以帮助出口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采取节能降耗的措施,降低产品成本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推荐访问:宏观经济 中国纺织 应对策略 出口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