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山楂树之恋作者艾米

  作者简介: 吕银平(1972―),女,宁夏隆德人,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与翻译。   [摘 要] 一段刻骨铭心的爱随着男主人公的逝去,永远的珍藏在当事人的心底,伴着她走完剩余的人生路,然而一部《山楂树之恋》让她的爱昭白于天下,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恋人,让所有的读者感叹不已。特定的时代,特殊的爱情,故事让人潸然泪下。本文就自己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对小说的理解做一些评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期有更多的读者对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爱的辛苦和凄凉”有更合理,更正确的判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评述�
  [中图分类号] I2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17-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59[本刊网址] http://www.省略
  
   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爱是一个永远歌唱的主题,可以说,没有了爱,便没有人类生存的希望。时代不同,爱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也不同。《山楂树之恋》是美籍华人艾米在海外华人圈的文学城网站上以贴子的形式连续发表的长篇小说,虽然已经出版三年多了,从电影到小说许多人对其评价不一,但是对他们之间的爱却有共识。曾经红极一时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对其更有渲染的作用。今天,笔者看了葛优导演的《山楂树之恋》,心里感到万分激动,在当今一切与时俱进的时代,能看到反映过去时代的纯真的爱情故事,确实让人感叹不已,这部电影重新带我们到了那离我们“远”而不远的时代。在我看了电影之后,又觉得有点余犹未尽的感觉,非常想看看原著,把故事从头到尾看个明白。读了艾米的原著之后,我对它比看电影有了更真实的了解,因为电影是被编剧改过的,是导演艺术化了的再现美,而读原著是本人对它的理解,在读者的脑海中出现的是本人想象中的形象,是另一副纯爱情图画,也就是本人“导演”的心中的完美之作。故事经典之处在于记述了一个女人亲身的经历,而被人们认为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塑造了一个对感情专一的“完美情人”,令那个时代的人魂牵梦萦。这份纯洁的爱,让人向往,认人泪流满面。《山楂树之恋》的背景是“文革”的后期,在那特定的时期,不会再有,而这样的爱情,“但愿不再有”(王蒙),这部小说被媒体和读者认为是空前的中国式的爱情范本,的确如此。因为只有中国人对待爱情,深受儒家思想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对爱情瞻前顾后。他们的爱情让人很感叹,也惋惜,读这本书,又觉得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年代,对于他们的爱,现在的年轻人评论不一,觉得不可理解,做为对他们的时代有点理解的笔者,很想分析一下这部爱情经典,也帮助现在的年轻人正确地对待爱情。笔者认为,对于本故事的完整理解,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作一分析。�
  
  一、从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小说本身说起�
  
  艾米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按照故事的时间发展顺序,以平和的笔调,质朴的语言将一个普通人物的爱情故事描绘的有声有色,再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状况,人们的意识表现以及对婚姻和爱情的观念。她的这种手法属于写实小说,还原了当时生活的面目,正如王伟光(2008)自己的著作中所述,作者对故事不加任何的修饰,在人物塑造方面以两个普通人的爱和周围的生活状态为主,她的这种写法为文学创作中的新写实手法,其强调一种客观的、零度情感的叙述,以文中的主人公的情感为真实线索,客观地再现了主人公静秋本人的爱情故事。�
  
  本故事中关键的人物有两个,是“老三”和“静秋”。老三是随勘探队来西村坪驻地的军人,静秋是来西村坪编写教材的优秀高中生,都被安排到书记家吃饭,西村坪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村,有着革命的过去作为基奠,也有可以勘探的资源,看来是个好地方。这 里有一棵被人们神话了的传奇树――――山楂树,而令两个人有着对彼此有吸引力的也是山楂树,而两个山楂树却根本不同,一个是有关中国抗日历史的,一个是有关苏联爱情的民歌。可这棵“树”成了两人的共同隐隐的爱情向往。因此,他们的爱情也就这样从对山楂树:红色的特征和一首民歌,将俩人系在一起。作者艾米就以这种独特的意境为自己的作品创作一种情境,把“情”景化,把“景”情化(陈平原,2003)。本书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对比性大。本小说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两个有个性的,追求真爱的年轻人。不是《红楼梦》中所唱的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奇花仙葩,但人物活灵活现,让人能感受得到,又能读得懂的一对恋人。他们的爱纯洁的没有任何因素干扰,没有现实的物欲影响。一个是高个的穿绿军装的帅哥,有工作、有能力、有地位的军区司令的儿子,体贴、细心的护花使者,善良,对爱无私付出的人。另一个是普通家庭的有着地主成分的背景不好的优秀女学生,而这个女学生也正处妙龄,情窦初开,对于一切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出身不可改,道路可选择”紧跟时代思想的女孩子。“老三”,穿得很时新,白衬衣,绿军裤,蓝色的军大衣,三哥本来就高高的个子,这样的打扮更让人觉得帅气,还有会拉手风琴,加上他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照,让人读了之后更觉“可爱”。“静秋”家穷,要承担父亲出身不好的影响,要替母亲分担家庭的担子,生活很拮据,穿得是哥哥穿过的破旧衣裳,为了省钱,干活打赤脚的女孩子;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表现,努力。她会打球,会拉手风琴,会织毛衣,会做衣裳,又会吃苦头,暑假去干不是女孩子能干的重活,脏活,这样的一个女孩子,有才气、执着、忍辱负重、事事要强,两个人天地差别的身份,却无条件地爱上了对方,两个人对山楂树的共同向往,让他们的爱情有了神话一样的感觉,那种爱实际是冥冥之中就有的。对于他们的爱情,两个人爱得勇敢,爱得执着、火热,在得知他患了白血病时,她勇敢地去爱他,让他没有遗憾地感受到自己的爱,对于自己的心声则是,“我要你活着,你活着,我也就活着。”病重时,他宁可她无忧无虑的活着,也不愿在病重的时候打扰她,在极想见到她的时刻也不愿干扰她好不容易争取的平静生活。而她却四处打听、寻找,想得到他的消息,认为是他得了白血病怕自己难过,躲了起来。�
  
  第二,故事表现的时代背景明显,主人公家庭出身对比度大。本故事的发生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对主人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明显。那时正处于要求城里青年上山、下乡锻炼的特殊时期。要求年轻人的思想要积极,要向上,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所以才有“老三”这样亲切的称呼。这个时代要求人们不能有小资产阶级思想,不图享受,不图玩乐,不允许年轻人有“出格”的表现,对爱有一定的规范,所以,静秋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爱情。这个时代,对“老三”和“静秋”的家庭都有影响,老三的父亲也受到影响,挨过批斗,母亲因此而自杀,不过形势已经好转,他的父亲还是司令员。可是静秋就不一样了,她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地主的出身,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批斗、教育的主要对象,被下放到农村,一个家庭没有了主要的经济支柱,影响到了日常的做人以及生活来源,所以,在他们爱的路上,二人走得非常艰辛。为了“静秋”有一个平静的生活,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为了让静秋有个幸福的归宿,老三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为她做任何可以做的事。“老三”始终悄悄地爱着,一个人“看”静秋生活的变好,从学校篮球队,到学校食堂,到农场,再到小学教书,多么无私的爱,而当时特殊的环境,不允许有情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老三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年人,为了追求爱,他时时处处为自己和静秋创造近距离,从西村坪,到第二勘探队,再到K市,一直暗暗地跟着她。静秋由于家庭出身,只能禁锢自己的爱,但内心却是热烈地追求这份爱。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对女主人静秋爱的态度影响较大,面对日渐长大的女儿和自家不好的成分,母亲时时处处教育女儿要学好,不能越轨,对自己的行为处处注意,不能和坏人交往,小心别人“欺负”,“占便宜”。静秋的母亲担心女儿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令人担忧的侵犯,一直举例子教育她,所以,静秋从思想上对男孩子提防,要么就是她还没有真正的考虑爱情,在没来得及把注意力放到这个问题上时,爱便悄悄地来临。那个年代也不允许她随便看性教育的书籍,也可能是静秋不像其他的女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迟钝,也可能是家庭的影响,她只想着积极表现,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要决心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女孩子,帮妈妈解决家庭负担。因此,她对爱、对性的知识几乎为零。当爱来临时,她很恐惧,认为那是自己有了小资产阶级思想,老三将爱奉上时,却认为是老三小资产阶级生活腐化的表现。而且她对“老三”的家庭出身有着排斥感,认为他是“纨绔”子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真的感情。时代是造就人的意识的根源,“老三”比“静秋”大六岁,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已经有了判断力,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自己的认识力,从另一个角度判断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另一个中学生,国家在意识形态要把她 塑造成一个又红又专的没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革命青年,而因为给自家定的“特殊身份”,不得不让幼小的心灵为当时的政治形势服务。加之母亲对她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严格教诲,所以在她的意识形态里对男性和爱有着排斥的一面。所以,对自己少女时萌生的爱持有压抑的思想。�
  
  二、本小说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首先,对现时代的年轻人正确认识婚姻和爱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物欲充斥着一切的当代,年轻人的恋爱观已经改变了,爱情以物质财富为基础(也有以真爱为主的,但是为数不多),讲条件,讲家庭地位,以婚姻和爱情作为改变命运的途径的人为数也不少。�
  
  其次,爱情需要付出,不只是索取。它受到喜爱和好评,有一定的读者和观众。所以它的读者具有时代性,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能理解的,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有原因,有结果,但唯独爱情是内心说不出的一根心弦在颤动。不然,这个故事为何如此受人欢迎,关键是反映了真实的时期,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爱情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为了爱人,可以等待,可以忍受压抑的情感,他勇敢,目的明确,为了可以接近所爱的人,总是努力创造环境缩短距离。他们的爱是时代和中国式爱情的产物。静秋确实是那个时代最深的受害者,她的意识中受社会对她的影响深,一个有家庭重担,有很沉重的地主后代的身份,在这个大网的笼罩下,她偷偷地去爱,是正常的,但也不是,她始终保持了女孩子的矜持。所以,这与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要大加褒扬,可以说本故事与当代的年轻人爱情观一个很好的对照,看看父母时代的婚姻观,也有助于加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中国人的传统的爱情观不是不好。对待一切问题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对待。�
  
  生活中的爱情和婚姻并不是等同的,爱情是甜蜜的,婚姻却是现实的。中国式的婚姻和爱情要求有贞操才是完美的,所以,在真爱面前“老三”不是自私的,他要让爱人有幸福,但是把自己的爱给了她,却是一生一世,让“静秋”在心中永远带着她的爱活着,并幸福着。故事是悲剧,如果男主人活着的话,娶了她,有了爱情的结晶,该是多么完美。可是人世间没有太完美的事情。让人感动之余,回味一下“老三”的心里话:“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即使我的一只脚踏进了坟墓,听到你的名字,我也会拔脚回来看看你”。这个灰姑娘遇见白马王子的爱情成了一代人咏叹的话题。但愿这种爱情不再有,但愿所有爱的人能白头偕老。
  �
  参考文献: �
  
  [1]艾米.山楂树之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2.�
  
  [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32.�
  
  [3]王伟光.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63.�

推荐访问:之恋 艾米 山楂树 评艾米的《山楂树之恋》 艾米山楂树之恋 艾米小说山楂树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