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TET”三力合一模式研究】三力合一爆破技术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行业、企业,双方参与,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实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以“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订单教育、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定向培养的培养模式。通过激活办学机制,逐步使行业、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立足于地方企业,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吴江贤(1973-),男,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实验师。(江苏?江阴?214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ZKT093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09-02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比较长远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根据,构建校企合作框架体系,通过面向企业的战略合作服务,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构建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的培养要贯彻始终,要通过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在实际生产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初中级生产、经营、管理人才。重视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开拓技能的培养,并形成“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做探索。在各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培养一专多能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基本适应非定型产品的生产和开发设计。同时对新产品的试制、产品维修、技术服务等都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对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的更新要有较高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和内部管理的需要。温家宝总理来到学院后充分肯定了“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并指出要面向市场培养人才,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院走向企业,也让企业走进学院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学院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融为一体。“工学结合”一方面是指学院教师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工程师的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既学习够用的理论知识,又参与实际的工作实践,即“顶岗实践”。打破学院和企业的界限,直接参与到企业进行定岗、定员、定位实习,并承担与企业职工同等的责任与义务。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企业专业技能。
  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进行系列调整,课程模块化,按学科门类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如机电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结合企业需求设置控制课程职业技能模块和机电技能调试训练模块,完全参照企业具体设备情况进行课程设置,编写了个性化教材和讲义如电气控制实训项目等来组织教学。真正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强调由结论性教学转变为过程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足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参与学院教学大纲修订和培养方案的制订,探索工学结合模式,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法培养人才新模式,如江阴新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结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市场需要将相关系的相关专业进行整合和拓展,明确专业定位,让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二、订单教育,校企结合,创新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完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利用好企业的各种资源为高职学院教育教学服务,以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与企业“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要服务好地方企业,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优势,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通过面向市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降低办学成本,实现校企深度结合,优势互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教育”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所商定的培养合同。学校依据企业特定需求作为教学目的,企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提出相应培养标准,学校按照定单合同为企业培养特殊的商品人才。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标准和教学计划,为企业输送所需人力资源。通过订单教育确保办学质量和特色的最终实现。
  校企合作能让学生更加清楚专业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新认识和深入领会。校企结合要特别注重地方区域经济特点和学校专业的有机结合,并在实践中求异、创新。如机电系自成立富仁工学院以来,不断为企业技术服务,为富仁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机加工专用设备,解决了大型煤矿机械法兰盘M70X120螺纹孔的攻丝工序和工艺,教学过程中结合螺纹孔的攻丝工序和工艺培养学生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机械自动化专业课教学中,广泛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法”,即以任务驱动为切入点,巧妙导入工程项目,通过设计不同的项目将理论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相融合,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项目相关参数的选择和项目设计,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能善于组织革新创造,既成为企业生产技术上的多面手,又能基本适应非定型产品的生产和开发设计,对新产品的试制、产品维修、技术服务等都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对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的更新具有较高的独立操作能力,能够具备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改造能力,并能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技术,再如机电和模具专业针对江阴市天原电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ZMG-2B4纸浆模塑成型机生产线,对该生产线中的产品运输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并应用于教学,既满足了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改造能力。
  校企结合还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实际,熟悉现代化生产工艺,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在实际开发工作中培养自己的技能。学院充分利用政府办学条件,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选送优秀学生到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集团生产第一线顶岗实践,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应用能力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选派纺织服装专业学生到精毛纺面料、服装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精毛纺生产企业江苏海澜集团学习世界一流的纺织、管理技术和高支薄型精纺生产及高支薄型精纺面料生产技术。选派数控专业学生到停车设备专业化生产基地——江苏双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熟悉该公司引进的美国、日本等国的喷丸、割、焊、冲压、切削等先进设备,并学习模具设计、精密机械加工以及多层升降横移式、垂直循环式等系列机械停车设备生产流水线。选派机电专业学生去长电科技公司合作研制、生产自动化控制作业设备,合作设计并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及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采用OMRON可编程控制器、FT触摸屏等在控制方面进行设计。以优异技术和卓越品质设计、制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自动化设备,充分提高了学生对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能力。通过以上成功的案例,以地方企业的一流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加工手段为依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集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初中级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三、企业参与、定向培养,创新培养模式
  企业参与就是要求企业参与考核和评价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企业参与课程的开发,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如参与专业课程的建设,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参与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考核,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答辩等。企业的参与程度和比重成为考核和衡量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制定好科学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定向培养是指学院立足地方企业群,面向各类行业为定点企业直接招生,通过“企业冠名班”完成人才培养。这是学院和企业在长期的校企合作中摸索出来的务实、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目前,学院有近20个专业和江苏双良集团、申达集团、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1.5+1.5或2+1的培养方式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创新培养模式,学校在专业教育上完全同企业接轨。在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同企业共同制定具有“校企结合、定向培养”特色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机电系BCAD机械设计软件培训中心与江阴城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管理办学就是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定向培养模式成功案例,完全实施菜单式教学培养模式,自编校企合作教材,对用人单位完全量身定制,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完全和企业接轨。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装备、能力评价等方面不断积累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训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企业群培养、输送具有成功理念和成功素质、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落实“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教育培养模式。
  四、合作创新、形成互动、合作体制双赢
  1.双方参与、形成互动是建立校企合作体制的关键
  校企结合是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教育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社会合作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校企结合是高职专业创新及建设的需要,是搞好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培养方案和确定教学内容的需要,是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2.双方参与、形成互动
  校企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产学结合教育形式可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校企合作创新,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创新不仅能提高技术信息质量、缩短技术资料收集时间、降低技术信息费用、增加技术信息占有量,还可以把创新主体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各个创新主体在资源配置时取得最大化的利益。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源进行教学培训,使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选择。在校企合作创新的合作过程中,要认真调研,创新校企合作的结构优化模式,创新校企合作的帮扶促调模式,创新校企合作的国际合作、多元发展的模式等。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好校企合作中的各项制度,使校企合作的渠道更为畅通,双方合作最大化,实现合作体制双赢。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建立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为校企合作提供思想指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TET”三力合一模式。激活办学机制,逐步使行业、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立足于地方企业,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高职教育发展特色,立足于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依靠江阴板块的三十家上市企业和几十家高职企业集团,紧紧围绕江阴工业经济产业化进程的八大支柱产业和沿江、跨江联动开发战略。更重要的是以“工学结合、顶岗实践”为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为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这些都对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江贤.运用“订单教育”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6):64.
  [2]吴江贤.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J].职教论坛,1999,(8):29.
  [3]吴江贤.职业教育与班组长培养[J].成人教育,2004,(3):47.
  [4]张健.高职实施订单教育的意义与机制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
  (1):47.
  [5]王素辉.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创新思考和措施[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3):47.
  [6]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7]冯伟国.德国TAFE指导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
  2005,(2):25.
  (责任编辑:孙晴)

推荐访问:模式 校企 三力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