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语文的方法 语文新课改必备的三要素

  当前,语文新课改浪潮,已成汹涌澎湃之势,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对新课改中的百花齐放,不少教育工作者感到眼花缭乱。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新课改仍然离不开以下三個方面。  一、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为师者头疼的是什么?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迟顿,是学生对文章作品理解肤浅,是学生作文中的套话连篇呆气沉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其语文素养不足所致。根在学养贫乏、感受肤浅、情思枯竭。语文素养即语文之根,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仍然是语文教学之根,语文新课改着意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育,就是保住了语文教学之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美感体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养就可以逐渐丰厚起来,语文之根就可以四处生发;学生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就会日见深刻,语文之根就可以不断深入;学生保有了健康的美感体验,情思就会日益畅达,语文之根就可以更加坚固。保根就是养成保持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积极生活态度和健康美感体验,保住了这一语文教学之根,语文教师的苦恼就会涣然冰释。
  二、听说读写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把课改新观念落实到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层面上来,是当前新课改的首要任务。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还要正确处理阅读与练习。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这里说的阅读与练习,包含课外阅读与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基础是根本,学生读得越多,理解能力越强,在阅读的同时,辅之以相关练习,既可以加深理解,又能使理解力得以巩固和加强。但一味空做阅读练习。则费时费力且见效不大。因此,阅读与练习,应以阅读为主,练习为辅。阅读与写作也是相辅相成的,读可以带动写,写可以促进读,即“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做到读写结合。
  三、正确理解和运用
  显而易见,要结出语文教学之“果”,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形成能力,达到高水平,也就是让学生获得内在心灵的成长,人格品质的提升和文化品位的提高。这“果”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语文新课改的目的所在。语文教学能否“结”出这一硕“果”,就在于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与听说读写是否有真功夫,是否肯下功夫。只要我们在这两方面下功夫,就一定能“结”出语文教学之“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郭燕平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兴趣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它主要的方式有:(1)巧设悬念。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個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进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创设情境。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诱导质疑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它要求教师:一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是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总之,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三、驰骋想像
  想像是思维的体现,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像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像。
  四、鼓励求异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推荐访问:必备 新课改 语文 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