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救药by西方经济学 [互动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很多本科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课程,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传统教学方法与课程特点不匹配。为此,本文探讨了互动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其基本形式包括: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实验、“小先生”教学以及QQ网络聊天互动等,并总结了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本科 互动式教学
  
  《西方经济学》是中国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10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科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大都反映,该课程枯燥、难懂。一方面,是因为该课程理论性、逻辑性强,抽象、深奥;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单一所造成。因此,要提高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找到适合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经济学理论抽象、枯燥,需要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与人类需求为核心命题,在长达200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内的丰富的理论内容。但是对于本科生而言,这些理论是抽象的、深奥的。一方面,经济学理论是对经济现象中各种经济变量关系的描述,其论证和分析往往借助于函数与图形、高等数学工具等,因而理论是深奥的;另一方面,经济学模型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因而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因而是抽象的。面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很多本科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很多困难。有的甚至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学习。
  为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而要作到这一点,任课教师就必须采取更为灵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而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如果教师不注重情景设计、不注重启发与引导,不联系实际案例,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经济学理论产生厌烦情绪。在教学信息反馈中,有些同学说,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短期目的是拿学分,长期目的是考研。他们觉得它很抽象,纯粹是理论性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
  2.经济学思维的养成需要自主学习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经济模型本身的含义、观点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经济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思维特点和思维过程。可见,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借助它们来养成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和模式。比如,在学习了边际分析,国民收入均衡方法后,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是静态分析,什么是比较静态分析等。
  我们知道,一个人思维模式是在主动的、自觉的、自主的思考、总结和实践基础上自主形成的,而不可能在外界压力强迫之下形成。经济学思维同样必须是在学生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熟练才能形成。那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概念、观点,在没有思考、探索的基础上机械地记忆模型分析的过程和步骤,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也不知道原理形成的过程,更不知道用这种方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因而难以养成经济学思维。学生反映的一个常见现象是:学的时候还知道,学完就忘了。
  通过分析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本科教学现状,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教学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僵化、平面化的教学模式,探索互动的、灵活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此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知觉和情感,调动他(她)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强化经济学思维的养成,从而有效地提高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高校教师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互动式教学是一个更为适合的教学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在教学中也得到一定的推广和应用。
  
  二、互动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是指任课教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深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进而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思维范式的教学方法。[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互动式教学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由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转变为师生交互式;二是知识和信息的流动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流动;三是教学方式由单一的讲授法转变为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那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采用那些课堂形式开展互动教学呢?
  
  1.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相互研讨,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原理的教学方式。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西方经济学某一专题或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达到思考、辨析和理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了西方经济学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后,就可以我国目前“双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展开讨论。更多的讨论题目涉及:企业的定价策略,垄断的利弊、规模经济、劳动的跨时替代、萧条经济学等等。
  讨论课不是简单的自由发言,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其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从教师的角色来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干兴趣的题目,并把已有的材料印发给学生;在讨论中要注意激发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使课堂形成辩论气氛,并适当给予引导、启发,最后一定要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从学生角色来看,学生要广泛地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在小组讨论后形成小组的基本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准确的阐述,科学的辩论;在课后要发现本小组的讨论中出现的漏洞和错误,并及时加以纠正,形成正确的认识。
  2.案例式教学
  与传统教学中为阐明理论而简单举例不同,案例教学是以真实的、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案例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组织讨论,归纳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感性的、具体的经济事件分析中,理解经济学概念、掌握经济学原理,培养经济学的思维模式。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案例是不可或缺的。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经典案例可以供我们使用,比如“蜜蜂与果园”、“灯塔”、“微软垄断案”等等。但是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我们要更多地选择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和案例,比如我国农产品价格扶持制度,1992年的通货膨胀现象,2008年的经济萧条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更要关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经济学规律有所感悟,不断熟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2]
  3.网络交互式课外活动
  QQ网络聊天工具是课堂教学之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的一个不错的工具。教师可在任课班级组织《西方经济学》学习兴趣小组,并组成QQ群,组织开展课后互动讨论。学生可以随时向授课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发现问题后及时给予回复。《西方经济学》学习兴趣QQ群成员之间可以进行点对点的针对性交流,解决了课堂教学难以满足的个性化问题。如果在讨论某一个热点问题时,有更多的成员在线,有更多的同学要发表意见,则就会形成一个互动学习的群体,讨论的气氛就更为浓厚,受益面就更大。比如在讨论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时,就出现了较好的讨论互动氛围,同学们兴趣高,观点多样,你一言,我一语持续一个多小时。网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更为有效、快捷的交互工具。课后,学生可随时通过校园局域网访问多媒体课件,并向教师提出问题,师生之间就此展开讨论。目前,这种方式正在不断普及,有很多教师经常开展在线答疑活动。[3]
  网络交互活动所具有的快捷性、交互性、共享性等优势,使《西方经济学》课后辅导和互动的空间和时间极大地得到延伸,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限制。
  4.课堂实验
  经济学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作为模拟的市场主体展开市场竞争或交易,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经济法则,掌握经济规律。由于其理论结果是自己感悟而自主“生成”的,而不是被教师“灌输”的,因而理解就更为透彻。它有助于改变学生固有的不正确的观点,加深对经济原理的理解,因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经济因素的可控性是比较低的,因而课堂实验也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式,课堂实验数量要少而精,否则就会失去其说服力。比如: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决定问题等就可以精心进行市场模拟。
  5.形成性评价改革与教学互动
  目前,各普通高校的课程考核一般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形成性考核以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据进行考核,而终结性考核主要以课程结业考试成绩为依据。我们认为,改革形成性考核的标准对于促进教学互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形成性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出勤、作业和期中考试三个部分,但不能有效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恰好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比如,学习的态度、发现问题的数量、回答问题的质量、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要采用多元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加大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特别是参与课堂活动程度的评价并记分,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互动式教学的开展。[5]简单的做法是对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正确的同学要进行评分,并计入平时成绩,由此激励同学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更为复杂的做法是鼓励开展案例分析,或是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分析,对于态度积极的、分析质量高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并记分。
  6.“小先生”活动
  学知金字塔表明,在“满堂灌”式的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保留度只有5%;而在“学生当老师,教别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保留度高达90%。[6]我们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了学生当先生的“小先生”教学方式。教师要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来当“小先生”,指导他们积极开展搜集资料、备课、讲课等教学活动环节。在选取的内容上要相对简单,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宏观经济学中简单国民收入理论模型等等,以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小先生”来说,这是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因而积极性很高,这使他们能够积极深刻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并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对于其他同学,他们会产生“我也要当小先生”的想法,由此在班级形成“人人争当小先生”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们会更主动地学习、完善自我,每个人会学习他人的优点,而每个人的优点又都成为他人学习的内容,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从而形成主动交流、互相探讨的交互式教学形态。
  
  三、经验与问题
  
  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使我们对枯燥的经济原理和方法产生了兴趣,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这种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死记硬背,有助于我们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我们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三是课上发言记成绩挺好,使我们很有成就感,让我们上课不走神,总是在绞尽脑汁思考问题,这样记起东西也比较牢固,而且比最后突击的学习方法好。
  
  参考文献
  [1] 何苗.西方经济学互动教学五要义.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2] 雷玉桃.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07(24).
  [3] 敖玲玲.《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改革的纵向对比研究.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4] 刘华.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新策略――课堂实验的探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07(4).
  [5] 陈四辉,杨习虹.传承与超越――“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成都大学学报,2007(3).
  [6] 孙杭生.提高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

推荐访问:互动 西方经济学 式教学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