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的利弊 [对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的经验,根据我国内地高校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在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时候,要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有选择地进行,特别是对于涉及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课程,应该保留中文教学。另外,对于师资培训问题,提出了立足本校、自我培养的解决办法。最后,本文指出内地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授课语言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比如采用“自适应”双语教学模型,授课时应注意提问和思考的艺术。
  
  一、引 言
  
  开展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为此,在2001-2007年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高等学校本科双语教学的文件,明确指出要提高双语教学的授课质量,加大双语教学课程在所开设课程中的比重,鼓励和支持高校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与双语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等方式,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本科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另外,教育部还设立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与“国家精品课程项目”相互呼应,是衡量高校本科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深化双语教学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为了提高黑龙江省高校的双语教学水平,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高校中青年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双语教学的培训。本文在总结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双语课程开设、双语师资培训和双语教学模型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二、香港中文大学的双语教学
  
  1.双语教学情况
  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实行“两文三语”政策,“两文”即中文和英文,“三语”即普通话、英语和粤语。在教学中,有些课程用普通话讲授、有些用英语讲授、有些则用粤语。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提供的资料,采用全英文授课的课程和专业包括:英语文学、医学和药剂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和系统工程;采用英文授课但实验时使用粤语的课程和专业包括:计算机、电子工程、地理、政府和公共行政;采用中英双语的课程和专业包括:教育学、运动科学、管理科学、数学、音乐和哲学。
  虽然香港中文大学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是背靠大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与西方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人才,但其在办学理念上一直坚持“中英并举”办“中国人”的大学的原则,而不是推崇英语为主、汉语为辅、全盘西化的方式。正是源于这种办学理念,其授课原则可以归结为:普世性的科目,如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及工程科学等课程,文化差异少,且国际惯用英语,原则上用英语讲授;涉及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科目,原则上用普通话讲授,这有助于汲取中国文化数千年所积累的文化财富;与本地文化和社会相关的科目。原则上以粤语讲授,可以起到保留本地文化遗产的作用。另外,当班级中有留学生的时候(即使只有一名留学生),教师也必须用英文授课。由此可见,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师资情况
  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首要基础条件。香港中文大学非常注重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每位应聘香港中文大学教师职位的申请人简历都会被发送到该领域中10位国际知名学者手中,从而获得专家对应聘者学术水平的评估。另外,对申请人的英文水平要求很高,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国际化的专业,其外籍教师的比重很高,即使以中文为母语的教师,也要求有国外教育和工作经历。这一点是内地高校很难做到的,它保证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能够胜任全英文授课,在利用英语进行知识传授时,不会出现任何障碍。
  3.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观强调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握知识的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动口、动脑才能真正奏效,离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任何指导都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观摩课上,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讨论,教学环境基本上是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比如:香港中文大学任伯江博士在授课时,采用的是“问题式”教学法,整个过程是一个设问――质疑――释疑的过程。首先由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再与教师交流,教师则有针对性地解答、辅导。体现了高等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学习过程真正变为一个思维和互动的过程,使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从“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过程可以看出。虽然学生成为了教学主体,但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强化了,教师必须具有控制全局、答疑解惑、画龙点睛的能力。也就是说,双语教学活动中,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灵活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可见,双语教学的成败仍然由师资水平决定。
  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仅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促使授课教师深入钻研,不断提高,形成了一种师生共同促进的良性局面。另外,教师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结合授课内容介绍给学生,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三、借鉴和启示
  
  1.内地高校双语课程的开设
  2001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内地高校的双语教学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展现出了蓬勃生机。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重数量轻质量,流于形式缺少内涵。为了迎接教学检查和评估,内地很多高校盲目地推出了数量众多的双语教学课程。对比拥有40多年双语教学经验的香港中文大学,可以看到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或者是全英文教学)。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如果专业内容和背景知识与中国本土文化息息相关,就应该考虑保留中文授课。
  
  另外,虽然本科高年级学生都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但是其对英文专业词汇的掌握甚少。针对这一情况,在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之前,应该首先开设专业英语课,使学生初步掌握本专业的专业词汇,从而为后续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奠定基础、节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2.双语师资队伍的建立
  “人之善在于教,教之善在于师。”实现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正确把握双语教学理念、合理驾驭双语教学语言、圆满实现教学目的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根据内地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很难像香港中文大学那样长期聘请大批专任外籍教师来校工作,并承担教学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培养自己的双语教学人才。
  目前,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问题,很多学者认为要将教师送到国外进行外语培训。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而且我们的教师基础很好(高校新聘用的教师原则上都具有博士学历),学校可以通过短期聘请优秀双语教师来校讲学和示范课程演示
   等方式,给本校教师创造提高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水平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降低成本,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内地高校的外语系(院)基本上都聘请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可以聘用本校外籍教师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内地高校教师的读写能力基本上没有问题),从而解决英语口语表达的问题。如果能够持之以恒,稍加时日,我国内地高校的双语师资队伍必然会逐渐壮大。
  3.教学法的改革
  双语教学不应该只是形式上的英语授课,更应该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引入到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实现真正意义的双语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活力,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容易让学生将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混为一谈,导致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或是掌握了简单的英语表述方法,而不能将英语作为工具,更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这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无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合香港中文大学任伯江博士的培训材料,本文提出了以下两种(双语)授课模式:
  (1)“自适应”双语教学模型(ADAPT Model for BilingualEducation)
  之所以称为“自适应”模型,图2中的英文首字母组合起来是“自适应”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而言,就是在授课前,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进行一次测评(即图2中的第一个A,Assessment)。例如:采用简短的自我介绍、查阅选课学生的4、6级成绩等形式,使教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概况性的了解,从而为双语授课时英文与中文的比重、专业词汇的讲解、英语句式的结构等提供参考和指导。而后,根据学生的整体英文水平,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即模型中的D,Develop a plan),由于每届学生的英语水平会有差别,因此,双语教师要根据专业知识点、难易程度和学生水平等情况。对整个课程规划进行调整。计划制定完毕,就要按计划执行(即模型中第二个A,Acton the plan)。模型中的P指的是在按计划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时就要通过阶段自查(Processcheck),对计划进行修改,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双语教学过程必须建立评价体系(即模型中的T,Test and recommend),可以通过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等方式,从而帮助和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
  由此可见,该模型之所以称为“自适应”模型,还在于经过以上各个环节后,在每学期结束时授课教师要根据所有的建议,重新修改教案、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形成一个反馈系统,不断完善。
  (2)提问和思考的艺术(Art ofThinking andQuestioning)
  “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手段,如何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则是教师的授课艺术和水平所在。这里着重谈一下,“问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第一是停顿(Pause),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切不自问自答,长此以往,学生会滋生惰性,等待老师给出答案,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第二是引导(Prompt),提出问题后,授课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对问题比较茫然,就要通过提示等手段,启发学生寻找答案。第三是分组(Group),分组讨论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容易紧张,然而彼此间交流时则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上,随机划分讨论小组,最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效果颇佳。第四是赞许(Praise),对待学生的答案要采取宽容的心态,不要苛求尽善尽美,只要学生敢于回答,就要给予表扬,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如前文所述,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适应程度和学习效果,是直接衡量双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双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通过与学生交谈、举办专题讲座、进行期中教学检查等渠道,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掌握双语课程的教学状况。并进行适当调整。课堂上活跃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尽量运用英语进行课堂发言和讨论,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帮助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哑巴英语”的弊端。
  
  四、结 论
  
  总之,内地高校的双语教学任重道远,目前仍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本文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双语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教学语言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双语教学不流于形式,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另外,从我国内地高校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双语课程的开设要量力而行,双语教师的培养要以本土(本校)教师为主。
  
  参考文献
  [1]赵光辉,靳国庆,吴振利,高校双语教学:香港中文大学取经归来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6期25-26
  [2]刘卓夫,香港双语教学模式及其对内地双语教学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6年11期53-54
  [3]刘晶,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的若干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1期124-125
  [4]申沛,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明,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2期
  [5]李丽桦,香港EMI学校双语教学实践及其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5期86-88
  [6]秦怡红,内地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经验借鉴[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1期91-93

推荐访问:双语 借鉴 教学经验 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