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系统视角下《中国日报》北京冬奥会报道中对国家形象的评述

张晨佳,胡作友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入世多年以来,中国的持续发展使国际形象不断提高,人们期待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想提高我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是必不可少的[1]。举办大型赛事便是一种促进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有效方式,它可对举办国产生显著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其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知名度。政府和官方机构亦可通过媒体报道,向全球彰显该国的综合实力,从而以积极和正面的方式传播该国的国家形象[2]。在这方面,我国已多次举办包括北京奥运会在内的国际大型赛事,实现了积极正面的宣传效果。同时,将大量人力和物力与新型媒体技术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向全球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将评价理论的学术研究范围,拓展至一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影响方面,从而深入分析在以《中国日报》为代表的官方媒体中,新闻报道者如何采用各类资源对中国形象给予客观评价。同时,基于统计学分析和文本分析,从定量和定性角度表明官方媒体如何适当有效地使用各类评价资源,从情感、量化、语气强弱和引用第三方话语表述角度,公正和客观地评价一国的国际形象。该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外学者进行后续的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评价理论的发展和介绍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语言学家陆续提出与话语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其中,Martin(1992)将话语系统分为4类。在随后的研究中,Halliday和Matthiessen(1999)强调了语法隐喻对于理解话语的实际含义和措辞之间的差异所发挥的作用。Halliday(2002)进一步提出语言层次的概念,将语言分为三级结构。核心层包括读音的文字,中间层由词汇和语法构成,最外层则是语篇意义。基于这一层次,人们可通过认定、连接、概念、协商和评价明确地理解话语的含义。在此后的研究中,Martin和Rose(2003)将评价归纳为语篇中的一个新体系。他们认为,评价语篇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态度和相应的情感内容。因此,对话者可以使用合适的评价资源处理其与听众的关系。同时,语篇的周期性则被认为是另一种语篇体系。

基于上述各位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Martin和White(2005)正式推出了评价理论,并相应地将评价系统分为三类,即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对话者可基于态度系统,剖析语篇和话语中的情感要素。介入系统内的评价资源则主要通过容纳或限制其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剖析语篇内容的含义。而级差系统内的评价资源可通过程度或量度等方式,评价对话者对于某一事物或事件所持有的态度和观点。三类评价系统主要构成见表1-表3所列内容。

表1 态度系统结构示意图

由表1可见,态度系统主要由情态、判断和鉴赏3项子系统构成。其中,情态子系统包含的8类评价子资源均按完全相反的性质配对,例如“快乐/不快乐”。另外,判断和鉴赏子系统中的8类评价子资源均可以积极表述形式(positive)和消极表述形式(negative)呈现,从而能以正面、中性和负面态度对文本、话语和语篇内容进行适当的评价。

表2 介入系统结构示意图

表3 级差系统结构示意图

由表2可见,介入系统主要由对话收缩和对话扩展两个子系统构成。对话收缩又由两项在对话者评价语篇内容时作出否认态度的子资源,以及充分认可语篇内容时,以“公告”形式表明肯定态度的三项子资源构成。而对话扩展这一子系统则由三类以第三方信息源或以“perhaps”和“likely”等表示不确定性的词汇,以及“may”“will”和“can”等情态动词,间接表明对话者对某种意见所持态度的子资源构成。

由表3所列内容可见,级差系统主要由语势和聚集两个子系统构成。其中,语势包含的5类评价子资源均可通过“升级”(up-scale)和“降级”(down-scale)形式体现,从而使对话者通过量化和强化的形式,对语篇内容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构成聚集的两类评价子资源,亦通过“升级”和“降级”的方式,对语篇内容所述信息的典型性和确切性,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1.2 基于评价理论对中国形象的研究

Martin和White(2005)所提出的评价理论堪称经典的语言学理论,目前已被一些学者用于多个领域的实证研究,包括涉及评价中国国际形象的媒体报道。例如,陈先红和陈可馨(2020)则更广泛地选择了56个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作为语料,从评价理论视角剖析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该项研究证明,隶属态度系统的评价资源被最广泛地用于此类报道中,突出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商务合作、文化交流和国际互助方面的良好前景。此外,情感类评价资源的使用频率最高,而鉴赏类评价资源则较少被采用[3]。

在其他国外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报道方面,刘韶华(2018)以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为语料,基于评价理论分析了该国官方新闻机构如何使用态度类评价资源,对中国形象进行评判。根据研究结果,哈萨克斯坦媒体主要采用判断和鉴赏方面的评价资源。其中,鉴赏类资源主要从正面突出中国国际形象具有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而判断类资源则通常用于批评中国人的一些行为和作法[4]。

根据上述研究,评价理论已被多位学者用于剖析国外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评判。但尚未有学者基于该理论,针对北京冬奥会期间所展现的中国形象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本文将选用《中国日报》今年冬奥会前后所发表的相关报道为语料,剖析这一国内主要官方媒体如何使用各类评价资源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为此,本文共设置了以下三项研究问题,以期获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中国日报》使用哪些评价资源报道中国在冬奥会期间展现出的国家形象?评价资源在评述中国在冬奥会期间展现出的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何种功能?影响《中国日报》使用评价资源的因素有哪些?

2.1.定量分析

本项研究选用《中国日报》于今年2月发表的17篇关于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场馆和人物介绍方面的报道为语料,共计11124字。同时,采用UAM Corpus Tool这一语料库统计软件作为分析过程的标注和统计工具,从而获得定量分析结果。该工具已被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用于语言学研究中的语言资源标注和统计工作,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可靠性。除此以外,该论文还选用文本分析作为定性分析方法。因此,本文的分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根据评价理论中各类评价资源的语法表述形式,采用UAM Corpus Tool对其进行标注,进而统计其在语料中的分布情况。其次,根据已标注的评价资源,结合报道内容,分析其发挥的功能,并剖析影响这些资源使用的要素。

通过对使用UAM Corpus Tool标注分布于语料中的各类评价资源进行分析可见,评价理论包含的三个系统共计31种评价资源均被用于《中国日报》的冬奥会报道中。其中,态度类评价资源被最广泛地用于《中国日报》的冬奥会报道中,所含评价资源使用次数574次,评价系统使用占比50.7%;
而介入类评价资源的比例最小,所含评价资源使用次数230次,评价系统使用占比20.3%。

此外,该项研究还进一步剖析了各系统的评价子资源在这些报道中的使用情况。在态度类评价资源中,“能力”是冬奥会报道中使用最频繁的,共计133次,而“非快乐”和“非满意”是使用次数最少的态度类评价资源,均只有1次。同时,“满意”(51次)、“韧性”(54次)和“反应”(71次)等评价子资源也常被用于报告之中。《中国日报》的冬奥会报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采用积极表述形式,鲜有消极表述形式。

在介入类评价资源中,“认同”是使用最频繁的资源,共144次;
而“疏远”和“宣告”则是最少使用的评价子资源,均只有4次。此外,分析还发现,“认同”和“同意”等表示积极意义的评价子资源的使用次数,明显高于表示消极意义的“否定”和“反对”等评价子资源。

在级差类评价资源中,“数量”评价子资源的使用频次最高,为94次;
而“柔化”的使用频次最低,只有3次。另外,“跨度”(84次)和“质量”(78次)等评价子资源也经常被用于此类报道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各类级差类评价资源通常以“升级”形式出现,而鲜有“降级”形式被用于报道中。

2.2 定性分析

在本研究中,除了对采用UAM Corpus Tool标注的各类评价资源进行定量统计之外,还要通过文本分析,揭示这些资源在传递冬奥会报道涉及的中国形象方面发挥的功能。本节将从语料库中,选取包含态度类、介入类和级差类评价资源的代表性报道文本进行分析。

2.2.1 对态度类评价资源的分析 通过定量分析可见,态度类评价资源在《中国日报》冬奥会报道中占据最大比例。而经过对已采用UAM数据库软件标注的语料进行分析,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在内的三类态度类资源在国内官方媒体评价国家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国日报》2022年2月17日的报道刊载了加拿大的外国运动员Mark McMorris参加单板滑雪比赛后,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他表达了对中国国宝熊猫的喜爱。在"I love them," he said. "I think the graphic is very fitting here in China."这一段陈述中,McMorris用“love”一词即态度系统的“快乐”评价子资源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的友好情谊,反映出中国在本次冬奥会中展现出的正面形象。又如,另一份发表于2022年2月21日的报道刊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发言,并加入“witness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at the iconic National Stadium in Beijing on Sunday night.”这一段话,表明习近平主席出席在这一场馆举行的闭幕式,体现出该体育场的庄重和正式,而在这句中使用的“iconic”一词,则更进一步表明了上述这两项特性,塑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高大形象,符合态度系统“规范”评价子资源的特性。

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是促使本届冬奥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同样被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高度认可。在2022年2月23日刊登的新闻报道中专门用了“truly exceptional”一词形容巴赫主席对北京冬奥会成果的肯定。因此,这一词汇可视为态度类评价资源的“反应”子资源,从而成功塑造了一个热情、积极和勤奋的中国形象。

2.2.2 对介入类评价资源的分析 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介入类态度资源在《中国日报》冬奥会报道中占据的比例较小,但隶属于对话扩展和对话收缩的两类主要资源仍然分布于报道内容中。通过对以UMA软件标注的语料进行文本分析,这些资源基于各自的积极和消极含义,为官方媒体起到了传递国家形象的作用。例如,《中国日报》2022年2月21日报道采用了“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vilizations, religions, cultures and societies should not be reasons for conflicts but sources for countries and people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for the common good of humanity”这句话。“not”在这篇报道中虽然作为介入系统的“否定”评价子资源,但实际却肯定奥林匹克精神在此次冬奥会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强调通过在中国成功举办这次冬奥会,实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群体、不同种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从而在全球树立了积极的国家形象。

介入类评价资源亦被用于评价国际奥委会官员等权威人士的发言,从而用于评价冬奥会期间展现的中国形象。在《中国日报》的另一篇报道中,专门引用了巴赫的原话,高度赞赏中国人民为全球防疫所作的努力,充分保障了参赛运动员和观众们的安全,从而使冬奥会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使各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彰显出奥林匹克精神。本篇报道中使用的“said the IOC chief”被作为介入系统的“认同”评价子资源,旨在引用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或人员的话语,表明媒体对中国形象充分认可的态度。

2.2.3 对级差类评价资源的分析 定量分析表明,级差类评价资源在《中国日报》的冬奥会新闻报道中占比近30%。而通过对已标注资源进行文本分析,级差类评价资源以升级、降级、锐化和柔化形式呈现于语料之中。比如,《中国日报》2022年2月22日报道提及中美两国均未能在奖牌榜名列第一,并用“both countries hav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many areas”为例,表明两国都需要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民生等诸多领域进一步提高。“many”在此被作为级差系统中的“数量”评价子资源,强调需要中美两国政府进一步提高的方面很多。众所周知,中国在本次冬奥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上述内容是一种自谦的表现,表明中国政府持续从各方面增强国力的决心,传递了积极进取的中国形象。又如,另一份报道提及了各国参赛运动员在场上努力拼搏和友爱互助的举动,说明奥林匹克精神在此次冬奥会中充分表现出来。它有效化解了各国和各个种族之间的偏见甚至仇恨,代之以人类之间的感恩和互助。该报道中的“That is the true meaning of sport.”更加肯定了北京冬奥会对促进体育竞赛精神发挥的作用,真正在奥运会期间体现了体育比赛的内涵,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true”在本案例中被作为级差系统中的“柔化”子资源,在此处发挥了加强评论者语气的功能,通过对评价理论所包含的三类评价资源进行文本分析可见,这些资源均可通过适当的词汇和句法形式,在《中国日报》关于冬奥会的报道中,发挥传递中国正面国际形象的功能。其中,态度类评价资源主要用于表达媒体对冬奥会展现的中国形象,以及有关人物、事物或事件的情感反应和感受。介入类评价资源则通过限制或扩展《中国日报》此类报道中所引用的其他机构或人员的立场或观点,对中国形象进行客观评价。此外,该类资源不适合用于直接评价第三方机构或人员的话语内容(即“”内引用的内容)。与上述两类资源相比,级差类评价资源则主要通过强化或弱化语气,以及通过程度和等级性,对冬奥会相关的人物、事物或事件发表适当的评论,进而从积极方面展现中国的国际形象。

此外,通过上述文本分析还表明,新闻报道作为特定类型的语篇,在措词和用语方面需充分体现其实际语义学含意。另外,新闻机构和媒体的主管部门对新闻报道的要求,可能也会影响评价资源的使用,从而影响其对所报导内容的评价效果。上述内容均可视为影响评价资源选用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本节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果均表明评价理论所包含的各类评价资源,可用于《中国日报》的冬奥会报道内容,并能从报道者和受访人的情感、信息的可信度和适当的陈述语气等方面,以公平和客观的方式,向全世界传达中国致力于通过举办冬奥会,实现世界和平、建立和谐社会和最大限度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良好国际形象。

本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于,首先表明《中国日报》作为国内的重要官方媒体在关于冬奥会的报道中,主要采用态度类评价资源。同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该媒体使用的三类评价资源主要通过积极表述形式和“升级”形式等语法表述形式体现,从而传递积极和正面的中国形象。其次,本项研究剖析了评价资源的语法表述形式对新闻类报道的语义学含义的作用,以及官方新闻媒体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对选用合适评价资源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剖析《中国日报》在塑造和评价国家形象时对各类评价资源的合理运用,为国内其他媒体在做类似报道时如何使用评价资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虽然本文取得了上述研究成果,但由于作者可获取的互联网学术资源有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作者只采用了《中国日报》中的报道作为语料。其次,只选用了今年的冬奥会报道,时间范围较短。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选择《人民日报》等其他国内媒体,或者一些国外媒体进行分析和对比,以期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级差中国日报语料漫画领导文萃(2021年16期)2021-11-05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西部探矿工程(2018年9期)2018-09-11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高校招生(2017年5期)2017-06-30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电子制作(2017年1期)2017-05-17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海外华文教育(2016年1期)2017-01-20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9期)2015-12-16《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民族古籍研究(2014年0期)2014-10-27《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印刷技术·数字印艺(2014年5期)2014-08-27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2期)2014-06-21

推荐访问:冬奥会 评述 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