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三官多元形态的时空谱系

雷伟平 宋军朋

谱系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方法,时空谱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时间谱系是民俗文化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过程,空间谱系是民俗文化在不同地区间所形成的联系。民俗文化事象的时空谱系在形成过程中离不开叙事,随着叙事的不断讲述,民俗文化事象在时间上才可能得到延续,在空间上才可能有所扩展。萌芽于西汉,发生于东汉的道教三官信仰,到明清时期,逐渐走向民间,以民间叙事为基础发展出具有多元形态的时空谱系。民间三官以英雄崇拜为中心,秉持“有功于民则祭祀”的观念,体现中华民族对品德高尚者的尊敬与热爱,以及对英雄的崇拜,形成三界三官、天地水三官、天地人三官、不同姓氏的三官等多元形态。学术界对于民间三官信仰多元形态的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对于其时空谱系的研究尚未展开。因此,我们以民间三官信仰的多元形态为中心,探讨民间三官信仰多元形态的时空谱系,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更多的文化基础。

在民间三官信仰系统中,以三界三官为名,结合地方话语,形成三官信仰文化,是三官信仰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表现为广西的三界、上海的商三官、湖北的入仕三兄弟三官。

(一)广西的三界

在福建、广东、台湾,将天地水三官称为天地水三界,或者简称三界公。而这里的三界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等地,是壮族、瑶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崇拜的对象。因其与天地水三界公有着共同的名字,我们认为是广西地方话语的表达,所以有必要在此简要阐述其时空谱系。

广西三界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有不同的解释。壮族、瑶族认为三界姓冯,是为民看病的大医,医术高明,为人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三界公……今桂中贵港市传说他姓冯。传说他上山遇仙,得医病之术,并能道过去、未来之事。官府说他妖言惑众,抓来关在大铁钟里,外面堆柴烧了三天三夜,当打开钟来看时,却不见他的形迹,可当晚人们却在他的家乡贵港发现了他。民众为他立庙,师公跳神时唱其神绩。”(1)过伟:《广西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13页。注:在黄汉儒主编《中国壮医学》中有故事的详细情节,认为是壮医的起源故事,在此省略。在《中国壮医学》《中国瑶医学》两部著作中都有冯三界的叙事,“瑶族还有传说‘三界’为三兄弟,大哥叫‘阿青’,二哥叫‘罗庚’,三弟叫‘舒野’。认为三界操纵人们的幸运和厄运。祭‘阿青’要杀水牛,祭‘罗庚’要杀黄牛,祭‘舒野’要杀鸡”(2)《广西通志·民俗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8页。。不管是冯三界还是瑶族的三兄弟之说,都是地方文化在面对外地文化时的话语表达。

除了壮族和瑶族外,广西还有毛南族也信奉三界,不过毛南族所说的三界有所不同,“三界公爷是牛耕和饲养菜牛之神,又是毛南人家的保护神。民间传说雷王到人间抓小孩吃,三界公爷抓住雷王,拖到牛栏,拿铜圈套在雷王头上,用大锤将圈钉紧。雷王被勒得龇牙暴睛,从此不吃小孩,但三界公爷准他吃小猪,民间于是以小猪祀雷王,不再以活孩祭他”(3)过伟:《广西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19页。。

相比较而言,冯三界的历史传说较为悠久,分布也更为广泛。从时间上看,冯三界崇拜可追溯到明朝末年崇祯时期,当时的《廉州府志》中记载了广西的首座三界庙,“三界庙在府城南门外离城五里”(4)崇祯《廉州府志》卷十四,明崇祯十年刻本。。到清朝时得到迅速发展,据学者统计,在广西约有70座三界庙,在广东约有50座三界庙,在贵州有1座三界庙。(5)滕兰花、袁丽红:《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4 期,第138-146页。

从空间上看,三界庙在广西分布广泛,分布地有北流县、容县、藤县、富川县、贺县、陆川县、阳朔、隆安、思恩、崇善、同正、迁江、凌元、钟山、荔浦、昭平、苍梧、桂平、平南、贵县、横州、永淳、上思州、隆安县、上映土州、宜山县、田州土州、苍梧县、忻城等(6)滕兰花、袁丽红:《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第138-146页。;
在贵州分布于荔波县,广东分布地有如新安、新会、乐昌、河源、番禺、海阳、曲江、四会、南海、清运、增城、香山、东莞等(7)黄海波:《话说国医》广西卷,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第76页。。

(二)上海的商三官

商三官是民间三官信仰谱系中独特的具有女性英雄主义色彩的地方神灵,其主要分布在上海郊区的村子里,因其三官之名,供奉她的庙被称为三官庙。关于她的叙事具体内容如下:商三官是当地一家农户的女儿,还有两个哥哥,她的父亲与当地的土豪发生争执,被土豪的家奴打死。三官一家告状打官司未果。三官离家出走,寻找机会为父亲报仇,终于在土豪过生日的时候找到机会,手刃土豪,自己也死于非命。当地人感于三官为父报仇、为民除害而将其供奉起来直到今天。(8)访谈对象:A村民俗表演团团长,时间:2010年。该故事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商三官》的内容类似。该故事亦见于陆新民:《上海·雪米村民俗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57页。

在当地乡贤编写的民俗志中,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时期,三官姓商,故事梗概与上述相同。故事中的三官为父亲报仇、为乡亲除害,村民感于其有功于民而造庙供奉,是传统“有功于民则祀之”观念的再现。商三官的故事最早出现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生于山东淄川(今淄博),曾到过江苏等地,或许是在途中收集到商三官的故事,有可能三官的故事就产生于上海郊区的这个村子,这些现在已无法考证。不过根据蒲松龄的生平可以推断该故事产生的时间可能是明末清初。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商三官崇拜仅存在于上海。在当下,当地人更多讲述的是乾隆皇帝南下到此发愿建尧舜禹三官庙的故事,三官庙同时也供奉尧舜禹三官。

(三)湖北的入仕的三兄弟三官

湖北三官的时空谱系很简单,具体发生发展的时间不详,分布在湖北省枣阳县,是附会三官之名而产生的,“三官庙:据传,以前有兄弟三人在此定居,村南有座小庙,后来弟兄几个都做了官,故名”(9)《枣阳县地名志》,襄樊:襄樊日报印刷厂,1984年,第41页。。三兄弟做官后,当地的庙宇被称为三官庙。

总之,以三界、三官之名形成地方话语对三官信仰的叙事,是民间三官信仰时空谱系形成的基础。

天地水三官不仅是道教三官信仰的核心,也是民间三官信仰的核心,以地方文化为基础,呈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官信仰文化,是地方文化与道教文化交融的表现。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官,水府三官,无名氏三官,李氏三官、张氏三官和郑氏三官等,均与天地水三官相融合。

(一)福建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官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是宋朝末年抗元时的爱国忠臣,他们受命于危难之际,尽管无力回天,但是浩然正气长存,被称为“宋末三杰”。人们感于三杰对国家的忠诚与浩然正气,建祠供奉。就目前的资料看,明朝万历时已有供奉三杰的祠堂,如“崖山在海南,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忠祠”(10)姚崇仪:万历《常熟县私志》卷十二,民国二十三年抄本。。供奉的庙宇主要分布在浙江宁波镇海、福建泉州安溪、广东崖门、海南、台湾等地,但是以三官大帝为名的仅有两地,即泉州安溪县湖头镇湖三村的惠泽三官大帝庙、杭州吴山三官庙。

湖头镇湖三村的《惠泽庙重建碑记》载:“惠泽庙供奉三官大帝,三官者,‘宋末三杰’也,史传宋末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受命于危难之际,救国于倾覆之间,独力虽无法回天,正气却浩然长存。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杰之灵在危难之时护送名相李光地安然抵京,忠烈之心为圣祖所感,敕封为‘三官大帝’,御书匾额,灿然至今。”该碑刻介绍了宋末三杰,并指出了将其称为三官大帝的原因,与当地著名学者、清廷要臣李光地有关,据庙内资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文贞公探亲居乡之时,恰逢国丧,须火速前往京都服孝。时值台风季节,蓝溪水路洪水滔天,出行十分凶险。危难之时,三杰之灵护送文贞公安然抵京。清圣祖得知此事后,大为感动,敕封三杰为‘三官大帝’。”李光地即文贞公,返京途中受到三杰的佑护,遂得到康熙的敕封,康熙御笔所书“三官大帝”匾额就挂在三官大帝神像的上方。

由此可见,该三官大帝庙起于康熙时期,流传至今,其中饱含着地方圣贤对于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地方信仰与当时皇家崇拜的三官相结合,一方面是地方圣贤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也是康熙皇帝对三杰品德的认同。该地的三官大帝庙流传至今,从楹联上看,“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之灵纪纲造化,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之气流行千古。”地方文化在与传统的天地水三官文化的交流中,既保持了特色,也融汇了天地水三官文化。

除了福建泉州安溪湖头镇的三官大帝庙之外,在浙江杭州的吴山,也有供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为三官的,“城隍山上有三官庙,所祀者天、地、水府之神也。或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当之,殊不然”(11)《西湖文献集成》第11册《民国史志西湖文献专辑》,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第508页。。“杭州城隍山一带称吴山。”(12)《吴鹭山集(下)》,北京:线装书局,2013年,第516页。该史料讲到有人认为三官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此或与移民有关,但是还没有证据证明在民国时杭州有多少泉州安溪湖头镇的移民。

总之,从康熙时期起,三杰进入三官系统,主要分布在福建安溪与杭州吴山,两地因相同的崇拜对象而形成空间上的谱系联系。

(二)多点分布的水府三官

水府三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地水府三官的简称,二是指上中下水府三官,在地理位置上与长江沿岸相关,在内涵上与投龙简仪有关。

首先,天地水三官亦称天地水府三官,如“天地水府三官堂,俗呼三官庙”(13)康熙《钱塘县志》卷十四,清康熙刊本。。“天地水府三官,赐福赦罪解厄。”(14)康熙《吴桥县志》卷二,清康熙十九年刻本。简称为水府三官,“吴山水府三官能除灾拯厄”(15)康熙《仁和县志》卷五,康熙二十六年刻本。注:仁和县即今杭州。。而根据文献资料,在吴山除了天地水府三官庙外再无水府三官,由此可见吴山水府三官庙即吴山天地水府三官庙,水府三官庙是天地水府三官庙的简称。

其次,水府三官是指“上水府马当,中水府采石,下水府金山”(16)光绪《乐亭县志》卷六,清光绪三年刊本。。最早与水府三官相关的是三水府神,封于南唐,“三水府神者,伪唐保大中,封马当上水府为广祐宁江王,采石中水府为济远定江王,金山下水府为灵肃镇江王”(17)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九十,郊社考二三。。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对三水府神进一步封王,“诏改封上水府为福善安江王,中水府为顺圣平江王,下水府为昭信泰江王,令九江、太平、润州遣官祭告”(18)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九十。。在南宋宝庆时道士金允中所编撰的《上清灵宝大法》中也提到上中下三水府,“马当山上水府福善安江王,采石山中水府顺圣平江王,金山下水府昭信泰江王”(19)张继禹:《中华道藏》第34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年。。由此可知,上水府马当在九江,中水府采石在太平,下水府金山在润州(今镇江)。到宋仁宗时,三水府作为宋廷行投龙简仪的地方被保留下来,“道家有《金龙玉简》,学士院撰文,具一岁中斋醮数,投于名山洞府。天圣中,仁宗皇帝以其险远穷僻,难赍送醮之具,颇为州县之扰,乃下道录院裁损,才留二十处,余悉罢之。河南省平阳洞、台州赤城山玉京洞……江州马当山上水府、太平州中水府、润州金山下水府”(20)范镇:《东斋记事》,《中华野史》卷四《宋朝卷(上)》,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第3485页。。上中下水府因与道教以及投龙简仪的联系而进入三官谱系中。

明朝嘉靖时已将上中下水府称为水府三官,嘉靖时人田艺蘅认为水府三官为马当、采石、金山,“今称水府三官者,起于伪唐保大中,上水府马当,中水府采石,下水府金山,皆有王号。宋因加封爵祭告”(21)田艺蘅撰、朱碧莲点校:《留青日札》卷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81页。。这说明水府三官庙在嘉靖以前已经存在,但还不能确定其具体所在。田艺蘅是钱塘(浙江杭州)人,曾在安徽休宁县担任训导一职,罢官后回到杭州。田艺蘅撰写的《留青日札》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本(22)张小庄、陈期凡:《明代笔记日记绘画史料汇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第174页。,书中记载了明初至嘉、隆间的风土习俗和社会传闻,为后人全面认识明朝的社会面貌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23)朱碧莲:《点校说明》,田艺蘅撰、朱碧莲点校:《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页。既然他曾在安徽任过职,安徽也有水府三官,且为马当、采石和金山,也就说明在明嘉靖、万历时,水府三官庙至少分布于安徽的休宁县、浙江的杭州。

清朝道光时期,安徽《繁昌县志》中有关于水府三官的记载,“《通考》:南唐封上水府为广祐甯江王,中水府为济远定江王,下水府为灵肃镇江王。大中祥符二年八月,改封上水府为福善安江王,中水府为顺圣平江王,下水府为昭信泰江王。令江南太平润州遣官告祭”(24)道光《繁昌县志》卷二,清道光六年增修,民国二十六年铅字重印本。。这里讲到水府三官的发生与演变,也从侧面说明水府三官在当地可能有一定的分布,最后一句“令江南太平润州遣官告祭”,指明三水府的祭祀由润州(今镇江)的官员负责。在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如在河北光绪《乐亭县志》中也引用了《留青日札》中关于水府三官的说法,即上水府马当、中水府采石、下水府金山。这说明水府三官在河北也有庙供奉。山东光绪《宁津县志》收录的《重修三官庙碑记》中记载:“甯邑之北旧有三官庙,□往来行人之所敬依也。或曰水府三官,皆在江南,五代杨氏据江以马当为上水府,采石为中水府,金山为下水府,其去北地也远矣,余曰:不然。神之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水无处而不有,神无往而不在,况此邑之南有鬲津旧迹,邑之北为钩盘河,数十年来河水安澜而无泛滥溃决之患,未必非神灵之所呵护也。”(25)光绪《宁津县志》卷十二,光绪二十六年刊本。碑记撰写人房垂耀认为当地供奉的就是水府马当、采石、金山三官。由此可见,水府三官已然成为三官多元中的一元。

水府三官的时间谱系为:南唐—宋真宗时—宋仁宗时—明朝—清朝,即从南唐开始出现三水府神,宋真宗继承了南唐的三水府神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封敕,到宋仁宗时,三地成为宋廷行投龙简仪的重要地点,到明朝嘉靖时三水府神被称为水府三官,清朝有一定发展,空间分布为安徽休宁、浙江杭州、河北乐亭、山东宁津县等地。安徽休宁、浙江杭州为明朝时的分布,河北乐亭、山东宁津为清朝时的分布,四地因供奉共同的水府三官而形成空间谱系。

至此,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一,如前述,南唐已封上水府为广祐宁江王、中水府济远定江王、下水府灵肃镇江王,宋真宗为什么要在此基础上重新封王呢?可能与传统中的避讳有关,“所谓避讳,通常是指在写文章或说话时,遇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写出或讲出,甚至连同音字也不能提到”(26)税勇:《汉字会说话》,成都:巴蜀书社,2019年,第70页。。南唐所封的广祐宁江王的祐字,即与宋真宗儿子赵祐名字相同,济远定江王的“远”字与宋真宗的名字赵元林的“元”字同音,需要避讳,灵肃镇江王的“镇”与真宗儿子赵祯同音,需要避讳。第二,为什么要将这三个地方封王呢?可能与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有关。马当位于江西彭泽县,是长江的要塞之一;
采石位于安徽马鞍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金山位于江苏镇江,镇江是长江重要的港口,其地理位置在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

(三)河南、陕西无名氏三官

无名氏三官的叙事发生在河南省中牟县,三官无名无姓,仅知道他们是三兄弟,在洪水来临时,他们为救当地百姓而献身,当地百姓为纪念三兄弟而建庙,称为三官庙。

大明万历年间一个夏天,中牟县连降暴雨,贾鲁河水暴涨,祸及两岸百姓,住在贾鲁河附近的三兄弟带领众乡亲砍伐树木,运送堵口物资,眼看决口即将堵上,突然,一股巨浪汹涌而来,一旦堤口冲毁,中牟县城北将又是一片泽国,十万百姓将又一次流离失所。在这千钧一发时刻,三兄弟奋不顾身,跳入滚滚浪潮,胳膊挽着胳膊,以血肉之躯挡住了呼啸而来的浪潮。大浪平息,缺口堵住,洪水顺流,三兄弟壮烈捐躯,沿岸百姓悲恸不已,哭声震天。奉命治理贾鲁河洪涝的官员回京述职,奏明了皇帝,皇帝感慨,遂下旨将兄弟三人追封为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神位。河道治理后,露出大面积的河滩,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种植,后陆续有人迁住此地,人们集群而居,逐步形成村落,名为滩头村。三兄弟封赏后,大臣们议定在河滩头设立牌位筑庙受赏以记之,佑护此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由此滩头村更名为三官庙村。据考三官庙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7)该资料来源于中牟县人民政府网(2019年),如今该资料已无法找寻。

该叙事为三官庙村的风物传说,说明了三官庙村的命名来历。叙事中的情节有暴雨带来洪水、三兄弟以血肉之躯挡住洪水、洪水平息、三兄弟牺牲、皇帝敕封三兄弟为天地水三官、滩头村形成并更名为三官庙村,故事是洪水+英雄的类型,是地方文化与天地水三官相结合的产物。根据实地调查,当地的三官庙早已拆毁。另据当地政府网站载,该三官庙内曾有碑刻,上载三兄弟治水的事迹。从空间来看,无名氏三兄弟三官曾在河南中牟县占据一席之地,但在庙毁后,该英雄事迹的记忆几近无存。

叙事中的贾鲁河是淮河的支流,历史上有多次洪灾发生,这一叙事再现了明朝万历时那场洪水的凶猛,以及人类战胜自然的过程,“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淮河流域一次特大水灾,从农历四月至八月淫雨不止,据文献记载统计,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受灾区域达120个州县,实际上还不止此数。洪水淹没广大淮北平原,经久不退,淹没范围约11.7万平方千米”(28)刘树坤:《中国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理论与实务:水旱灾害防治战略》,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年,第181页。。当时的官员杨东明曾绘《饥民图说》,“明刑科右给事中杨东明就根据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河南大水灾的情景编绘了《饥民图说》一书,其中有些画卷反映了洪水所造成的客观后果”(29)刘康德:《术与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性特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6页。。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他又上《饥民图说疏》,这引起万历皇帝的重视,并派人到河南等地救灾。(30)《卢广森学术文集》,郑州:大象出版社,2018年,第144页。无名氏三兄弟三官的叙事采用实虚相结合的手法,向人们解释三官庙及三官庙村的来历,说明万历时期那场洪灾令人们记忆深刻,需要刻石以让后人铭记,同时也是刻石者希望后人记住为百姓捐躯的无名氏。三官庙承载的不仅仅是天地水三官发生发展的历史,更是一种英雄精神。人们在每年对天地水三官的膜拜中,讲述关于无名氏三兄弟为民牺牲的故事,并将这种大无畏、自我牺牲的精神传承下去。三官庙不仅仅是一座庙,还是民族优秀品格的传承空间。不过遗憾的是当地的三官庙已经被拆除,关于该故事记载的碑刻也未见踪迹。所幸曾在当地政府的网站上找到该故事,但是现在如果在中牟县政府的网页上搜索,已经无法搜索到该叙事。

除了河南中牟县的故事外,在陕西渭南也有类似的叙事。

三官庙是本市最南端的一个山镇,素有‘渭南南大门’之称。传说从前有三个结拜弟兄上京应试,走到这里没有盘缠,食宿无着,焦虑万分。后经当地百姓资助,才按时到达京城,后来都当了官。这三人为报答当地百姓的恩情,治理山河,不幸失足身亡水中。人们为怀念这三位官人,就在这里修了一座庙宇,取名三官庙。现在庙已毁坏。(31)《渭南市临渭区水利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第397页。

该叙事强调知恩图报,主要内容为三个结拜弟兄报恩于当地百姓、在治理山河中亡于水以及当地百姓建庙怀念三兄弟。渭南的洪灾让当地人记忆深刻,故事是对当地洪水的记忆,是叙事,同时也表达了对救灾献身者的纪念,表现了传统的“回报”思想。该叙事与前述三兄弟在治水过程中为民献身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在治水过程中不幸牺牲。因此,我们认为这两个叙事属于同一类型,即洪灾救难、为民牺牲。

上述两个叙事在当地均已不传。从时间上看,二者均反映的是过去的事情,最早至明朝万历时期;
从空间上看是河南中牟县以及陕西渭南。无名氏三官的叙事是对现实的反映,超脱现实的叙事是没有生命力的。

(四)山东李氏三兄弟三官

李氏三兄弟即李龙、李虎、李豹。李氏三兄弟有着极强的地方性,当地流传着“荒草庵为什么又叫三官庙”的故事,讲述了来自外地的李氏三兄弟为除掉吃人的妖怪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是关于荒草庵的风物传说。荒草庵是崂山区的文物保护单位,该叙事表现了人们对“为民除害、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的英雄的期待与崇拜。故事的讲述者为青岛崂山区中韩镇王家麦岛村的村民,收录在青岛市群众艺术馆、青岛市崂山区文化馆、崂山区中韩镇文化中心站主编的《崂山民间故事》中,由刘好军记录整理。

该叙事具有传说的典型特性,即时间、人物来源的模糊性,即故事的主人翁李龙、李虎、李豹三兄弟的来源不清楚,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也不清楚。三兄弟解决了当地人的困难,救当地人于危难之际。三兄弟为人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是有功于民的典范,人们对三兄弟的供奉是对“有功于民则祀之”思想的传承。另外故事讲述人王先生出生于1926年,如此,该故事有可能流传在清末与民国两个时期,流传地为青岛崂山区中韩镇。

在此简要分析一下该叙事,以期进一步认识地方文化与三官信仰的结合。在叙事中,三兄弟是外地人,不知来自哪里,这一情节所映射的现实可能与移民有关。“据《崂山县地名考证资料》载:崂山地区673个自然村中,由云南来崂山地区立村的达230个。据部分《家谱》记载,这些云南人大部分于明初洪武年间或永乐年间迁来崂山。明代皇诏播迁,来崂山地区定居立村较多的还有本省、河南省等省之居民。据《崂山县地名考证资料》记载:本省各地来崂山地区立村的153个,其中即墨111个、莱阳17个、诸城1个、济南3个、高密1个、莒县2个、胶县5个、平度1个、邹县1个、文登2个、栖霞1个、青州府3个、青岛1个、蓬莱1个、乳山1个、登州2个;
河南省来的5个,其中淮安3个、开封2个;
安徽含山县2个;
河北2个;
江苏1个;
朝鲜1个;
崂山域内互迁279个。共计673个村。”(32)《崂山县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0年,第136页。在这样的移民环境下,外地人与本地人会有很多故事产生。从上述故事情节看,是三个外地人打死了吃人的妖精,是外地人解决了当地人的困难或难题,村民为三位外地人立庙供奉,表示回报。这是外地人与当地人友好关系的体现。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

再看故事情节中的妖精,是真的有妖精吗?可能是以妖精映射某件事。“解放前,域内传染病时有流行。据清同治《即墨县志》载:从康熙四十三年春到同治元年秋(1704—1862年)的159年间,即墨县(崂山是其一部分)先后发生‘大疫’8次,其中有‘旱、蝗、饥、疫弥甚,民多逃亡者’。又据《胶澳志》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胶澳区瘟疫盛行,死者甚众’。民国三年(1914年)秋,‘大疫’。旧志所载的‘大疫’‘瘟疫’,多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由此可见旧时传染病猖獗之一斑。”(33)《崂山县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0年,第765页。故事中的妖精应是对瘟疫的映射。

由此来看,上述叙事中关键的要素有:打猎的外地人、三兄弟、勇敢面对、牺牲自我、吃人的妖精、本地人束手无策。在这些要素中,外地人和本地人形成二元对立,勇敢面对、自我牺牲与束手无策形成二元对立。随着问题的解决,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对立也就消解。

(五)上海张氏三兄弟三官

在上海虹口区曾经有座三官庙,据说供奉的是由阎王爷所封的神仙天地水张氏三兄弟三官。传说张氏三兄弟学医出身,专为天下穷苦百姓治病,有一年突遭瘟疫,人们纷纷病倒,庄稼无人耕种,但是官府仍然要求老百姓交粮纳税,张氏三兄弟带领大家专杀贪官污吏,后来三兄弟为官府所抓并斩首示众。阎王爷封他们为天地水三官神仙,继续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感念三兄弟的功德遂建庙供奉,每年的正月、七月、十月分别是三官的生日,这几天人们多会到三官庙烧香祭拜。(34)白庚胜:《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虹口卷·传说》,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第257页。故事中还提到三官显灵的故事,与明朝嘉靖时期的倭寇有关。①

该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不详,其中提到时间是明朝嘉靖年间。故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的方面有阎王封张氏三兄弟为天地水三官,当现实中老百姓遭遇倭寇侵略时,三官显灵救助。而实的方面则包括张氏三兄弟为老百姓治病、瘟疫流行、官府不管不顾继续征粮催税、官逼民反、三兄弟被抓被杀、嘉靖时倭寇肆虐、集资造庙、一年三次烧香祭拜,其中瘟疫流行、嘉靖时的倭寇等是对历史记忆的表达。

在其他地区尚未发现类似的张氏三兄弟三官。因此,该三官是地方话语与天地水三官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分布在上海虹口,但是现在庙已不存。

(六)浙江郑氏三兄弟三官

杭州郑氏三兄弟三官是地方英雄,因杀死恶龙、为民除害而成为人们的供奉对象,人们将其与天地水三官相结合,形成郑氏三兄弟三官。(35)《江干地名故事》,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年,第183页。

作为天地水三官与地方英雄相结合的另一叙事,郑氏三兄弟三官不仅是地方文化的流传,还是对英雄优秀品质的传承。至于在当地是否还有三官堂,还需要进一步的实地调查。

供奉天地人三官的庙宇有五处,分布在河南焦作市新城街道恩村、广西大瑶山罗运村、贵州遵义、江苏茅山、江苏淮安老子山镇。

河南焦作市新城街道恩村有三官庙一座,该庙供奉天地人三官:天官伏羲氏、地官神农氏、人官轩辕氏。河南焦作三官庙2013年成为焦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的介绍,该庙具体建造时间已不可考,但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屡有修缮,保护之功至今犹盛。(36)田野调查资料:焦作新城街道恩村三官庙内《三官庙(三皇)简介》,抄录人雷伟平,时间:2019年10月3日。同时也介绍了天地人三官的具体情况。

“(天官)伏羲氏,教民驯养牲畜,结网捕鱼,制定原始礼乐,推演八卦。伏羲氏时代的变革是中华民族先祖迈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相传伏羲氏死后葬于河南睢阳县的太昊陵。

(地官)神农氏,他教人种植谷物,被后世尊为‘百谷之神’。又尝百草,著《本草》发明了原始送药。炎帝时代是原始人类初步在食源方面得到了改善‘自主’,增强了体质。

(人官)黄帝:号轩辕氏,又叫有熊氏,他与炎帝结盟,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教民懂礼仪,明伦理,著有《内经》一书。相传他筑宫殿,造舟车,定历法,华人以‘炎黄子孙’而自豪,道教又称黄老,尊黄帝与老子为始祖。王旋忠供稿,索全星整理。”(37)田野调查资料:焦作新城街道恩村三官庙内《三官庙(三皇)简介》,抄录人雷伟平,时间:2019年10月3日。

除河南恩村的天地人三官庙外,还有广西、贵州、江苏的一些地方也供奉天地人三界。在广西大瑶山均瑶聚居的罗运村有三界庙,供三界神,上天、下地和人间为三界。(38)《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生活习俗文化宗教部份》,1958年,第66页。在贵州遵义,明朝末年有三官楼供奉天地人三官,“鼎甲楼在城内北街,明末建,中祀天地人三官像,名三官楼。”(39)周恭寿:民国《续遵义府志》,成都:巴蜀书社,2014年,第74页。江苏茅山有三官洞,“三官洞,位于茅山公社北部,相传有天地人三官曾在此洞修炼,故名。”(40)《江苏省句容县地名录》(内部资料),1983年,第184页。江苏淮安老子山镇三元宫,“中塑天地人三官像,高八九尺。宫内每年都有盛大的灯会。1944年三元宫被拆除。”(41)姜传杰:《运河遗产话淮安》,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50页。

由上可见,天地人三官分布在河南恩村、广西大瑶山罗运村、贵州遵义、江苏茅山、江苏淮安老子山镇,五地因崇拜共同的三官而形成空间谱系。从时间上看,有时间记录的最早的天地人三官庙是建于明朝末年。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即虽然都是天地人,但是他们的所指是否相同,还欠缺资料进行说明。

另外在台湾台南的新化区民生路太平里有供奉陈王孙三元帅的三元宫,其是对地方英雄的纪念,“清朝时有土匪要来抢东西,然后三元帅见义勇为被土匪打死。信徒捐款建庙。”(42)访谈对象:庙公,访谈时间:2019年8月14日,访谈地点:台湾台南新化三元宫门口。因供奉的是地方性神灵,其信仰群体也以当地百姓为中心,是台南地方文化的表达。

民间三官信仰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地方文化融合三官信仰,一方面注重地方话语的表述,另一方面也强调运用叙事要素与三官信仰的融合,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明朝末年在广西产生三界信仰,之后在清朝时期遍布广西各地、广东以及贵州的部分地区;
商三官产生于明末清初,主要分布于上海郊区;
入仕的三兄弟三官主要分布在湖北。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杰三官信仰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主要分布在福建安溪湖头镇和浙江杭州的吴山。水府三官从南唐开始,宋时的宋真宗、仁宗对其大加封敕,到明清两朝进一步发展,主要分布在安徽休宁、浙江杭州、河北乐亭、山东宁津县等地。无名氏三兄弟三官的叙事可能产生于明末以后,主要分布在河南中牟县和陕西渭南。李氏三兄弟三官可能产生于清末民初,发生地为青岛崂山。张氏三兄弟三官的叙事在上海虹口区有所流传。郑氏三兄弟三官流传于浙江杭州的江干区。天地人三官最早出现在明朝末年,以河南恩村为中心,之后传播至广西大瑶山罗运村、贵州遵义、江苏茅山、江苏淮安老子山镇等地,五地因崇拜共同的三官而形成空间谱系。另有产生于清时的陈王孙三元,分布于台湾台南的新化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统一性保障了文化的多元性,没有统一,没有一体,多元无从谈起,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的呈现。(43)田兆元:《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年,第118页。三官信仰谱系即是文化多元一体的体现。有着地域特色的不同形态的三官是文化个性的表现,同时又有着共同的内核,以此将不同地域的三官形态连接起来,形成三官信仰文化谱系,进而形成文化共同体。

猜你喜欢 三界兄弟 拉康“研究”在中国:再来一次中国图书评论(2021年4期)2021-04-27镜子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3期)2020-07-04被“生产”的六一姊神州·下旬刊(2019年5期)2019-06-14酸辣问答故事会(2018年13期)2018-07-03笨柴兄弟爱你·阳光少年(2018年9期)2018-05-14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拉康式解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5期)2017-06-07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课堂内外(高中版)(2016年4期)2016-05-04落难两兄弟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3期)2015-07-07恶搞版《奔跑吧兄弟》爆笑show(2015年1期)2015-03-26《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爆笑show(2015年1期)2015-03-26

推荐访问:谱系 形态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