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完整版】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5篇

第1篇: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绘画风格与流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传统绘画的总体风格,掌握欣赏写实性绘画作品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直观欣赏法,运用图片、幻灯等多媒体手段认识作品的风貌,给学生以全身心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领悟大师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绘画的主要特点。

难点:领悟大师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表达,说出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传统绘画作品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浏览作品,概括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追求视觉的真实效果。

2、提出问题:画面表现效果的共同特点?

3、浏览作品,思考问题,从直观上领略西方古典绘画以描绘逼真、表现细腻为首要的特点。

二、新授:

1、选择三幅画展开讨论:画家如何创造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绘画作品及部分局部,引导学生说出画上画了什么?画得怎样?为什么这样画?

边看边思考,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主动发言归纳。

2、演示绘画作品,将作品的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得更加真切分析这三幅画的构图和色调,归纳出传统绘画注重作品的题材内容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对艺术处理方法的注意,同时探讨作品内容与画家思想情感的关系。

3、随着老师的题问进行思考。

画面的内容、构图和色调的安排都是为表达画家的思想服务的。

从这些画的年代来讨论传统绘画受“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的艺术观念的影响这一特点。

以我国唐朝和现代不同的审美观来引导学生对西方古典绘画艺术观念的思考。

相互讨论,发表见解。

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受到艺术观念的影响。

学生归纳出传统绘画的特点。

4、要求回顾这绘画作品的内容、构图、色调及表现效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说出自己的体会。

四、课后学习反馈(布置作业)

以“我喜欢的绘画作品”为主题写150字左右的评论(学习心得)。

五、小结

学生通过欣赏学习,认识了西方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并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欣赏作品,进一步锻炼了评述水平,讨论中积极发表见解。老师可以多角度引导学生感悟作品。

第2篇: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一、梵高的生平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北部一个名叫松特丹的小村,家中除了父母,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提奥。梵高家族中有很多人从事过与绘画相关的工作,童年的梵高曾跟随富裕的伯父们住在豪华的别墅,那里有丰富的绘画收藏,身处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相对良好的绘画环境,造就了他的善良和对自然界、对动物、对花鸟,甚至鸟巢的倾心关爱和敏感。这些品质影响了他注定为爱情、友谊、艺术而献身的一生。

当梵高遭遇了痛苦的感情世界、悲悯的传道士以及自虐式的基督情怀和种种不幸后,终于他在生命的最后10年伴随着痛苦的冲突和摇摆中彻底的发现了自我。

二、梵高的绘画风格

梵高27岁时依靠弟弟提奥的支持正式走上绘画道路。在梵高十年艺术生涯中,曾辗转于海牙、德莱塞、纽南、安特卫普、巴黎、阿尔、圣雷米精神病院、奥维尔等地,绘画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撑。虽然有时不得不像流浪汉一样到处漂泊,但艰难的岁月里梵高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大自然,思考着对象身上本质的东西,在画布上深情地倾诉着其独特的美。

梵高绘画作品的许多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未来的画家就是尚未有过的色彩家”是梵高的一句不朽名言,不仅概括了梵高的创作理念,而且揭示出色彩这一重要的绘画语言,当成为艺术家激情甚至生命的有机体时,便具有了一种艺术精神意义的深刻道理。在梵高之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有古典主义的固有色、印象主义的条件色,但没有一位像梵高那样将色彩提升到一种绝对的精神现象予以重视。印象派画家们把色彩提升到审美的重要地位,也仅仅是一种表层的自然再现,缺乏艺术感染的精神内涵。梵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创新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是在外部条件影响之下通过内在的动因而实现的。他接受了鲁本斯、德拉克洛瓦等画家那种以热情而奔放的性情抒发和饱满富丽的色彩表现的创作方法,并受印象派画家的启示,梵高调色板上的颜色变得干净而明亮起来,也学会了面对自然直接观察和感受的创作方法,当梵高结识了高更等一批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画家时,他意识到艺术创新是艺术家的根本出路。

一个不能得到直觉充分推动的人,会像是一只进入赤道无风带的船一样,很难达到艺术表现的核心或极至境地,而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种天生自然的推动力,一种直接的需要,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思想马上表现为艺术形象不可。梵高自身具备了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在色彩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他的色彩冲破了前期印象派对自然色彩真实反映的束缚,并开始大胆地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尽管是面对自然写生,画面色彩已经带有抽象因素:不重视立体、空间和阴影的表现,只强调色彩的对比效果,这种抽象是主观情绪的表达,从而产生了装饰效果,他是通过使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大色块的对比和绝对的黑白来实现这种装饰的。

梵高用最大的热情接受色彩鲜明、色阶丰富的印象主义绘画方法,并开始热衷于与这种方法最相适应的自然风景的描写,画面开始鲜亮起来,他用高纯度的颜色作画,创作出一种极具现代感的色彩装饰效果。在梵高之前还没有画家能够像他那样,将原色红黄蓝和间色橙绿紫直接画到画布上,在一系列高纯度的色彩运用中,梵高更偏爱黄色,对他来说黄色就是太阳的颜色,是光和热的象征!他虽不喜欢日光,但却迷恋于太阳,黄色使他狂喜,黄色使他入迷。这已不是调色板上的一种普通颜料,已经成为刺激他快感的力量。

我觉得梵高的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开辟了用色彩表现艺术家主观情感世界的一条道路,这也是区别于同时代其他画家忠实于色服从于光的理念。他的作品中色彩强烈到将要破坏空间和形象的地步,展示了一个为火热激情所灼烧的世界。如《星空》色彩斑斓的笔触,飘逸的星云曲线与其说是自然的幻想不如说是画家灵感的飞舞。在《夜咖啡馆》中虽然有宽大的空间,却同时有一种幽闭的效果,这种效果是由几大强烈色块的跳动造成的,墙壁的红色,地板的金黄,天花板和家具的绿色。金灿灿的地板纵向驶入红色背景之中,红色以均等的实力与之抗衡。色彩极度鲜明逼向透视空间,而透视空间却不肯让步,两者的冲突以膨胀的力量使人感到压迫。如极端“自我表现”论者认为的那样“艺术活动只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活动。”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大色块的堆积,挑战常理的对比色运用,情感化的笔触都使梵高和他的作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被人所接受。

梵高油画作品《星空》

梵高油画作品《夜咖啡馆》

梵高在绘画创作中充分运用色彩联想和象征。在法国南部阳光强烈的阿尔,梵高的色彩灵感被大大激发。他用色彩对阳光、阳光下的一切进行大胆、任性地表现,并且非常擅长运用黄色和蓝色,尤其是他所作的《向日葵》中,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很高,弱化光影,线条有力、简括,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素描。他曾说:“据我所知,一幅水彩画的四分之三要依靠最初的素描稿,素描的质量几乎决定整幅水彩画,素描也是油画的基础。”梵高也非常重视画面的调子,常常大面积使用对比色来构成画面。如《夜晚的咖啡馆》。懂得在调色板上调配出说不出名称,但却是每种东西的基础的颜色是多么重要。他还不断思考着如何在色调方面进行创新的问题。“比如利用两种颜色的互补与衬托,利用色调的深浅变化来表现一对情人之间的爱情;
通过幽静背景烘托的浅淡色彩来表现思索的表情;
通过星星来表现希翼;
利用夕阳下的霞光来表现人的热情。”…显然,这种创作方法区别于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著名的《夜咖啡馆》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互补色,“试图表现咖啡屋是个使人堕落、发疯和犯罪的地方,试着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的疯狂”。在谈到对农民画的见解时,他还提到了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联觉的效果。对他而言,绘画就是要画出对象的本性和生活。梵高还提出了“色彩联想”的问题。在画自己的卧室时,他“以极简单的色调赋予物品以华丽的风格,色彩起了很大作用,使人想到休息或睡眠”。在美丽得“使人惊讶”的阿尔,梵高本能地由色彩联想到音乐,觉得二者之间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在注重写生观察的基础上,梵高还探索了在绘画中运用光线进行象征的问题,“想利用常见的光线作为象征,描绘男人和女人,通过色彩的放射和震动来表现某种永恒的东西”。他还尝试用特定的色彩组合效果进行象征。尽管梵高在生前一直不被社会承认,但是,在他的许多画中没有太多陈规陋俗的桎梏,没有太多的理性计量和肢解,涌现着一种质朴而又绚丽夺目的美——远比实物更深刻强烈的色彩之美、自由之美。他喷涌的色彩里蕴藏着的前所未有的震颤人类心灵的强大力量。

在梵高作品中大块平整的颜色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作品与现代装饰画十分近似,如他的代表作品《向日葵》、《夜晚的咖啡馆》。在装饰色彩中,色块的并置是一个基本法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方法。梵高大块色彩的运用极具概括性和抽象性,像日本版画一样进行简化与概括,他从日本的套色木刻中认识了简化色彩的方法,即把一切自然物象的反光抽象掉,将一块又一块色彩并列在一起,并用坚实的线条围框起来。他用的是错综的浓色笔触涂绘画面,增强了画面的厚重感,物体的结构也就显示出来了,画面的装饰效果并没有削弱形象的结实有力的塑造。梵高的色彩不是背向自然靠纯粹的想象画出来的,而是面对自然写生调动他想要的色彩,用夸张、简化、抽象等方法,将自然中的色彩抽取出来,并在画面中分配着色彩,找到色块并置所产生的对比与和谐的最佳效果,将色彩的审美价值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种色彩并置的方法已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梵高油画作品《向日葵》

梵高油画作品《夜晚的咖啡馆》

结合梵高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没有受过专业院校的科班训练,梵高的画常随着心灵的飞翔在构图、色彩和线条上“随心所欲”。他崇尚朴素的手法,而且从不拘泥于流俗,用画笔的放声歌唱使画面充满情感的张力。他喜欢用纯色的点、线作画,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并置、短促笔触的有序密集排列,达到了既粗犷放任又富于动感的效果。尽管受到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但他用自己崭新的手法更抽象地表现着强烈的情感,尤其是在《星月夜》这幅名作中,天空中是奔涌着的、巨大的波浪形的云团,星星和月亮旋转着发出漩涡般漾开的黄色辉光。大地上丝柏树冠火焰般不安地升腾、直插云霄,教堂的尖顶醒目地矗立。梵高通过个性化的笔触的塑造,有力地传达出神秘、不安和极为惊惧的意味。在他画的麦田等风景画中,也常有翻卷旋动的笔触,增强了画面的运动感和情绪渲染力。梵高始终按照自己的兴趣探索着自己独特的题材、技法和风格。他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关于伟大艺术的理解,不轻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并能对一些指责“不以为然”。充分反映了他一直在独立地走自己的艺术之路,他独立的品格为他赢来非凡的艺术风格和效果。他的笔触强劲、狂热,看似朴素稚拙却发自内心深处,是心灵之音的外化,几乎无人能传神地仿效。梵高对线条的使用是娴熟的、敏锐的,比如在《梵高的卧室》中,“家具的粗线条表现了不容侵犯的肃穆”。在谈到肖像画时,他说“它的基础多半要靠笔触的直接塑造,从而使肖像有空间感,使肖像的周围有空气流动的感觉、有光落在肖像上边。”可见,笔触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他还谈到画普通人的办法:“如果谁想表达他们独特的性格,那就必须用有力的笔触、简朴的技艺去画他们。”

梵高油画作品《梵高的卧室》

梵高油画作品《加歇医生像》

尤其在生命的最后三、四年里,梵高在创作上进入了黄金时代。晚期作品如《向日葵》、《夜间咖啡店》、《星空》、《乌云笼罩的麦田》等都具有鲜明个人风格,撼动着许多人的心灵。他多次画过向目葵,用颤抖、飞动的笔触和欢快的色彩来描绘心爱的花儿,这种花非同寻常,是阳光和生命的象征,也是内心翻腾的火热激情的写照。那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和粗犷的旋搏、放射着的笔触,使他的向日葵就像有生命的热情的精灵和燃烧的火焰。这些景物无不洋溢着生命的热烈、饱满和劲头。此外,梵高还画过许许多多的麦田,传达着他心灵的声音。当我们面对梵高在奥维尔所作的《乌云笼罩的麦田》一画时,这种感受更加强烈。画面传递出一种凄凉和不安、寂寥和压抑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暗示了内心的不平静和苦闷。在《乌云笼罩的麦田》一画中,自动呈现出灵魂深处一种深深的绝望、沉寂。看着这幅满是悲怆压抑气氛的画,观者的心仿佛也跟着沉下去了,沉在无边的悲怆和绝望情绪里,甚至忘记了绘画与生活的距离。梵高凭着自己敏锐、特殊的艺术感觉深情地画着这些日常的风景、静物。

梵高油画作品《乌云笼罩的麦田》

结 语

梵高是荷兰十九世纪伟大的画家。他作为在欧洲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巨匠,其短促、坎坷的一生如同他的绘画,给世人带来强烈的精神震撼。梵高的画可贵在于他不仅是用心灵,而且是用生命在画画。他的画充满了狂放的激情,同时又包含着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
不过这都没关系……”他对他眼中的文明人——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并把自己看作农民画家,他还热衷于在野外写生。在画这些朴实、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题材时,他显得那么自如、得心应手。梵高从来不会停留于对外在瞬间印象的描绘上,而是以心灵之眼去深入体验、表现独属于对象本身的感情和灵魂。在梵高孤独而充满焦虑的一生中,在与偏见、贫穷和疾病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杰作,为人类艺术殿堂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第3篇: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数字绘画风格类型探析
作者:骆玮 张毅 余都
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年第03期

        摘 要:数字绘画是绘画艺术、设计艺术及信息技术的结合体,它既承袭了传统手绘的艺术特征,又闪耀着了现代设计的理性光辉,在信息技术日益蓬勃的今天,数字绘画的风格类型在各国文化背景滋养下已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文章旨在对其风格类型做出分析比较,通过梳理当下各类风格的特征,以此为本土创作者提供更多参考与空间,以求创造差异并树立本土数字绘画的个性。

        关键词:数字绘画;
风格;
特征

        检 索:>

第4篇: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儿童绘画与儿童绘画风格绘本的创作
作者:郑倍倍
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22期

        摘要:儿童绘画的内容是孩童所见所想的世界,充满童趣天真烂漫又有该阶段幼兒特有的思维逻辑。儿童绘画画面的呈现因其认知的不完全,按照心中幻想所画的画面艺术性较接近现代艺术的观念。艺术的创作是离不开想象力的,儿童绘画风格的绘本从内容到形式接近儿童绘画的风格,分析儿童绘画的特征对于更好的掌握儿童绘画风格的绘本制作规律有所帮助。

        关键词: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风格 绘本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154-03

        儿童绘画具有和艺术创作的相关特征,尤其是因幼儿认知的不完全靠幻想和想象补充之后的画面具有作品的完整性和创造性,这和艺术创作所追求的艺术来自生活的原则相似,但是艺术的创作具有社会意义并遵循一定的技法。儿童在绘画创作时具有原始的动力,幼儿更乐于对自我、环境的认知表达,如果用艺术的表现手法看有模仿、想象、变形、夸张、重叠等技法,从美感上看有淳朴、真实、浪漫的特点。因此儿童绘画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来分析可以总结出儿童创作规律提供艺术思路。

        一、儿童绘画内容

        (一)画其所见

        “画其所见”儿童期绘画的内容是真实的,是儿童日常所看到的事物真实的样貌,人物、动物、植物儿童所见的事物都会仔细的描绘下来。儿童具有洞察自然的能力,可以不带偏见的真正的观察事物,可以真实的表现出初次所见事物的新鲜感。常见的主题有:亲人画像、宠物、常见动物、鸟、房子、自然笔记等,不同儿童的所见内容根据所接触的环境而定,这种真实的思维不会被以获得的认知技能干扰。由于仅看到物体的表面,不能理解复杂结构的本质,绘画感觉比较接近现代艺术家所强调的卓越的艺术知觉。

        (二)画其所知

第5篇: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绘画的风格

 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它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先后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一是

古典主义画派作品:马拉之死

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以普桑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从狭义上讲,有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兴起的这种怀旧风格的回哈作为第二倾向,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古典主义。三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的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精神为内涵,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方式和庄重的的风格、气魄。

现实主义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也称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上讲是写实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

  什么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具体技法上讲是要求写实的,是写实主义而不是抽象主义。现实主义范围有多大?有没有边界?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家、艺术家就提出过无边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风格方面: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特点:

  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

  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代表作家

 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

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

  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

  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推荐访问:绘画 创作 哲学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马蒂斯的绘画特点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