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之乡,大美密云】密云金鼎鱼乡

  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密云县,因密云水库而闻名,是首都饮用水源地、国家生态县,也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全国首批六个生态文明试点地区。密云的自然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64.03%,在全国名列前茅;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二类标准以上,湿润指数和水体密度居北京市之首;而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密云水库位于县域中央,宛若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峰翠柏之中。《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密云县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确定密云县是“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北京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密云县的每一步发展历程中,环境建设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既是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密云县确定了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并提出到“十二五”期末,要使全县经济建设努力走在北京市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前列、社会建设努力走在全市郊区前列、生态建设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的“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努力把密云建设成为以“绿色”为特征、以“国际”为水准的“绿色国际休闲之都”。
  2011年,按照“精细管理美化市容”的要求,密云县城区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明显好转,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县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陈孝如书记告诉记者,密云县17个镇全部被评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其中14个镇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县334个行政村,310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在北京市首环办组织的环境联合检查评比中,各项成绩均居全市郊区县前列。“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密云县市政市容委将以“城乡建设,市政先行;设施环境,保障在前;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为工作理念,使县城规模、景观、风貌与“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相协调,把密云建设成为京郊最美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城。
  涵养水源美我密云
  记者:每一个走进密云的人都会感受到青山绿水,碧空万里。密云之所以有今天的美丽,源于几十年的京华水源保护和环境建设。请介绍一下密云县环境建设的成绩。
  陈孝如书记(以下简称陈书记):密云县因密云水库而得名。1960年9月,密云水库正式落成,陈毅元帅为密云水库抒写了诗篇“密云密云,气象万千,润我京华,福利无边。”北京市民每喝三杯水就有两杯来自密云,“保水”成了密云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50年来的绿化造林、涵养水源,使密云成为了北京的绿色屏障。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密云县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环境秩序以及环境管理水平,公众环境意识等都反映出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
  一是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大力加强水环境、绿化环境、空气环境建设,2006年密云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2007年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2008年被评为国家生态县。目前,密云水库水体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类,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64.03%,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级。
  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城规划区由30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水、电、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政道路建设联网贯通,“七横十纵”框架已经形成。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粪便消纳等大型公用设施相继建成。城市供水、供热、供气等配套管网逐步完善。大规模实施旧城改造,完成县城雨污管道分流工程,整治潮白河县城段,一大批城市主题公园、文化广场落成并对社会开放,县城一跃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生态精品新城。
  三是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北京奥运会环境建设和国家生态县创建,密云县在完善城乡环境管理机制、体制、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构建了“纵到底、横到边”的指挥体系,探索了“县里牵头组织、条块配合协作、属地主责落实”的工作模式,形成了统一规划、任务分解落实、督查督办、与中央、市属驻密单位和部队的联络协调、社会动员参与、重点任务协办、环境秩序联动治理、城市运行适时监测等九大工作机制,提升了城市环境治理水平,为“十二五”深入推进环境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记者:密云县环境建设成绩斐然,请介绍一下具体管理措施。
  陈书记:在整个城乡环境建设上,密云实行了“六护”机制;在城区管理上,密云强化了“门前三包”措施。这两项管理措施可以代表我们的管理思路。
  “六护”机制指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和护环境。护水是指以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为重中之重,养殖业全部退出五大水系,从源头上进行生态管理。确保“十二五”期间密云水库和京密引水渠等饮用水源水质始终保持在II类以上;密云水库上游及密云水库主要补给水源区,水质也保持在II类以上;其他区域水质保持在III类以上,并准备在新城新建一座日处理规模6.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让新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护河是指严厉打击和杜绝盗采盗运砂石行为,使裸露的砂石坑得到生态恢复,县域内10条主要河流得到生态治理,防洪能力和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护山是指继续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因为杜绝了荒山,密云的山体很美;同时,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努力控制水土流失;通过严厉打击基本杜绝了盗采盗运铁矿石行为。护林是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爆破造林、封山育林工程,有效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乱砍滥伐执法处罚等生态林管护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林木覆盖率提高到76%,森林覆盖率达到65.4%。护地是指基本农田和耕地得到有效保护,为经济开发区和农民就业基地留足发展空间。护环境是指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实施一批环境建设工程,加强长效管理等措施,使县城中心地区、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旅游景区周边、县级以上道路两侧、居住小区、村庄内外环境明显提升。“六护”机制最大的特点是化分散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把密云1.5万多名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力军拧成了一根绳。举全县之力、集全县智慧、让全员参与环境保护,我认为正是“六护”机制的核心。
  在城区管理上,密云强化了“门前三包”。这一制度作为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我们把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全市“精细管理,服务群众”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出台了《关于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的意见》。首先,规定了“门前三包”责任人:密云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停车场管理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其次,细化了“门前三包”的内容:包括环境卫生、社会秩序和绿化美化成果维护;第三,明确了“门前三包”职责:县市政市容委是本县“门前三包”责任制的主管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县经济开发区、生态商务区管委会负责“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县城管监察大队负责责任制的监督执法,等等。

推荐访问:密云 之乡 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