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 [浅谈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老师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时,往往注意课堂环节的组织而忘记了自己教学的初衷是什么,注意了学生在课堂的积极主动而忘记了目的是什么,注意了热闹的氛围却忽略了究竟交给学生多少东西。
  关键词: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45-0
  
  老师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时,往往注意课堂环节的组织而忘记了自己教学的初衷是什么,注意了学生在课堂的积极主动而忘记了目的是什么,注意了热闹的氛围却忽略了究竟交给学生多少东西。可是,我们怕“邯郸学步”就不去合作讨论了吗,我们不“买椟还珠”就不去关注珍珠璀璨的一面了吗,我们怕“画蛇添足”就不去拓展了吗?我们该怎么走出这个误区,使我们教学的小舟在“山重水复”时拐进“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一、抓住重心一步到位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做到“中”“准”“稳”,即扣住中心,拿捏好准头,稳而平的引导学生。
  就《药》一文,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搜集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并要求熟悉文面。课堂教学时,我先检测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在叫学生复述文章讲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并未按常规分课时,去搞“分场景→理段意→析文意→讲技法”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我只从文末“上坟”这一场景入手设计了两个大问题:
  (一)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在上坟时有怎样的表现?俗话说“知儿莫如母”,对于儿子是革命者,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二)同样来给儿子上坟的华大妈的表现为什么与前者有很大不同?华小栓吃了“管用”的“灵药”(人血馒头)还是命丧黄泉,这又隐含了什么?
  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致,都认真的思考,积极的发言,于是,小说结构的双重悲剧就将群众因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未能觉醒,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的主题凸现出来了,唤起民众的重要性自然就点出来了。再结合整篇文章梳理一下,文章的主旨、特色等就显得一目了然了。
  
  二、精心设题巧妙引导
  
  《祝福》一文通过对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描述,强烈地控诉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所代表的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罪恶。反映了旧社会的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受剥削和压迫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描绘了封建制度钳制和扼杀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情景。这些内容和思想要学生了解,在一篇文章中怎样去实践这可是需要引导者花一些心思的。我们知道,“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关键还在于问题的精心设计。
  《祝福》一文,在学生熟悉了课本所写的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搞清楚文中的主人公,主人公有怎样的命运,然后,我又转而让他们找出文中写及钱的内容。此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如下的公式:
   1 元=1000文
  在学生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我的问题也出来了:
  “祥林嫂不是不勤劳认真吧,她的工钱是多少?”学生发现之后非常震惊:原来祥林嫂一年的工钱还不够“我”在酒楼上吃一碟“便宜”的鱼翅。
  “她是怎么花这些钱的?”啊?就这么点钱,也到不了她手中?
  “她的悲惨命运是谁导致的,谁又是元凶?”
   几个问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连续跟进,像剥蒜一样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渐渐突显出来了,何须用几大节课去一一讲解分析。
  
  三、分清侧重巧妙拓展
  
  教师备课时一般会参考“优秀教案”“教师用书”之类的辅教材料,这些资料除了帮我们设计了课时,交代了课时内容,传授了教学方法,同时还不忘附上可供参考的设计精致的板书。这为老师帮了大忙,可就像屋里挂个空鸟笼人一定要问个究竟一样,人的思维也容易被程式的东西禁锢而少了创新,更有甚者,教师连文本知识的侧重点都不去管了。
  听过一位老师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第二课时,从导入知道,第一课时介绍了背景,领学生熟读了文章。接下来这一课老师一直在分析结构,等下课铃响起时,邹忌讽谏齐王问答的全过程也结束了,黑板上留下了框架结构得很工整的板书,同时老师又说下节课再分析此文的艺术手法。
  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一“讽”而三喻,一“谏”而三获,这样巧妙地讽谏手法的确是本文的一大亮点,那么我们不妨先引导学生品味古文字的醇香韵味,然后,教师将这一亮点作为一个兴奋点,组织一堂课专门的评论、练笔,激发学生去思考、质疑、分析、评论:可能是文章独具匠心语言和句式的安排,可能是机智巧妙的讽谏手法,可能是邹忌知人之美,知己之不足的风尚,可能是邹忌作为一个臣子认真、自知、善思、忠诚的品质,可能是威王虚心纳谏的英明和伟大,可能是作者理想化了的人物和君臣关系……这样,既可使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提升,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又可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凸现,让学生的理性思辨彰显,让学生的价值观念突显,让学生的精神境界明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情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我们的学生不是鲁迅散文《风筝》中的小兄弟,一味“填鸭”的教学只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误入歧途”。只有明确文本特点,分清教学侧重,抓住学生主体,巧妙引导,我们一定会上出色亮彩足的语文课。

推荐访问:浅谈 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