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分析


  摘 要:本文以国内艺术设计专业为大背景为思考,分别从学生参与艺术设计课题组、与设计公司联合教学、建立艺术写生基地以及健全艺术创作展示机制方面加以构想。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需求一直是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本身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其理论和实践互为依托的关系,所以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模式 实践育人
  [基金项目:黑龙江教育厅教学改革2013年项目“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G2013010474)]
  全球一体化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给设计需要、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带来巨大变化。目前在我国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大部分高校已开设设计专业,并且该专业学生数量逐年上升,经过多年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已相对完善,但是,艺术设计现在遇到一个发展瓶颈,就是学不以致用,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艺术设计专业尤其是以工科院校为背景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需求,这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构建实践育人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创新性地探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和载体,以期建立一个以实践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人才基本要求和个性特长健康发展相结合、适合高校教学实际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体系,并制定科学合理、便于实施应用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深化实践育人功能,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以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调整“工艺美术”变成“艺术设计”,学科定位为“艺术设计学”为开端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传统手工艺、近现代图案、工艺美术的教育模式,多年的发展已经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有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设计教育的产出与制造业需求的错位现象日趋严重。现在,亟需解决的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出口”问题,特别是对于教学与实践的衔接问题,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最现实也是最实际的解决办法,尤其是社会与产业对高校毕业生实践操作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校实践教育的积极性每况愈下,实践育人、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近10年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门类剧增,招生数量暴涨,师资资源紧缺,随之产生学科建设泡沫化、教师忙于应付学校布置的教学、科研、评职等任务,无暇顾及社会实践,这些都是导致艺术设计教育质量不高或与现实脱节状况的根源。
  二、推行“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等七部门在2012年出台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实践育人”提升至国家教育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实践育人”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国内各个专业重点培养内容,是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交接的桥梁,因此,为适应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遵循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特色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是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多层次、全方位的形成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工作思路,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始末,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构想
  (一)设立课题组
  课题组式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模拟具体的实际案例与设计任务,教学模式为互动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加特定题目的拓展性学习和专业实践,假定或真实参与工程设计与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独立的设计思考,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习与锻炼的目的。
  另一种方式是教师把实际案例或者根据实际案例整改后的虚拟设计,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在多样或统一的要求和条件下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单独设计能力。课题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并与实际工作建立一种纽带。总体来讲,高校课题组教学模式是通过模拟工作训练,使学生对现实工作有一个逐步的熟悉和明确,是一种更融入社会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和铺垫。课题组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敏感性与责任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专业实验室
  当高等教育推崇“产学研”一体的时代,专业实验室是贴近市场的教学基地。由于各个高校情况不同,学科和专业不同,有针对性地去规划和建设实验室,按照专业分类,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可建立装饰、材料、装裱、陶艺、色彩、雕塑等实验室。以材料实验室为例,在材料实验室,处理好功能、工艺、造型三者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着重了解材料的基础性质、工艺、搭配选材技巧,学生能更好地处理材料与形态的关系,从把握材料的色彩、纹理、质感等装饰属性,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设计,以此来巩固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规划,建立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不仅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实验课程建设应结合社会实践、结合教师的科研、结合相近学科的交叉进行选题,达到教学目标。
  (三)推广校内外联合教学
  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成为知识时代的特征,在知识更新神速的今天,教师不会对所有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教学模式也向开放式转变,不仅要加强学校与社企联系,更需增加学校与设计公司联合教学的课时。另外,网络教学,共享课堂等新技术教学模式也值得应用。此外,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聘请职业设计师来校讲学,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知名设计家、企业家,近距离的接触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会给学生带来走向成功的信心。同时也为企业接触学生提供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目前,学校与设计公司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委托培训,另一种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无论是那种培养模式都是把知识优势、科研优势与设计公司的技术力量优势、资金优势有机地结合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之中,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还能为设计公司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实现高校与设计公司的共赢。

推荐访问:工科 育人 艺术设计 院校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