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让透视教学更有效


  一、案例背景
  2014年秋季,我校提出哲学立校,积极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随即制订一套详细的实践学科哲学课题研究计划。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安排,2015年春季开学不久,我承担了一节学校学科哲学课题研究实验课,由于本课题是国内原创课题,很难找到可借鉴的案例,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实践中难免存在不足或者偏颇,实验课教学或许就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寻找最优教学路径的主要平台。
  二、课堂概述
  实验课教学的课题是初一年美术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的要求,我将“风景中的情感体验和透视知识”作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环节:从导入部分以家乡闽南的传统建筑燕尾脊唤起学生关爱家乡的情感为切入,再用“先画后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成透视小图,让学生在错误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入透视知识的讲授环节,接着在图片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物体的透视现象,然后用刚刚学习的透视知识再次画透视小图,画完欣赏老师的风景画并渗透文化故事注入乡情、亲情教育,紧接着学生在老师作品激发下积极地进入画画实践环节。课堂小结部分展示学生作业讲述家乡的美不仅仅是景观建筑,更美的还有建筑构成的家乡蕴含的风土人情,然后道出“家和万事兴,乡贤百年荣”的传统文化精髓。
  三、同行评析
  张克雄老师:本课的主线突出情感价值,首尾呼应,讲述“家和乡贤”有爱才有家的道理,课堂围绕三维目标,渗入文化故事、情感教育,知识由浅入深,教师的作品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刘翼老师:这节课的亮点是把美术课与本土文化结合起来,从情感导入五店市,通过照片和美术作品的对比,讲解“取舍”的哲理小故事,引导学生更热爱这座城市。
  卢金火老师:用启发教学,围绕家乡主题,采用先画后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情感教育很成功,润物细无声,老师分享自己的风景画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建议在学生作画环节中与透视紧密一点。
  陶贤辉老师:建议透视知识可以多讲一点。
  邓丽萍老师:课堂条理清晰,渗透情感教育。
  吴晓瑜老师:教师语言平和,教学环环相扣。
  尤娴娴老师:在基本完成技能知识层面上,把人文素养渗透到学生心底,突出美育功能。建议在这节课中可以挖掘晋江更多的契合点。
  苏锦明老师:可以对核心素养、哲学思考、生活、学生、文本、透视、范画进行深度思考。
  四、学生反馈
  张子鑫同学:这节课让我深受教育,了解透视学,走进五店市,了解晋江文化民俗、传统建筑的美丽和丰富含义,也让我更加喜欢晋江,喜欢美术课。
  庄琳同学:上了这节课,让我知道家乡很多风土人情,了解透视知识,喜欢这样的课。
  赖诗泓同学: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古香古色的闽南建筑还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意义,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为晋江感到骄傲。
  叶莹澜同学:这样的内容很有兴趣,建议增加知识内容,增加难度。
  赖浩洲同学:学习了美术中的透视知识,让我多了一些画画的方法,对美术有了更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课基于2011年新版的《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人文优先”的课程理念及“必须通过美术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还要肩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等要求,我把“爱乡、爱家及热爱家乡文化”作为本课的人文核心素养,同时把“透视知识”定为本节课核心内容,尝试着把所谓的“学科哲学”渗透在美术作品构图的“取舍”环节及“生活现象与透视本质矛盾”中,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克服感性认识的不足。但根据听课、评课老师评析意见及学生反馈意见,作为一节学科哲学课题实验课并不理想,尤其是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苏锦明老师提出的一些看法,让我更确信这节不能算是学科哲学课。课后,经过对评课老师意见分析,还有与他们交流,大致观点是在人文情感目标上突破学科哲学不容易,可以尝试在透视知识教学内容中体现学科哲学元素,最终对本课题教学设计进行改进。
  六、教学改进
  在改进本节课的过程中,主要是改变教学方法,比较法是一种分析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由于透视学是一门科学,在美术课透视教学中采用比较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自实践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获得规律性认识的能力,等等。比较法的运用,对透视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比较法中的同类比较、异类比较、横向比较、艺术形式比较、历史比较,等等。具体比较的内容如下:
  1.儿童画与中学生绘画的比较。儿童画由于主观性较强,突出感性认识,因此透视知识基本没有得到运用,而中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逐渐可以科学地观察和表现物体的形体特征,能较好地展现透视现象。
  2.学生个体在学习透视前后的作业比较。从学生个体看,学习过透视以后对物体形体把握就比较科学,而不是盲目地描绘物体。
  3.教师范画与文本范画的比较。教师的范画本土化,给学生以熟悉感、亲切感,而课本的范画具有代表性,质量较高,通过对比法,避免了以老师范画代替课本范画造成质量下降,而且教师的范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家乡旧貌与新貌所形成的透视现象比较。家乡旧貌由于楼宇不高,透视感不强烈,而家乡新貌高楼大厦,透视感强,难度加大。
  5.生活现象与透视本质的比较。生活中,我们眼睛看到的大多是物体的表象,通过透视学所获得的物体造型更具有科学性。
  6.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比较。
  七、案例小结
  本课题经过实验课、评课、反思、改进、二次实验课等环节,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特别是采用对比法教学,通过五组图片的直观对比,让学生明白了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透视知识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透视教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美术课堂的审美价值;有助于学生树立更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充分展现透视美的本课题核心价值。依据学科哲学要求,采用对比法教学,可以让老师的教学更加轻松,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让课堂更加有效。总之,这次实验课让我获益颇多。
  参考文献:
  [1]杨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宗白华.美学与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李茂.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学科哲学探索与实践.晋江一中、华侨中学课题组,2015.

推荐访问:比较法 更有效 透视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