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研究主线与阶段划分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在认识和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经济思想贯穿了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理论主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而实践主线是对“强国富民”目标的不懈追求。根据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和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发展演进,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经济思想可以划分为战争时代的经济思想、建设时代的经济思想、前改革时代的经济思想和后改革时代的经济思想等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研究主线;阶段划分
  [中图分类号]F09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1-0076-06
  白永秀(1955—),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与西部经济发展;王颂吉(1986—),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迁移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思想史。(陕西西安 710127)
  本文系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建设项目和国家“211”重点学科“现代经济学与西部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研究主线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经济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任何成熟的经济思想都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并在其逻辑体系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研究主线。研究主线作为某种经济思想的核心要素,可以使这种经济思想前后贯通,并使其成为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经济思想发展中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在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二是在实践上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理论主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给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中国共产党分析经济问题、形成经济思想的重要指南。在90多年的经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伟大理论体系。具体而言,在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等基本问题作出了正确分析,确立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根据地经济建设原则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从而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学说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学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尤其是按照革命导师的设想实现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结合起来,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主题,以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经济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
  (二)实践主线:对“强国富民”目标的不懈追求
  “强国富民”是历代先进中国人的共同追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正是在对“强国富民”目标的不懈追求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强国”与“富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富民”以“强国”为前提,国不强则民难富;另一方面,“强国”以“富民”为目的,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推动中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取得了在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稳步走上了强国富民的广阔道路,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阶段划分
  按照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和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发展演进,我们把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经济思想划分为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战争时代的经济思想(1921—1949年),第二阶段是建设时代的经济思想(1949—1978年),第三阶段是前改革时代的经济思想(1978—2003年),第四阶段是后改革时代的经济思想(2003年至今)。
   需要说明的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逐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想,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后改革时代”。
   “后改革时代”是相对于“前改革时代”而言的一个历史阶段,它并非意味着改革的结束,而是标志着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我们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之间党的经济思想称为前改革时代的经济思想,而把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经济思想称为后改革时代的经济思想。
  (一)第一阶段:战争时代的经济思想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21—1949年)是党的历史上的革命战争时期,这一阶段是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完善时期,同时也是党的经济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
   在这一时期,党对土地革命(改革)思想、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边区财政经济思想和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毛泽东同志对这一时期党的经济思想的形成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在这一时期,党认识到中国经济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党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从而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并始终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党认识到土地问题对于农民大众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战略构想,并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革命(改革)运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历史夙愿。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主线 划分 阶段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