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指出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胡锦涛以新的视角认识和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3-0030-04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根据新的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一
  
  准确判断基本国情,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依据。邓小平作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性判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历史任务,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就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他提醒人们,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后,胡锦涛反复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他指出,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牢牢记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形成的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已经完结。胡锦涛提出,“要进一步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这表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需要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思考、新认识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和历史任务作出新的分析。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阶段。我们过去比较多地从生产力落后的角度来加以解读这一论断。这种理解当然没有错,但今天看来却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从不成熟到成熟,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财富;二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这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自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着力加以解决的两大任务。
  其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胡锦涛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在强调两个“没有变”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又会呈现出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既有初级阶段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定性。胡锦涛敏锐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明确作出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判断。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胡锦涛从十个方面阐述了阶段性特征的表现,并强调“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前提”。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再次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并从生产力水平、体制机制、生活水平、协调发展、民主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建设、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这八个方面是对十个方面总结的进一步凝练、概括,在表述的顺序上也作了调整,总体上看,更为严谨、全面、科学。新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有着多重意味。
  其一,从新阶段的发展任务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胡锦涛强调:“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十七大胡锦涛又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二,从新阶段的发展基础看,“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这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邓小平曾经设想“三步走发展”战略在20世纪末完成第二步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总量上说,就居于世界前列了”,“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的国家”。“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就可以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可能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应该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确实达到了邓小平所设想的这样一个“新的起点”。
  其三,从新阶段的发展特点看,“我国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经过长期发展的积累,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一千美元,从而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看,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千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总之,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

推荐访问:新发展 中共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十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