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的重大问题,每年“两会”的热点都有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效热点。
  【考点链接】
  一、公平与和谐思想
  (一)中国史部分
  1. 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3、孟子:“仁政”,“重民”、“民贵君轻” 。4、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制天命而用之”。5、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现象。天与人“不相胜”。6、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7、墨子:主张“兼爱”、“非攻”。8、董仲舒:“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天人感应;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9、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轻徭薄赋,励精图治。1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二)世界史部分
  1. 智者学派:把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3、欧洲宗教改革:反对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主张因信称义,挑战教皇权威。4、启蒙运动:理性主義,强调人的重要性,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二、公平与和谐的实践
  (一)中国史部分
  1. 中国古代:(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商鞅奖励耕战。(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3)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其理论依据是黄老之学。(4)北魏:均田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5)唐朝: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世可以说是古代理想的“和谐社会”。 (6)宋朝: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减轻农民负担。(7)明清: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2. 中国近代:(1)农民阶级: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②颁布《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2)资产阶级:①维新派颁布新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②革命派提出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无产阶级: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党在解放区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体现了农民的利益。
  3. 中国现代:(1)第一代领导时期: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一化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2)第二代领导时期: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第三代领导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第四代领导时期:2006年取消农业税;提出八荣八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二)世界史部分
  1. 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
  2. 巴黎公社:1871成立的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措施:如规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技术工人;对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尽可能加以改善,提出了劳动者 8小时工作制的原则;实行义务教育等。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3. 美国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有利于促进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恢复过来,缓和了社会矛盾。
  4. 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加大基础设施和新型产业的投资和建设,扩大就业机会;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和保障人民生活;推行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三、生态保护与社会和谐

推荐访问:构建和谐社会 民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