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政治认同建设


  [摘要]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政治认同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之源。社会和谐是政治认同所形成的理想状态。当前影响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全球化因素、市场体制因素、政府的绩效因素、腐败因素和公民的政治认知因素。应当针对这些因素加强政治认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政治认同;和谐社会;意义;影响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8)03-0030-(05)
  
  一、政治认同的概念
  
  什么是政治认同?马振清先生在《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一书中对此进行了阐述,“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做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不仅是一种政治心理倾向和态度,更是一种现实的政治行为,是政治活动实践的结果。它不仅关系到政治主观意识领域,还同属于政治实践的领域,是政治价值的接受过程和行为过程的统一,它具有政治性、可塑性、自发性等特点。政治认同包含着三大要素,在理论层面涉及到“谁认同”,“认同什么”和“为什么认同”的三位一体的基本问题。从政治认同产生的过程分析政治认同,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初级层次,即本能上的认同,对政治主体具有天然的和下意识的归属感;二是中级层次,即情感上的认同,即人们对政治主体所产生的信赖、热爱和追随的归属感;三是高级层次,即理智上认同,即人们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经过理性分析,对政治主体产生的归属感。
  
  二、政治认同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和谐是一种平衡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文明状态和文明程度。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某一领域的和谐,而是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会带动政治的发展,政治的进步又会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追求建立理想的政治秩序,是古往今来所有政治思想家的共同愿望。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孔子的“有道之世”,从孟子的“仁政”到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到联邦党人的分权制衡,从朱子的“王道”主张到康有为的“大同”世界,莫不反映出人们对秩序的渴望。对一个完整健全的社会来说,保持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和谐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没有适宜的政治制度和机制的保障,法治无从着落,社会不可能长治久安,其经济亦不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其文化也难以兴盛。而政治认同是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和谐的重要部分。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他还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和相互冲突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整合能力的命题。
  政治认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有助于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建立,有助于政治体系及其制度获得合法性,有助于提高政治体系制度化的程度,有助于发挥政治制度的权威性,有助于使公民树立共同的政治信仰,使政治实践过程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政治认同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之源。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协调和社会成员对它们运转及结果的认同。没有协调,不成和谐;同样,没有认同,也成不了和谐。
  社会的和谐,在政治认同的角度上,就是在形成认同的政治过程中,协调和整合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存在和发展产生的作用和效能,从而形成具有共识的、保障各方利益的、实现各自权利的社会。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这种意愿就是一种政治情感或归属感,就是政治认同。“对某一地区或某个社会集团的依附感,向来是人们忠于自己的政治理想、采取政治行动的一种最强大的动力。一个人一旦把他自己同某一地区或某个社会集团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致在那个范围以外他的生活就失去任何真正的意义,那么,他就已经准备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那些利益。”
  不正确的政治认同会产生极坏的作用。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政府、政治体制和政治共同体等的支持不再基于上帝或神的意志,而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权利。不正确的政治认同会使社会成员丧失自我判别力,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中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如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盲目崇拜西方造成的学潮等都是不正确的政治认同发生作用的例证。从民族团结角度来看,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现代多民族共存的政治共同体,其系统成员对共同体的感情与感觉最为重要。如果政治认同感没能产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的话,作为系统稳定、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源泉,在外界的压力面前就显得极为脆弱。从政治制度角度来说,如果一个社会内部对其基本的政治制度及其具体的政治体制不能达成一致共识,政权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那又怎敢梦想整个社会还保持着和谐与稳定?所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公众的政治认同问题,才能使广大社会成员在心理层次上形成对制度的拥护,对秩序的珍惜,对困难的责任,才能对政治稳定起到深度支持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激活广大民众的活力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谈得上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当前影响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主要因素
  
  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公民的政治认同是受国际、国内各种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环境综合影响而成。目前影响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因素主要是:
  
  (一)全球化因素
  金融资本在全球流动,经济贸易的自由化,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的运用,都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过程对现代化先行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观念向世界渗透的过程,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而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

推荐访问:视域 和谐社会 认同 政治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