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州博物馆藏一组康有为书法藏品的初步研究


  [摘 要] 泰州市博物馆藏两幅康有为的书法真迹,《行书五言联》和《登日照观》。康有为书法之精湛,用笔有神,苍劲有力,由于这两幅藏品尚未发表,笔者有幸一睹其真迹,可谓荣幸之至。《行书五言联》以行书为主,间有行草,吸收了北碑庄重端方的态度,横竖笔画平直,铺笔而行;其余则放笔开张,重按轻提,行笔生动,通篇文字行走之间有工整之气势,同时由略显张扬的个性。《登日照观》为康有为游览泰山后有感而发,就创作形式上来说,以诗词最为精彩,见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从中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轻视帖法,全从碑出。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
  [关键词] 康有为;书法;诗词;创作
  【中图分类号】 J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67-2
  泰州市博物馆藏两幅康有为的书法真迹,欣赏之余,不由得为康有为书法之精湛而叫绝。其用笔有神,苍劲有力,由于这两幅藏品尚未发表,笔者有幸一睹其真迹,可谓荣幸之至。现对其进行鉴赏与分析。这两幅书法藏品分别是:《行书五言联》(图一)和《登日照观》(图二)。其中《行书五言联》内容全文如下:“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落款:康有为。对联文字取自于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中的诗句。杜甫的《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全文如下:
  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蒸。远山朝白帝,深水谒彝陵。
  迟暮嗟为客,西南喜得朋。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飞腾。
  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昔岁文为理,群公价尽增。家声同令闻,时论以儒称。
  太后当朝肃,多才接迹升。翠虚捎魍魉,丹极上鹍鹏。
  宴引春壶满,恩分夏簟冰。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老兄真不坠,小子独无承。
  近有风流作,聊从月继征。放蹄知赤骥,捩翅服苍鹰。
  卷轴来何晚,襟怀庶可凭。会期吟讽数,益破旅愁凝。
  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
  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
  回首追谈笑,劳歌跼寝兴。年华纷已矣,世故莽相仍。
  刺史诸侯贵,郎官列宿应。潘生骖阁远,黄霸玺书增。
  乳贙号攀石,饥鼯诉落藤。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凭久乌皮折,簪稀白帽棱。林居看蚁穴,野食行鱼罾。
  筋力交凋丧,飘零免战兢。皆为百里宰,正似六安丞。
  姹女萦新裹,丹砂冷旧秤。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炼骨调情性,张兵挠棘矜。养生终自惜,伐数必全惩。
  政术甘疏诞,词场愧服膺。展怀诗诵鲁,割爱酒如渑。
  咄咄宁书字,冥冥欲避矰。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在杜甫的原诗句中的意思是文章气势飞动,文笔无有敌手。康有为写这两句诗赠予朋友,自然另有一番深意,其中暗含着对国家名族给予的希望。
  康有为的这件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间有行草,吸收了北碑庄重端方的态度,横竖笔画平直,铺笔而行;其余则放笔开张,重按轻提,行笔生动,通篇文字行走之间有工整之气势,同时由略显张扬的个性。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参阅文献得知,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康有为的《行书五言联》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写成的。他在书法上倡导碑学,扬碑抑贴,身体力行,在近代书法史上影响颇大。
  康有为的另一幅书法精品为《登日照观》。书法为康有为游览泰山后有感而发,写的一首七律,该幅书法内容如下:泰岱千寻日照红,蓬莱万象紫霄宫。天风还佩瀛洲近,海市楼台阆苑通。仙掌凌云连碧汉,扶桑倒海楼苍穹。三神山好看飘渺,回首烟波世界空。登日照观,南海康有为。就创作形式上来说,以诗词最为精彩,见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从中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轻视帖法,全从碑出。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
  《登日照观》中提到三神山,《史记·封禅书》记:“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说的是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以来,就使人到渤海寻找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
  据记载,1916年秋,康有为携随从来到山东泰山,游览泰山壮美之景,瞻仰了山下岱庙的汉柏院。泰山乃五岳之首,岱宗庙为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的场所,院内古柏参天,碑刻林立。1922年夏,康有为再次登临泰山,曾经在那里过了一段田园生活。所以,笔者认为康有为的《登日照观》就写于这一段时间。康有为在他写的这首七律中,对泰山风景大加赞叹。同时,他联想到了蓬莱、瀛洲登三座仙山。
  对于瀛洲的记载与描述,历史中由来已久。李白在其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这样写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孔子后人孔德绍在自己的《南隐游泉山诗》中提到:“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可见,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对于瀛洲的描写的习惯。这里的瀛洲只是对美好景色的赞叹之意,或者说是美好胜景的代名词而已。康有为书法《登日照观》中亦沿用了这种使用手法。
  作者简介:郭正军(1981-),男,江苏泰州人,硕士,泰州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艺术、文化遗产保护。
  潘耀(1967-),男,江苏泰州人,泰州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青铜杂项。

推荐访问:泰州 博物 藏品 馆藏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