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红色研学旅行的沂南模式


  中国德育:李局长,您好!提到德育工作,您觉得当前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什么?红色研学旅行对于破解这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李道宽: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尽管德育一直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但其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问题。目前学校德育流行的是知性德育模式,学校更多地要求学生记诵一些教条的道德规则,这就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意志的形成。二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现在的家长往往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要替孩子代劳,这就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机会,并且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比如任性霸道,我行我素,不懂得体谅别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与他人合作,等等。上述两种情况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抓住两项原则:一是要加强德育实践,二是要让学生经受适当锻炼。我们的研学旅行正是在这两项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的:沂南县的研学旅行突出“红色”主题,注重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现场还原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体验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经过,从而体会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珍惜生活、英勇顽强、奋发学习的良好品质。
  中国德育:沂南县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具有什么样的基础和条件?
  李道宽:沂蒙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沂蒙精神是新时期的传家宝,传递好沂蒙精神的接力棒,不仅对于学生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国民精神的塑造和国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总书记的讲话为沂蒙精神的发扬和传承确立了基调。
  我县红色资源丰富,这为学校实施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和铜井镇竹泉村作为研学旅行的必选地点,为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场所。另外,县教体局群策群力,对研学旅行的全过程进行全盘考虑,对任务进行细致分解,对安全风险进行认真排查,并积极安排前期试点工作,充分保证了研学旅行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中国德育: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李道宽:在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目标方面,我们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传承沂蒙精神为宗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学生品德发展为根本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我们是按照“一体两翼、五六七十”的思路来设置的,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一大主题方向:传承沂蒙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两条研学路径:红色研学、智慧研学。
  打造五天研学课程:沂蒙革命历史教育、支前拥军劳动体验、古村古城传统文化探究、追寻瞻仰英烈战斗遗迹、到访诸葛故里探究沂蒙精神渊源。
  培养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凸显七项课程要素:历史的探究性、精神的教育性、体验的参与性、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的科学性、课程的创新性、理念的开拓性。
  设置十项活动尝试:当一回小战士、做一餐支前饭、打一次游击战、演一场实景剧、听一堂抗战历史課、学一首红色歌曲、讲一则抗战故事、玩一次老游戏、写一篇感悟心得、寄一封感恩家书。
  中国德育:教育局对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是如何规划实施的?
  李道宽:在红色研学旅行活动中,我们首先征求意见,论证探讨,确定试点学校。县教体局在广泛征求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红色研学旅行首批试点学校,组织学生到沂蒙红色研学基地进行实际体验,把先期开发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一书作为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南。
  然后,有序进行试点,完善研学旅行实施方案。教体局成立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小组,将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与试点学校进行反复研讨和磋商。试点学校根据实施建议,将红色研学旅行课程安排进课时,同时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完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令人欣喜的是,试点学校积极拓展课程内涵,创造性设计出许多颇有特色的沂蒙红色精神教育活动。比如,举行红色运动会、爬雪山、过草地、推小车、上前线、越雷池、救伤员等,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在体验中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净化。
  最后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试点学校取得成效之后,县教体局及时将试点学校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全县教育系统公开展示,其它学校纷纷学习和取经,研学之风迅速蔓延。
  中国德育:红色研学旅行并不是单纯地到红色场所游历,重点是要突出它的教育性,这点如何实现?
  李道宽:您提的这个问题很好,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对学生成长的教育意义,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精准发力。我们根据《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实施方案》,先后开发出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指南》,充分利用本地的全国红嫂纪念馆、党性实践教育基地资源,开展了以游带学、实践探究、体验感悟为路径的研学旅行课程。
  二是学有侧重。在不同的学段,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设有不同的研学旅行侧重点。在小学阶段,我们侧重于向学生渗透沂蒙精神,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在初中学段,我们侧重于让学生体会沂蒙精神的大爱情怀,体会抗战成果的来之不易,体会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力量。在高中阶段,我们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对沂蒙精神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推荐访问:沂南 探索 红色 模式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