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客家人的宗族认同心理


  摘要:本文从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点着手,结合客家的宗族制度、民风民俗等方面浅析了客家的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并归纳了客家宗族认同心理的意义。
  关键词:客家;宗族制度;宗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101-02
  
  客家人是汉族中一个分支,是中国历史上移民运动的产物,主要分布在赣南、闽西、粤东、粤北以及四川、湖南两省的部分地区,此外还有台湾及东南亚乃至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其迁徙足迹遍及全世界,总数约5000万人。
  一、什么是客家人
  关于客家人的形成问题,众说纷纭,但以客家研究的奠基人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的影响最大,它以“民系”一词构建了客家人的历史:五次南迁,根在中原,衣冠士族,形成发展于粤闽赣三省。他说:“客家这系统的形成,大体已晚在五代至宋初。”
  北方的中原汉族在进入赣闽粤边区以后与闽越土著及早先迁入该区的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经过长期互相融合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民系。这个民系以中原文化为主导,又带有浓厚的南方各土著文化的色彩,为有别于当地的原有居民,被称为“客家”,是相对于“土著”而言,久而久之,这个新民系也自称为“客家”、“客家人”。
  二、客家人的宗族制度
  宗族制度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因素,是由父系单世系组成的世系群。古代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宗族,宋元以后的宗族制度建立了较为严密的宗族制度。据史料记载至南宋末年,闽越的客家民系已正式形成,客家的宗族制度也由此建立。
  1.尊祖敬宗。客家人重本溯源、崇古的价值取向与浓厚的宗族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崇拜祖先、寻根报本的浓厚感情。
  2.联宗。指团结,联合具有共同血缘的本宗族人。联宗是崇祖的重要目的之一,修建祠堂和编修家谱最终目的是联宗,通过联宗团结联合具有共同血统的本宗族人。
   3.重教。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其目的在于对家族子弟“教之以酒扫应对进退之节,诗,书,礼,乐六艺之文,优而游之,餍而饫之”进而“涵养其性情,变化其气质,俾目循循于规矩中,而匪僻之于,无自而入,然后心述行谊,各式于正”。最终使他们“由树致诚正,以达修治齐平”。
  三、客家人的宗族认同心理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宗法的宗族社会,传统家庭中的认同心理,是以对父系宗族的认同为基本特征的。客家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客家宗族认同心理。
  (一)客家宗族认同心理的三大层次
  由于宗族社会结构的多元性,导致客家宗族认同心理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结构,我们可以把客家宗族认同心理分三大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对祖宗的认同。只有在对同一血缘的祖先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血缘亲属关系的宗族认同。
  第二层次,也是基本层次,对家庭的认同。家庭是以男性为中心,单系的父权家长制家庭。这一认同又可分为父子关系的认同、兄弟之间的认同和夫妇关系的认同。其中,父子关系的认同是核心,在父子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扩延至祖孙关系的认同,推展至兄弟以及伯叔子侄关系的认同,从而形成对整个宗族关系的认同。
  第三层次,是对同宗族人的认同,是家庭认同的扩大化。儒家经典把这一逻辑概括为:“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客家宗族认同心理对宗族人的认同,从客家宗族制度的“联宗”中得以说明。
  (二)客家人的宗族认同在客家民俗中的体现
  客家传统的宗族认同心理,从一些家训族规中“敦孝友、崇祭祀、笃宗族、训子弟……”大体可以看出它的结构,如果进一步把握客家传统的宗族认同心理,还需从客家的语言特色、居住习俗、婚姻习俗、祭祀习俗等方面俯瞰。
  1.客家的语言特色。客家方言是与客家民系相伴生同步形成的,也即是说,客家方言形成于宋末明初。虽然吸收了畲、瑶等族的语言成分,但仍保持了中原汉语的主体性,因为所处地区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外来语言的渗透和影响,基本保存了古代汉语系统,而最终成为有别于汉语的独立的客家方言。
  2.客家的居住习俗。由于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客家人选择居住地的基本原则是愈深远愈隐蔽愈严密愈好,在这种环境下,正如客家《宅经》所言:“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坡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客家人就地取材,运用中原古代的版筑技术,仿照军事用途的土城土堡,创造了伟大的建筑奇迹——客家土楼。同时也创造了客家村落聚居的样式:客家村落和民居通常都是以家族为组合单位,采用聚居的方式。在当时的条件下,家族聚居是防御自然界和人为地各种侵害的一致要求和必然结果。
  3.客家的婚姻习俗。《礼记》中载:“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女子,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古人看来,“事宗庙”和“继后世”是婚姻的两大任务,也是客家封建宗族制度下典型的婚姻观念,其实质就是扩大家族,延续香火,让家族兴旺发达繁衍不息。
  在客家婚嫁过程中,个人与血缘群体之间通过仪式,比如“资郎礼”、“拜祖宗”、“以哭泣示悦取旺”等,增强个体对家族的依恋,使二者关系更为密切。客家婚嫁过程大致分为说谋、访客、定数、送节、结婚登记、过娶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风俗。客家传统婚俗具有很强的显现追溯功能,充分体现了对祖宗的崇拜心理。
  4.客家祭祀习俗。祭祀祖先,是封建家族发展世系的重要信仰形式,它利用祖先观念与祖先崇拜作为家族体系的精神支柱。作用在于:追思先人的业绩,激励后人建功立业、增强本族成员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等等,可见这些均是宗族认同心理的高度体现。
  四、客家宗族认同心理的意义
  客家传统的宗族认同心理是自宗族形成的一种长期存在的、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是一种共同的集体意识和潜在意识,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得以强化和升华,所以必将产生一种强烈的宗族主义价值观,即宗族利益高于一切。
  第一,客家传统的宗族认同心理,使家族关系稳定、家族内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以致在家族遭到外部因素的强烈冲击时,可以一致对外防御外敌,保护家族内部的安全和稳定。像客家族规祖训中常见的一些内容,至今仍是很好的道德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客家宗族认同心理和宗族主义价值观,使得宗族的传统文化及传统习俗得以比较完整的传承和保护下来,以多种所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结语
  客家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必然伴随着宗族的存在而存在,尽管它具有一定得局限性,但是在不断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它会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抛弃旧的东西,实现其自身的现代化。因而,应当以新视角、新观念来认识对客家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的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罗香林.客家源流考[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989.
  [2]刘佐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3]邱权政.中国客家民系研究[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4]李如龙.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J].嘉应大学学报,1998,(2).
  [5]谭元亨.维系不坠的客家精神[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6).
  

推荐访问:宗族 客家人 浅析 认同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