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视剧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瓶颈及策略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期间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发展策略。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一带一路”为全球不同民族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了契机,同时对于我国在新时期的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建构丰富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回望历史,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就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历史形象。与我国接壤的一些民族国家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具有文化同源性,使用的民族语言也极为相似。而影视剧作为不同国家受众日常消费的主要影像介质,已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提升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影视剧的传播力,既有利于维系不同民族间的情感,又有利于打开我国影视剧在周边国家的消费市场。
  一、影视剧在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的文化功能
  当下,电视仍是影视剧传播的主流渠道。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视频网站成为影视剧传播的新场域。斯坦利·J·巴伦认为“一个文化的价值和信仰的构成在于它的故事是如何讲述出来的”①。影视剧作为叙事媒介,在叙事过程中建构的社会文化风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观看影视剧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受众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也为其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文化提供了社会平台。戴维·莫利认为:“电视连接家庭、国家和国际,维持‘国家家庭’等各种共同体的形象和现实。”②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疆域大国,多民族的社会结构使族群认同与汉文化认同间的间隙由来已久。边疆民族地区既是社会整体中的子系统,又是我国维系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战略高地,影视剧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传播,是构建国家文化想象共同体的理想途径。
  由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因,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对自己族群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个别人对这二者的认同甚至高于国家认同。事实上,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三者之间存在一种有机互动的关系,“作为中介认同形式,文化认同就必须一方面与族群认同有交叠的部分,另一方面与国家认同有交叠的部分。”③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时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且彼此制约。我国作为全球影视剧生产大国,影视剧题材多元,在叙事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我国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发展的影像。优秀影视剧的情节和台词甚至还能成为观众日常聊天的谈资或网络热门话题。作为多民族融合的社会共同体,我国民族文化间的互动是不同民族群众之间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声像合一的影视剧较其他媒介形态而言,在国内跨民族传播的过程中融合了不同民族之间共有的文化元素,具有消解民族间文化差异的社会功能。从而在传播过程中打破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圈层,从心理关照的层面帮助其形成国家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促进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三者之间的有机互动,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二、当前影视剧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面临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为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然而在跨文化和跨民族传播的过程中,文化的冲突和对抗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尽管影视剧的影像特征能够激发民族观众的观看兴趣,但语言形成的文化折扣却弱化了其传播效果。
  影视剧在边疆民族地区传播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消解语言障碍的藩篱。边疆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和语言体系。现如今,不同种类的少数民族语言仍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观众日常生活的主要语言,如维吾尔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尽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活动,但是提升少数民族观众的汉语运用能力仍然任重而道远。“符号在一方的思想中代表某个意思,如果被另一方接受,也就在另一方的思想中代表了这个意思”④。但当下我国影视剧中的汉语对白很难被边疆地区民族观众接受。民族语言决定了民族观众的认知心理,语言接受则决定了其对汉语影视剧的理解程度,也影响了汉语影视剧在边疆民族语地区的传播效果。民族语译制通过有效沟通不同的语言体系,为少数民族受众观看汉语影视剧提供便道⑤。
  民族语译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缺失是影视剧在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的发展瓶颈。目前我国的民族语译制工作主要由民族地区的译制中心配制完成,从业人员影视剧译制的专业知识和对民族语译制问题的认识,都存在不同层面的缺失。部分汉语影视剧在民族语译制中过于注重语言文本的翻译,对民族地区观众的心理关照重视不足。同时,民族语译制作品的艺术性不强,对配音与字幕间的节奏问题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影视剧中的人生百态难以还原,难以凸显原剧作的主题,对原剧作的忠实程度不够。优秀的民族语译制作品应在还原汉语影视剧主题的基础之上,对荧屏语言做艺术化的处理,充分考虑到影视剧人物的个性并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影视剧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发展。与汉语影视剧市场的火热景象不同,可供边疆民族地区观众观看的影视剧数量十分有限,题材也较为单一。通过对“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⑥公布的民族语译制片名录进行搜集整理发现,2009-2014年我国已完成出版发行的民族语译制片共有474部,其中科教片有112部,非科教片有362部,平均每年仅约72部,其中海外和香港地区的影片已成为我国民族语译制的素材。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计划每年捐赠2000集电视剧和36000分钟动画片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译制播出,每年从公益片中仅推荐60部故事片和20部科教片,供各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从中选译。反观我国的影视剧市场,2013年各类电影总产量高达824部,其中故事片共计638部,占77.43%。而2014年电视剧产量达到1.5万集,10部国产电影票房过亿。我国的民族语译制地区分布在云南省、四川康巴、青海安多、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吉林延边等多个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影视剧求大于供的现实情况与我国影视剧的生产能力极不相符。
  三、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影视剧传播力的几点建议

推荐访问:边疆 瓶颈 影视剧 民族地区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