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大发展


  武强,自汉高祖6年设置武强候国,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武强,因木版年画久负盛名而被美誉为年画之乡;武强,因地处九河下梢的恶劣环境,历史上旱涝多灾,直到新中国成立,解决温饱问题依然是武强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
  改革春风拂遍全国东西南北,开放暖流浸透四季春夏秋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的大潮,浩浩荡荡,推动武强发展的航船一日千里,飞速向前。如今的武强正以“重信尚义、包容开放、拼搏自强、团结实干”的精神,通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3.7亿元,年均增长14.3%;金融机构存款由1978年的98万元增加到215783万元,增长722.1倍:全县粮食总产200422吨,比1978年增长2.4倍;棉花产量3595吨,比1978年增长718倍;农机总动力411136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0%;农贸市场、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场、连锁店、专卖店以及“万村千乡”中的“农家店”,使城乡群众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方便。现代时尚的生活和城乡群众的逐渐富裕,家用电脑、数码相机、轿车等高档消费品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千年古县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大突破
  
  1978年前,武强县工业经济非常薄弱,只有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60家,产品种类少、质量低,现代工业几乎空白。改革开放以后,武强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毫不动摇地发展工业,使工业基础日益雄厚。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工业立县”发展战略正确指引下,全县工业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新时期。截至2007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企业总数达到2477个,比1978年增加2417个,初步形成化工、线缆、乐器、玻纤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四大产业注册企业达到107家,增加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80%,金音、津武、东助等骨干企业2007年纳税均达到500万元以上,今年纳税均有望突破1000万元。其中化工行业主要产品橡胶助剂、荧光粉、靛蓝染料等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武强县被河北省列为“万吨染料基地县”;金音乐器公司西管乐器产量跃居世界第四、中国第一;北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在全国机械工业系统前100家企业中列第30位,在全国电工电器行业中列第10位,在河北省列第一位。去年以来,由县财政出资聘请国内知名策划产业规划机构分别对四大产业进行了中长期战略规划研究,成功组建线缆、化工行业协会。东北助剂、津武玻纤、东方鑫盛等6家公司在全市率先冠名国家级名称。到2007年底,全县拥有省名牌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7个。
  武强县认识到抓工业发展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连续召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工业二次创业”三级干部大会,组织开展了“六个一”、“争先创优”、“四讲一树”等系列活动。全县上下达成了共识:必须彻底摒弃狭隘封闭的“内陆心态”,树立“大沿海”开放意识,强化无外不富观念,在全县上下形成敢闯、敢冒的沿海精神,追求发展的加速度,全力加快武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思想的开放度和发展的紧迫感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才能转化成发展的力度和赶超的速度。该县结合衡水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并开工建设了占地4.11平方公里的武强工业园区,结束了武强没有工业园区的历史。目前,入驻该园区总投资2.39亿元的东方鑫盛公司整体迁建项目,低压电缆生产线已正式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企业将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3500万元。该县还将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与工业区一并开发建设,入驻的宏盛玻璃纤维公司、金地玻璃纤维公司和德国海科公司建设型材生产线项目将进行配套生产,总投资达到3.4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
  为使县域经济变“快走”为“快跑”,该县尽全力壮大民营企业规模,由县财政出资,聘请了国家级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知名专家,分别对化工、线缆、乐器、玻纤四大民营特色行业开展了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找准了发展中的短板,明确了发展定位和方向,使各企业大上项目,加快发展的决心进一步增大。中国津武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亿元的平织窗纱技改扩产及新上高档装饰壁布项目,新建平织窗纱车间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平织窗纱生产基地,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东北助剂公司二期扩产项目试生产后,客户订单纷沓而至,今年1~9月份销售收入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上缴税金840万元,同比增长218.7%;北方线缆公司产品成功打图三峡电站和奥运场馆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后,计划投资2亿元研制开发计算机电缆、航空电缆、通讯电缆、矿用防爆阻燃电电缆等系列特种产品,项目建成后公司年上缴税金将达到1500万元以上;河北金音乐器有限公司投资4.3亿元新建产品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及技改扩产项目,现已与德国握威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谋划了总投资1.51亿元的年产30万把电声乐器项目,项目投产后可新增产值3亿元,利税1500万元。
  
  扶贫农业缔造出产业“神话”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全县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1978年,全县粮食总产5.9万吨,棉花总产5吨,油料总产500吨,肉类产量496吨,农机总动力10.5千瓦,农机综合水平为20%。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200422吨,比1978年增长2.4倍,被国家核定为“产粮大县”;棉花产量达3595吨,增长718倍:油料总产量3513吨,增长6倍:肉类产量9088吨,增长17.3倍;农机总动力411136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
  武强县地处黑龙港流域、环京津贫困带,历史上旱涝灾害频繁。1985年、1994年两次被国务院列为革命老区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先后成功探索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链式扶贫”和“五化扶贫”等扶贫开发新模式。2007年,该县被确定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国家扶贫开发改革试点县,面对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该县对扶贫工作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思考,确立了以扶贫开发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工作思路,以扶贫重点村为对象,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调度、集中投放”的原则,强化交通、水务、电力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把资金集中到养殖小区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实施“畜牧富民”战略。在此基础上,打破投资主体的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制定投资扶贫项目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参与扶贫,极大地调动了非农企业和个体大户投资扶贫产

推荐访问:武强县 经济社会 三十年 大发展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