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作指导中引导学生求真求实]

  作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表达自己熟悉的事物,自己对事物认识和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分析能力,极为重要。
  文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要有内容,必须留心观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里“留心”是关键。不留心,对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会有意地去观察,在脑海里留下的各种事物的形象比较模糊,甚至根本没有印象。等到作文时,头脑空空,没有可写内容,自然要“咬断笔杆”了。学生若能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就等于他们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钥匙,各种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写作的“材料库”变得十分充实,作文时就“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怕写不好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重视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要用具体明确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要求我们在习作指导中,引导学生求真、求实。做到这些应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选“真材”在平时学生习作中,我们经常发现生编硬造的现象,如写助人为乐的事,不是帮助老人过马路,就是帮助同学补课;写刻苦学习的事,不是带病上课,就是下课在教室里钻研。内容雷同,选材相似。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对素材的积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到作文时,脑中空空无从下笔,只得抓耳挠腮,胡编乱造。为了打“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口”去问。特别是一些熟悉的事物,司空见惯的事物,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其中的新事物。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敏感,好奇心强,尤其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有较浓厚的探究兴趣,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直观具体,色彩鲜艳,形式新颖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些特点,我常常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观察范围,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所能理解和感兴趣的事物,如观察日出、日落、风、云、雨、雪等景象;鸡、狗、猫、鸭、鱼、虫等讨人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和不同的生活习性;各种花草树木的不同特征,以及一年四季的变化等。通过内容丰富的观察训练,激起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关注、热爱之情。对某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我常讲一些风趣幽默的小故事,或讲一些与观察对象相关的课外知识,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调动观察的积极性。另外,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抢凳子”、“扳手腕”、“贴嘴巴”、“丢手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或游戏,事先设计观察程序,布置明确的观察任务,使他们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感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用心去体验生活。如某地施工,挖了一条沟,搭了一块木板供人们通行,俩人在通过时因拥挤一人掉下沟,险些摔伤。对于这一件事,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建筑方来说,应设置警示牌,加宽木板;从行人角度来说,应文明礼让,互相照顾;从个人角度,应有安全意识;从政府角度来说,建筑施工首先应考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出相关预案。
  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平时积累的多,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如通过日记的形式,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即做到了材料的积累,也做到了资源共享。
  第二,动真情。在学生平时的习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无病呻吟”的现象,不知写这件事、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如写做一次游戏活动,像流水账一样;写游戏的步骤,像说明文一样介绍做游戏的过程,缺少真情实感。在这方面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平时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合作的愉快。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另外,在习作指导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要新颖,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选材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源泉活水,喷涌而出。
  第三,讲真言。这里的真言,是指朴实的语言。在平时的学生习作中,经常看到一些内容空洞的文章,虽然有一些华丽的词语,但缺乏实感。《穷人》一文,虽然语言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原因是作者能准确真实的再现当时穷人的生活环境,心里的矛盾。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学写法,“读”、“写”真正结合。另外,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修辞方法,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如表达天气热,可以用夸张的手法,“把大地都烤糊了”。可以用比喻的方法,“人像待在蒸笼里一样”。
  实践告诉我们: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它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更需教师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护这种可贵的兴趣,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如此。当学生脑中的积蓄越来越多,写作的“材料库”才会越来越充实,作文对他们来说,也就不再是一件乏味枯燥、令人畏惧的事了。

推荐访问:习作 求真 求实 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