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基础教育学院 论地方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脱节问题

  摘要: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关系应该最为紧密,然而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地方高师院校显得无所适从。这种状态的出现严重地阻碍了两者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促进地方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紧密衔接,必须要做到地方高师教育需坚守本业,强身健体,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同时基础教育应为地方高师教育提供机会。积极地推动“双进”工程,加强互动。
  关键词:高师教育;基础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74—0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大环境的引领下前进得很快,使得地方高师院校有些被动起来,导致了地方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呈现出脱节的状态。这种状态在阻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地方高师教育的发展。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就要审时度势地调整自己的培养模式,积极地与基础教育之间建立恰当的双向互动关系,确保两者都有良好发展的前景。
  一、目前地方高师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地方高师教育行动上表现出不积极,步伐落后于基础教育
  2005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牵制了地方高师教育,早在这次课程改革正式开始的四五年前,全国六所师范大学的课程研究人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掌握了当时的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情况。接着,在教育部指导下,十多所重点师范大学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为在全国启动、推动课改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后,地方高师教育才开始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开始调整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明显慢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
  2 地方高师教育在心态上孤芳自赏,与基础教育各行其是
  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倡导研究型与教学型相结合的模式,但由于对应用技术的追求过于强烈,虽然各类师范课程设置没有减少,但原本的师范性质正在逐步走向缺失。
  而基础教育在重点高师院校以及当地教育局的领导下,按照自己的步伐艰难地前行着,寒暑假接受着各类教育培训,与地方高师教育联系较少,对于有高师教育的学生来校见习或者实习,并不是非常欢迎,有的学校还拒绝大学生到该校实习,理由是影响了该校的教学进程。所以地方高师教育目前在教育实习基地的建立上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二、基础教育新课改后关于教师、课程、教材方面的转变
  1 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从数量转向质量
  高校扩招之后,毕业生的剧增,使得基础教育的师资趋于饱和,招聘教师的条件也随之提高,再加上地方教育系统实行招教考试,大量的研究生毕业后迫于就业压力也充实到基础教育当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从单一化转向综合化
  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其课程体系呈现出课程人本化、课程综合化、课程现代化、课程多元化、课程多样化等发展趋势,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化突出表面在三个方面:一是单科课程综合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活动课程;二是增加了综合课程,包括“综合理科”和“综合文科”;三是课程改革后增加了校本选修课程、技术、艺术等,从教师专业化的程度来说,不再是过去所说的各类专业对口的单一化问题,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科都要有较强的综合化和整体呈现的综合化。
  3 基础教育教师从教学型转向研究型
  新课改过后要求着教师的角色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即由教学型转变为研究型,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等,这些改变一方面源于社会的发展促使教师素质的提升,需要做一些研究性的课题,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源于新课改全面实行的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4 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式教学转向模块化教学
  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传统的课程设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要课程,形成了学科式教学,然而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教学面相对较窄;课改后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每学期考试次数将根据学生本学期研修的模块数量而定。
  5 基础教育教材内容编排从重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大变化是教材内容的改变。改革之前,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教材,重在知识的传授,以理论学习为中心。而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更多注重的是理论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三、促进地方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衔接的对策
  1 地方高师教育需坚守本业,强身健体,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
  地方高师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在努力往前赶的同时,一定要把服务于基层的教育任务放在首位。把高师教育在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不断做强,并与基础教育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使得理论能够不断完善,力争在培养出合格教师的同时,多关心基础教育的发展。
  (2)长期以来在地方高师教育中,存在着重知识培养,轻技能训练的倾向。新课改过后,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所以在加强原有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课程的学习的同时,要更多地增加教育类活动课程,如教育知识竞赛、“三字一话”竞赛、中学优秀教师访谈、中学生个案研究、学科课件的编制与开发等,从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
  (3)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专题教育还包括组织学生深入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了解新课程实验和实施情况,可以促使他们为实施新课程做好观念、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2 基础教育应为地方高师教育提供机会
  虽然随着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日趋庞大,引进的新教师大多来自名牌院校,但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短缺。比如,还有许多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学科教师数量不足,致使有的中小学不能开齐、开满课程。这就可以让地方高师教育给基础教育提供支持,选择部分优秀的在校学生去中小学作为教育见习性质给中小学生上课,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另外,基础教育也要积极配合高师教育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调查研究。
  3 积极推动“双进”工程,加强互动
  “双进”工程是指中学名师进大学课堂,大学教师进中学课堂,要找准着力点,加大实质性的合作。对于高师院校教师应该走进中小学教学一线,掌握基础教育状况,发现基础教育的问题,与中小学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指导中小学教师改进问题,提高科研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中的师德标兵、教学骨干要走进高师院校,为师范生作成长报告,为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担当指导教师,模拟教育教学情境,提高师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专业身份认同。“双进”有效地解决了高等师范教育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基础教育拓宽渠道,实现教师学习“终身化”,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它也是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的有效途径。
  地方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场教育改革使得两者之间出现了脱节,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发现了问题,及时解决了问题,两者才能都走得更好。当然,地方高师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与基础教育很好地对接,而更应该引领基础教育不断前行,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推荐访问:脱节 基础教育 高师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