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原因]人生的价值作文800字

  摘要:本文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实践之本以及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原因,并且提出,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要坚持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各种不良思潮,促进社会的和谐,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关键词:劳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到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视为一种天职,是评判一个人是否获得上帝恩典的象征。他说:“……但它(新教禁欲主义)不仅极其有力地深化了这种思想,而且创造了唯一对这种思想的效力具有决定意义的力量:将这种劳动视为一种天职、视为确定恩宠态度的最佳、到头来往往是唯一的手段的观念所产生的心理驱动。”[1]虽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流的人生价值评判标准是金钱价值标准,但是同样可以看出对劳动的重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金钱、权力和名利的追逐代替了对劳动的重视,很多人成天梦想着不劳而获,“官二代”、“富二代”、“啃老族”等新名词的出现,劳动的价值标准被模糊或消解,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需要深刻理解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原因。
  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专门阐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指出:“政治经济学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劳动决定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在人类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推动力,而且也是人类称其为人类的第一推动力。我们可以说,有了劳动才有了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所生活的世界,一切都是由劳动创造和改变的,劳动构造了人类生活的世界,人只同劳动相联系,只同与劳动相联系的世界相联系。对于人类生活的世界来说,一切都是劳动,劳动就是一切。劳动是人作为主体存在的标志,而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判标准,这是最基础的,最基本的一个标准,劳动的存在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一切的存在,没有了劳动,人类也就不会存在,也就无所谓人生价值的实现及其评价。
  二、劳动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劳动创造了人,而人只要不是抽象的“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人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3]只有社会当中的人才能够为完成人类幸福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者换个说法,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人类的劳动超越了一切动物本能的社会性质,实现了对自然改造基础上的保持自身存在的交往、沟通和繁衍。劳动具有社会属性,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自己社会的一切,包括一切社会关系。讲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本质,也就是讲人的本质是劳动,其涵义是一致的。既然劳动赋于人做人的权利,只有劳动才能得到人权。因此把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判标准,这是无可厚非的。
  三、劳动是实践之本
  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正是在劳动活动的基础上,才产生了人类的政治活动(实践)和文化活动(实践)。可以看出,劳动是实践的基本内容、主体内容,其他一切实践形式都是以劳动作为基础的。他还强调认识必须从实践出发,而最根本的实践就是劳动。所以,马克思作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马克思所说的现实性,是指劳动实践的现实性;所说是指劳动实践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但是,实践又是较劳动更为宽泛的概念,所以,既不能用实践代替劳动,也不能用劳动代替实践。因为劳动是实践之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劳动就是一切认识的终极检验标准。离开劳动,实践就是一个失去本质规定性的概念,就会成为抽象的形而上学实体,必然要滑到唯心主义方面去。
  人生价值的评价是一个过程,而且与人生价值的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们社会实践的过程。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价值,也在社会实践中确立了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人们社会实践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劳动。因此,劳动就是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离开了劳动,血统、等级、权力、金钱就丧失了任何价值,当然也不可能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了。人生价值的创造和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劳动才是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
  四、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劳动是人作为客体满足社会需要的唯一形式。即人作为主体,通过劳动,能创造物的价值和精神的价值,也创造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劳动还创造了人作为客体的价值,体现在作为客体的人的劳动创造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劳动是通往人生价值的桥梁。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挥,要实现人生价值,要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有通过劳动能力的发挥。因此,将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应该把劳动与贡献结合起来。一个人成功与否,要看他是否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而贡献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贡献可以分为对自我的贡献、对家庭的贡献和对社会的贡献三个层次,当你在为自我、为家庭做出贡献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你的人生价值也在不断地实现,并且随着贡献层次的提高,你的人生价值也在不断地深化。因此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创造人生价值,需要我们辛勤的劳动。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一点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关于人的本质活动——社会劳动的看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核心精神和根本要求。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劳动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是对中华民族勤劳精神的褒奖和弘扬,也是对好逸恶劳思想的批判,它要求人们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劳动和从事劳动,发挥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社会多作贡献。这不仅有助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引导和教育人们养成热爱和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摈弃厌恶和轻视劳动的剥削思想,而且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劳动积极性,调动一切创造活力和劳动力量,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二十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3月,第一版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第一版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推荐访问:浅析 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