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人生观的对策建议

  在当今世界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种“软实力”的网络文化不仅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还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和实践形式。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给大学生科学人生观的形成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对于帮助大学生化解困惑,坚定信念,形成科学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双重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载体,不仅有利于广泛传播思想领域的“精神旗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而且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覆盖面,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所以,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积极影响。
  (一)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当代社会,网络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它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他们时时处处关注的重要媒介。当前,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和特殊的“数字符号”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容,扩展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了大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网络中的“红色文化”不仅可为广大青年学生所共享,而且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为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其二,为大学生认识人的本质,了解现实人生拓展了新空间。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网络文化从根本上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日趋淡化,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对大学生而言,网络空间有利于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领悟人的“类特性”“类生活”等,从而有利于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真正领会人的本质是现实化了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最终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科学人生观。另外,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也为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判断创造了新条件。
  但从根本上说,网络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外各种思潮、思想在相互摩擦、碰撞的过程中,逐步与网络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面临“西化”风险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它融图、文、声、像于一炉,集报刊、广播、影视、动画为一体,以其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由于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民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文化产品,它往往会充当西方国家瓦解中国青年学生意志和价值的“工具”。某些西方媒体本着“摧毁一个民族,从舆论开始”的企图,假借“民主”“自由”“人权”的外衣,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以此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弱化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文化帝国主义”“网络文化霸权主义”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极大冲击,导致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不稳、徘徊不定,甚至面临被腐蚀的危机。
  (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面临“多元化”侵蚀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观念更新、文化交融的新时代。西方文化殖民主义者利用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公开性、全球性特征,大肆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论”向我国推行,这些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创造,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面临“多元价值”的腐蚀。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
  (四)大学生道德人格面临“虚无化”可能
  网络文化的公开性、平等性既满足了大学生独立行为、平等相处的向往,也满足了大学生自由表达意愿的心理需求,然而,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形式多样,既有主流、高雅、正确的信息,也有边缘、低俗、错误的,甚至灰色、黄色、暴力的信息。大学生既是网络文化的消费者、接受者、传播者,又是推动其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网上交友”“网上色情”“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人际关系疏远、交往能力下降、道德判断力削弱,直接造成部分大学生网民道德人格的滑坡,甚至有缺失迹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网民树立科学人生观的价值导向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是坚定大学生网民理想信念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最根本、最高层次的,具有统治功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3]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国际环境中,大学生成为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要战胜这种“无烟战争”,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化,推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网上传播,进学生头脑。历史与实践证明:“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4]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彻底划清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网络文化各领域,是引领大学生网民有效抵御多元价值侵蚀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对当代中国而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这一核心价值追求帮助大学生抵御多元价值的侵蚀显得尤为重要。它既可以从根源上强化大学生网民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使他们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个人理想内化为行为动力外化为人生实践,还能使他们把自我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人生奋斗目标。
  坚持以“两种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生动活泼的网络舆论氛围,是健全大学生网民道德人格的动力和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激发人民锐意革新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抵御各种腐朽、错误、颓废思想的尖锐武器。以“两种精神”和荣辱观为动力和基础,塑造高尚的“网络民族精神”“网络时代精神”和“网络道德品行”,是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应有之义。利用报刊、广播、影视等媒介,开展网上榜样示范、先进典型等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网络舆论氛围,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网民树立自觉意识,远离垃圾信息,走进“红色网站”,更有利于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健全人格。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网络文化的思想根基,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的理论精髓,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网络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应对挑战,化解矛盾,是时代的呼唤和永恒的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1-10-2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6.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02-19.
  [4]江泽民.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论关键在党[N].人民日报,2000-03-07.

推荐访问:人生观 网络文化 对策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