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的语境运用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情感真挚,千百年来为人们传唱不衰。古典诗词贯穿于整个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每个学期,数目超过100首,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基于古典诗词文学功能和审美特点,兼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大小考试不轻的分量,众多一线老师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上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体现在考试上,涉及该部分的内容学生得分率非常之低,古典诗词阅读教学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
  古典诗词阅读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古典诗词本身年代久远,学生没有直接相关的情感体验;其次,在古典诗词考查时要求准确记忆,要求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鉴赏和评价,难度较大;第三,传统的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缺乏语境意识,很多古诗词教学内容片面,教学形式单一,相当数目的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空泛肤浅,停留于机械记忆。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境的理论分析,寻找语境理论和古典诗词教学的关联,探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语境进行古典诗词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语境就是指语言表达时所处的情境。它包括表现为言语的篇章、段落、句子和词组环境以及不表现为言语的主客观环境,如:创作时的社会环境、读者对象、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意图、心态及思想观念。“语境意识”就是指语言的感受者自觉地把某些语句或篇章的语法意义(指字词典和语法规范中列定的意义)与以上的这些语境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揣摩,以期确定或感悟到它的语境意义的心理倾向。
  运用语境进行古典诗词阅读教学,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首先,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而语境具有匹配、定位、定向、填补、生成和预测的功能,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就能做到纠偏、高效和解释。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陈望道说:“我们遇到积极修辞现象的时候,往往只能从情境上去领略它,用情感去感受它,又须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上去推究它,不能单看辞头,照辞直解。”
  其次,语言学的习得理论认为,母语习得是在母语环境中进行的,母语环境具有熏陶、感染和示范的作用。与母语环境建立联结,充分利用它的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才能保证母语的有效习得。如果本身和母语环境联结较弱,而习得过程中又得不到强化,那么母语习得会迅速衰弱。教育学家迈克尔·富兰说:“一致性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决分散、不一致的问题——关联性是关键”。而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与语境建立联结并保持精确联结也是关键。所以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境,才能保证教学有效高效。
  二.运用语境进行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
  运用语境进行古典诗词教学,其使用范围广泛,无论是背诵还是默写,无论是鉴赏还是运用,都离不开语境分析。运用语境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策略如下:
  (一)利用言内语境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
  言内语境指的是表现为言语的内部语言环境,在古典诗词多表现为炼字、修辞、上下文环境。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利用言语的这些内部语言环境。
  1.运用“炼字”语境。
  中国古代诗人特别讲究语言的锤炼,他们“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随风潜入夜”中,一个“潜”字写尽了春雨绵绵、悄临人间的情态。“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境界全出”(王国维语)。赏析古典诗词势必要在古典诗词的诸多精妙用字上做停留,“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透”出了“虫声”的力度,“透”出了生命的动感美,“透”出了幽寂之中的勃勃生机。“劝君更尽一杯酒”,“更”是劝出了朋友之间深厚真挚的惜别之情。
  2.运用修辞语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噫吁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诸多古典诗句还喜用比喻、夸张等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地展现了诗歌形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达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赏析古典诗词自然不能忽略这些诗句中运用的修辞和修辞的作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此艰难,千树万树的“梨花”那样明丽,不尽春水有不尽哀愁,千尺潭水是千尺深情。
  3.运用上下文语境。
  在现代语境学看来,上下文语境具有制约和解释功能。在诗歌阅读中,上下文语境可以运用于诗歌的炼字,诗句的赏析和诗篇的鉴赏。如: “青山”与“绿水”相对,自然就不会有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错误记忆。知道了“明月别枝惊鹊”也就知道了后面是“清风半夜鸣蝉”。“上下求索,左右勾联”(余映潮语)尤其有助于诗歌鉴赏: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时,对应前文的“春潮带雨晚来急”,就能品出舟子的悠闲自在;读后面“征蓬出汉塞,归雁洛阳边”就能明白前面王维身为朝廷大员,前往边疆慰问时为什么却轻车简从;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前文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也就明白落红何止是落花。
  (二)古诗词阅读教学中言外语境的策略
  言外语境指非语言因素语境,古典诗词的言外语境包括历时性语境,共时性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读者认知语境。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这些语境,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历时性语境,做到知其人论其世。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学诚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利用历时性语境,做到“知人论世”,既是阅读欣赏古典诗词的前提条件,也是有效阅读古典诗词的一种基本方法。读曹操《观沧海》,不了解曹操生长的年代,如何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平定中原统一天下的伟大的政治抱负?读陶渊明的《饮酒》,如果不知道陶渊明将官场视作罗网,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志趣,又岂能真正品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推荐访问:语境 古典诗词 初中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