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 当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和政府行为探析

  摘要: 文章分析了加入WTO以来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体育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并解析了中国政府在当下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行为角色。   关键词: 体育产业发展政府行为
  
  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融入世界大潮已是大势所趋,其正日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战略咨询机构誉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我国体制转轨和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当前体育产业还不能完全脱离政府。把脉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有着较为明确的现实指向。
  
  1.入世后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
  体育产业是以体育为支撑点形成的基本产业和围绕着推广体育的活动过程,推销企业产品或企业服务或企业知名度而形成的体育相关产业。[1]它既包括人们通常对产业领域划分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又包括第三产业――服务业。
  1.1.1体育制造业可获利
  体育产品制造业包括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和饮料制造等。加入WTO,实际上是通过关税减让,取消非关税壁垒来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从而使我国进入广阔的世界性的低税市场,这就使得我国体育产品制造成本降低,进一步提高服装、鞋帽、体育用品等体育产品的竞争力。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对累积81项的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体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扩张。
  1.1.2体育服务业能发展
  加入WTO,国内的体育产业加速了与发达国家体育发展的联系和合作:国内以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为代表的职业联赛具有国际化的特征,与国外俱乐部就运动员、教练员转会问题交流频繁,提高了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也激活了竞赛表演市场。外国优质服务业的进入,促使我国原本受到高度保护的体育服务业采取措施提高竞争力。同时,在与他国服务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可还以借鉴成功的体育产业模式,学习经营和管理经验。
  
  1.2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
  1.2.1体育产品业优胜劣汰
  在脱离政府保护而进入自由市场竞争后,体育产品业也进入优胜劣汰的行列。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内商品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一些质次价高的产品将被自动淘汰,加上我国体育用品的进口关税为15.7%,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关税的7%,使得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1.2.2健身娱乐市场形势严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健身、健美市场风靡全球,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场地设施还是在服务水平、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技高一筹。由于体育经费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部分娱乐场所定位不当、经营管理紊乱,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营业。同时,随着人才自由交流机制的形成,国外专业技术人员在提高我国制造、服务业水平的同时,也抢占了该领域的就业位置,使我国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2.体育产业和政府的关系
  
  2.1体育产业和政府关系的理论探源。
  体育产业和政府的关系,实质上是一个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活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经济学说史上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焦点,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存在失效。由于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政府也有了介入的前提和必要。但政府的介入又是有条件的,它只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内介入其中。
  
  2.2体育产业和政府关系的实践经验。
  从20世纪以来各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道路来看,各国政府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其实施干预,只不过各国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阶段和客观国情不同所实施的干预强度不同。他们通常由政府的宏观经济部门来统一管理和调控体育产业,运用法律手段对各类体育经济关系进行调整。
  
  2.3我国政府介入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从体育产业的性质和在我国所处的阶段来看,强化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职能是必要的。首先,我国体育产业尚属幼稚产业,需要政府采取适当措施来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快速、茁壮地成长;其次,我国的体育市场目前正处于总体上由政府垄断和局部的无序竞争的状态下,受到体制障碍的制约,职业体育和商业体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和平等的发展机会;最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主要以国有经济为主,主导经济的不可能完全是市场,还需通过宏观经济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共管。
  
  3.当前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行为剖析
  
  计划经济观念残余、双轨制路径依赖、制度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原因造成当前政府职能存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缺位、市场秩序维持上的缺位、经济活动中的错位等现象。因此,体育产业化发展必须依赖政治体制改革的宏观供
  给和产业发展形成的动力等条件的完善得以实现。
  
  3.1制定体育产业保护政策。
  为了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我国政府必须制订中长期计划,使其有步骤、有秩序地开放,引导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如体育建筑业,可允许成立合资的建筑服务公司,但必须将外国股份限定在半数以下;允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流动,但仅限于高级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对我国尚属空白或“幼稚”的体育项目,采取积极政策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现阶段,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社会需求较大,并且有广阔的前景。体育健身娱乐业投资少、收益快,可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体育用品制造业吸收就业比例大。因此,政府应当确立这两个部门的优先发展政策,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3.2政府埋单:体育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陆续获得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比赛的机会。政府可利用兴办大型比赛的契机进行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而后以较为低廉的价格租赁给职业体育俱乐部使用,这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此外,政府还可主动出资进行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同时,最大限度地将已有的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我国目前各级各类体育场馆开放太少,以上海为例,见表1),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培养消费群体,并促使大众体育得到发展。
  
  3.3努力发展区域体育产业。
  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体育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发展体育产业应以城市为重点。经济发展快的城市,体育发展相对也快,应把这些城市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区域来抓,形成不同城市、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产业。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从本地区出发,根据区域人口的现状和不同消费的结构特点,深入而细致地研究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性、体育消费习惯和消费层次结构,调整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结构,刺激当地体育消费市场。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尚年轻,人们的观念比较模糊,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准入机制,必须加快推动区域体育资源向体育产业转化。
  
  3.4培养体育消费市场。
  没有体育需求,就没有体育消费;没有体育消费,就没有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实人口总数是一个绝对数,关系到体育产业命运的则是体育人口数。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它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反映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为: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199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仅为15.46%,与我国的总人口数相差很多,但市场潜力很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培养体育市场是一项迫在眉睫而有效的任务。
  
  3.5建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规划。
  3.5.1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但是却在特定时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等一系列国际大赛中陆续取得了令国人扬眉吐气的骄人战绩。当竞技体育进入市场后,很多虽在奥运会之列但缺乏观赏性的项目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为此,我国政府应创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利用额外补贴等手段扶持非广泛流传的体育项目的从事者,使所有项目都能正常、正规地发展,顺利完成“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
  3.5.2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技术、知识的载体是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政府要加大对体育和体育产业科研的投入,加强对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体育市场人才的素质。我国高校的体育专业普遍缺少体育经济和体育管理的课程,缺乏体育市场方面专业人才的师资和培训,对此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注重人才交流、优化配置,积极吸收国外和体育圈外人士,为我们的体育管理队伍输送新鲜的血液。
  
  4.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加入WTO后,作为“幼稚产业”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利用这5―10年的保护期,加大对体育产业扶持和管理的力度,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平稳发展,满足大众和其本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明.体育产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2.
  [2]刘宏.对地方政府扶持发展体育产业的建议和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罗建英.入世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商业研究,2002,2下半月版.
  [4]李萍,等.论市场和政府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VOL 23,(2).
  [5]杨仁争.体育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OL25,(3).
  [6]汪元榜,鲍晓明.政府与体育产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VOL18,(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探析 体育产业 我国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