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在语文积累中丢失生命的本真 为什么说生命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教育学生积累字词,积累名句,积累诗词歌赋,积累阅读技巧,积累读书心得,积累写作技巧,积累生活体验……我们殷切期待学生厚积薄发。
  但是,直到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有的学生积累了很多东西,然而不是很快遗忘得无影无踪,就是在关键时候不能灵活地应用,或者在表情达意的时候言不由衷,丧失了那种来自生命的真诚和激情,丧失了对世界和生活的洞察和明悟。
  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语文教学是不是就是记诵之学?是不是就是满足于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搜罗和占有?学生在痛苦地积累之后,是不是一定会羽化成蝶,翩翩翱翔于文学和思想的天宇?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后,是不是丢掉了某些可贵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尼采所说的隐喻:“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三十岁上山,历十年下山而变成一个孩子。”“经过精神三变,具有创造性本能的孩童成了‘查拉图斯特拉’似的思想者,他成为超人内在意蕴的最终隐喻。孩子是尼采克服虚无主义的希望。”[1]“孩童是天真而善忘的,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旋轮,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神圣的动作,一个神圣的肯定。”“为了创造的游戏,生命需要有一个神圣的肯定:此刻精神有了自己的意志,世界的流放者乃又重回到自己的世界。”[2]这里尼采给我们出示了一个人成长为超人的模式,那就是找回童年的梦想,发展儿童般的新生和创造本性,复归儿童般的无畏和纯真。
  一
  老子曾言:“抟气致柔,能婴儿乎。”[3](72)“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4]李贽明确地提出“童心说”……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在语文积累的过程中,是否丢失了儿童那生命的本真呢?
  老子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5]“为学日益”即是说学习知识要不断积累,日益完善,形成丰富的知识系统。而“为道日损”是指从主观、客观等方面将精神自由生成过程中的障碍一一剪除,以期“我”与自然的沟通便捷,与道合一,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状态。
  如果只是“为学”,能够增长知识,但同时也会添加“有为”的不自然心态,丢掉本来智慧的光明,从而虚伪百出,忧烦自己和别人,难以真正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幸福。语文教学的积累学习,应是“为学”与“为道”相辅相成。在为学的同时,千万不可丢失了我们对生命本真的坚守。“为学日益”,同时又要“为道日损”,抛弃我们在日常积累中对这种积累的知识的权威迷信,砸碎我们束缚生命本真的枷锁,丢掉我们在积累中可能形成的虚伪和做作,葆有对世界真善美的敏感和好奇,葆有智慧的个性思想和创造性,葆有对真善美的真诚共鸣和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
  为什么有的“厚积”却不能“薄发”呢?这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语文积累的表面化、功利化,而忽略了对语文积累纵深层次的开掘和转化。或许,当学生的语文积累真正与学生的生命本真发生共鸣,真正与学生对宇宙人生奥秘的追寻相关联,真正与学生情感思想的成长需要相契合,才会真正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转化为学生精神生命的营养。
  封建时代有不少人将《四书》《五经》记得烂熟,但就是不解其意,更无个人独特见解。这样的积累再多,也只能成为头脑中的信息垃圾,而不能转化为智慧的结晶。多少这样的“饱学”之士最终成为泛黄史册中的一粒可悲的烟尘!我们不能忘记迂腐可笑的范进之流,鲁迅笔下孔乙己式的读书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最终毫无用处,乃至落了个可悲的下场。倘若生命的本真已然丢失,精神之树必将衰颓。
  毛泽东一生酷爱阅读与文化积累,他的阅读积累总有一颗跳动着的热诚的心,总是联系现实生活、中国实际,重新审视、思考,“重估一切价值”,总是把阅读积累与自己的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结合起来。相反,毛泽东如果只会像赵括一样熟读《孙子兵法》,而不能创造性地加以理解和运用,甚至只把阅读积累当成自己升官晋爵的敲门砖,丢掉了一心为民、为信仰的本心,那么又岂能成长为一位大智大勇、心怀苍生的政治家?又怎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最终的胜利?
  由此可见,语文积累必须和学生的人生思考、文化品格的塑造、有关自然社会的洞察乃至理想、信仰、追求密切联系起来。
  二
  那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积累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其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鼓励生成性的积累。积累的内容应该精选。我们应该精选古今中外优秀的文章,尽量让学生汲取上乘的营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生成性地完成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一堆文字垃圾。首先,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由于大脑没有进一步深入加工,而会很快被遗忘。有的学生,今天学习了,过两天就忘却了,造成了时间的巨大浪费。其次,死记硬背积累的东西,不能够很好地加以应用。有的学生虽然会背诵,但常不能够把字写正确,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深刻理解它的意思,只是记住了它的发音,于是就想当然地加以“发挥”了。最后,死记硬背积累的东西,会成为学生大脑中的信息垃圾。由于不能理解,不能应用,学生思想很容易形成教条主义,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而会淤塞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创新思想的巨大障碍。
  我们应该让积累成为智慧的火种,让积累的东西熊熊燃烧成为学生生命的智慧火炬,照亮灵魂的暗夜,照亮回归精神家园的路途。
  其二,语文积累是一个长期工程,切不可用强功利性让语文积累成为痛苦的回忆。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这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痛苦。这是对学生积累学习的一种误导,定然让学生对语文积累不胜其烦,从而在心理上排斥语文积累,使积累流于形式而难以获得真知,而且难于转化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的有趣的积累方式,以及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三,积累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联想和想象,使积累走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积累的东西变成学生活生生的知识或体验,才能将这种积累逐渐转变为学生深层的积淀,从而成为学生阅读写作应用的源头活水。任何知识都不是现成的,学生在积累学习时,都必须重新在头脑中进行建构,而不是机械的现成知识的叠加。
  其四,语文积累中,老师首先要重视积累,并加以文化思想、哲学、文学、社会等面的梳理和联系,并融会贯通,然后点拨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积累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成长、与学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升华、与学生思想的开掘和飞跃、与学生的深沉的生命体验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深沉的生命精神需求层面上加深积累的厚度。
  一言以蔽之,莫在语文积累中丢失了生命的本真。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积累中体验生命激情的喷薄,体验世界生生不息、文化的辉煌灿烂,葆有生命那片素朴的真善美,摈弃一切浮华和虚伪,“像一群怀乡的仙鹤,夜以继日地飞回它们的山巢”(泰戈尔语),飞向精神的家园,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审美人生的一片无尘的蓝天,让生命的本真自由诗意地飞翔。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重建价值之维的“儿童”隐喻解读――尼采“超人”论与李贽“童心”说之比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57.
  [2]尼采著,余鸿荣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C].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23.
  [3][4][5]王强.《道德经》新研[M].北京市:昆仑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本真 丢失 语文 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