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唱反调的孩子明事理】 妹子唱反调,不理你

  摘 要:在许多成人眼里,以往一向懂事、乖巧的小学生一旦进入青春期就变得不听话了,喜欢与成人唱反调。无论是外向暴怒型还是内向沉默型的孩子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由于学生本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促使这些青春期的小学生长期处于对抗阶段。通过自我免疫法、情绪转移法、换位思考法、沟通理解法、活动充实法等有效方法,让爱唱反调的孩子能正确控制自己的逆反情绪和行为,学会明事理,做个与人和睦相处、快乐健康的青少年。
  关键词:小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青春期的小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其最大特点在于生理上迅速成长、急剧变化,由此带来心理发展的动荡性、矛盾性、叛逆性等。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成人感的产生而带来青春期学生谋求独立的需要。他们希望从父母、老师及其他人那里获得自由,追求独立的自我,追求平等,希望成人把他们看成“大人”,凡事渴求自己有决定权,想摆脱成人的控制。于是,在许多成人眼里,以往一向懂事、乖巧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什么事都会与成人唱反调。
  一、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
  1.外向暴怒型
  面对不愉快或心情不畅时,外向型性格孩子的逆反表现往往是暴怒型的。成人或别人的意愿是他们反抗的主要导火线。在此类孩子的认识世界里,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意愿。他们会当面用言语顶撞以简单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有些甚至表现为行为暴力,如甩门、砸物等。此类孩子的人际交往较直白,同学关系紧张,接触面较小。在同龄人眼中是爱耍性子不受欢迎的同学,在家长和老师眼中是不听话、较反动的孩子。
  2.内向沉默型
  与外向型性格截然相反的内向型性格的孩子,他们因为长期处于一种以个人独处为中心的内心世界,许多想法和意愿都是深藏心底,不喜欢与人交流。面对家长、老师和其他人的一些过高要求,他们的逆反行为表现为表面上不作强烈反对,勉强顺从行事。但内心是极为不满的,表现得比以往更沉默寡言,更喜欢一个人独处,更不愿主动参与各类家庭聚会或集体活动,总是找出各种借口避而远之。因为保持沉默,让内向型孩子更不合群,更找不准自我,更得不到个性的张扬。在同学的眼中是不喜欢和人相处的“独行者”,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是“沉闷的孩子”。
  二、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1.自身因素
  青春期的小学生随着体形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让他们初步找到了一种长大成人的感觉,力求得到成人所特有的一些自由和权利。但由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此类孩子又达不到独立处事的果断性与正确性。于是,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矛盾中就产生了一定的盲目随从性和多变性。再加上虚荣心、自傲自大以及个人中心主义的出现,都是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2.家庭因素
  青春期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长辈和下一辈之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心理过程。当代的家庭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可以理解。但就因为这样,一些家长的关爱方式就产生了一定的偏移。
  过分的溺爱促使孩子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乐主义。一旦父母认识到孩子已长大成人,想让自己喘口气休息一下,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各种问题的时候,“小大人们”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慌乱应对,以至于出现各种反抗情绪。过高的期望,让本身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压力倍增。父母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完全寄托于下一代。在父母整日的严加管教和苦口婆心下,此类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会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反抗情绪的爆发。
  3.学校因素
  进入青春期的优等生,平时听到的是教师的表扬声,看到的是同学尊崇和羡慕的眼光,以至于经不起一点挫折,一旦有老师或学生指出其短处心里就难以相容,对立情绪陡然而生;也有的学生自恃成绩好,思维敏捷,在与学生相处时表现得争强好胜,倔强不服输。如果有同学稍超过自己一点,就显得极不高兴,与之形成对抗。
  而那些进入青春期的所谓学困生,因平时的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不够理想,大多时候是老师批评、教育的对象,是同学不太喜欢交往的人选。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这些孩子总是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抗情绪和逆反行为,找各种机会表现自我。要么,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出意外举动,让老师和同学注意自己;要么,课外制造小纠纷,逞“英雄”,让老师和同学忙个不停……学校作为小学生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其存在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青春期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4.社会因素
  当今的社会通讯发达,各种网络、媒体宣传比比皆是。而进入青春期的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些成人化的娱乐信息和网络游戏自然成了部分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最爱。这在家长、老师和其他成人眼中是最容不下的举动。因此,许多成人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进行干涉和阻止,让此类孩子完全处于被监视和失去自由空间的状态。于是,各种新的家庭矛盾和师生紧张关系也会因此而激化。有的孩子用逃学的方式进行反抗,有的甚至会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彻夜未归或离家出走。
  三、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对策探究
  1.自我免疫法
  帮助小学生认清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危害,养成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是防止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有效办法。
  (1)开设适量的青春期知识课堂,帮助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耐挫能力,增加学生的自我成长经历。
   (5)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学会辨别是非、美丑、真伪、善恶,懂得坚持正确意见,抵制不良影响。
   (6)教会学生在遇到烦恼、苦闷时,坦诚地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求得理解与帮助,遇到表扬或批评时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诱惑要学会自控,努力使自己保持开朗和愉快的心境。
   2.情绪转移法
   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进入青春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但因为此时的他们极易敏感,一不留神,就容易发泄不满情绪。因此,当青春期学生正处于抵触情绪时,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急于下定论,更不要采用下压政策,以致“火上浇油”。此时,采用“冷处理”,及时引导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感兴趣的事物上。如可以让其好友出面了解情况,或是继续开展正在进行的学习、娱乐等活动。在不动声色中摸清情况,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同时,结合当时环境和学生本人的特点,寻找适当的教育方式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换位思考法
   “将心比心”这是许多成人在遇到生活考验时,常采用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面对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孩子,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当许多教育、讲解无效时,可适时地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尝试换位思考。比如让孩子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自己零花钱的使用、学习成绩的争取、外出玩耍的守时和基本礼节等。每当孩子们能习惯地采用这种处事的方法时,相信许多小纠纷都能迎刃而解了。当然,作为家长和教师,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应该蹲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思考和分析问题,用孩子的心境去感受、理解,相信也会找到一种更恰当的解决方式。只有站在不同的立场,心中有他人的时候,才能让彼此相处得更融洽,更和睦。
   4.沟通理解法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只有感到你与他心心相印,情感交融,他才可能接受你的教育,才能有效地克服逆反心理。教师和家长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但这种威信是站在与孩子人格平等的角度上,去审视和引导孩子,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去影响孩子,既要让孩子佩服你,又要让孩子走进你的心灵。
   在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创造机会,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忘年交”。除了可以用谈话直接的话题介入,还可以用书信或纸条的方式进行彼此观点的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们一旦碰到解决不了的事,他就会首先想到你这个好朋友。
   5.活动充实法
   进入青春期的小学生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处理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观性,对抗和逆反情绪产生的几率也会更大些。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喜爱集体或个人活动的这一特性,有意识地组织各种娱乐或竞赛活动,让青春期的孩子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专长,找到自我价值的闪光处。比如,组织爱老敬老活动,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各种文艺才能比拼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能以更高的热情和态度积极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快乐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参与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2]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3]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平常家教得失录[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0.
   [4]卢勤.卢勤谈如何爱孩子[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5]李百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9.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

推荐访问:唱反调 事理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