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策略与移情式教学设计并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探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抛锚式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移情式教学设计能够超越抹杀学生情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二者分别解释,并结合一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给出二者应用的具体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抛锚式;移情式;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21―05
  
  引言
  
  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我们在网络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尤其在Web 2.0出现以后,我们成为了知识的缔造者和分享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为实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学策略的不断提升为实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以前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而应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使我们从以前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从以前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教育,真正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体验。抛锚式教学策略给学习者设计一个真实的问题,从而很好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移情式教学设计又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在本文中就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案例简单介绍它们的应用。
  
  一 抛锚式教学策略
  
  早在1929年,抛锚式教学的思想雏形就出现在有关的教育文献中(White Head,1929)。自从1984年起,美国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后开展了惰性知识项目、Logo项目和动态评估项目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抛锚式教学策略[1]。
  所谓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技术虚拟的情境中)运用情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这种教学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获得知识的,而是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搭建脚手架,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和其他同学协作,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而且在情景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被确定了。可以看出,这个核心要素是“锚”,它指的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创设问题所依靠的故事情节,学生的一些活动都要围绕它来进行。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结构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 移情式教学设计
  
  移情式教学设计是21世纪之后才逐渐兴起的,是在移情式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7年,哈弗商学院教授Jeffrey F.Rayport和Dorothy Leonard-Barton在《来自移情式设计的革新火花》一文中首次提出移情式设计这一概念。2002年,Maish Nichani在《移情式教学设计》一文中首次提出移情式教学设计这一概念。
  移情是理解的心理过程,使自己与他人之间暂时消除了心理隔阂,在情感上理解别人的经历和感受[3]。移情式教学设计是指“设计小组对学生的世界产生移情”,具体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人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移情性体验,从而更加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学生,设计出更好的满足学生需要、更切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4]。
  移情式教学设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形成的方法暂时还不多,主要有观察法、角色扮演和构件设计共同体这三种。对于设计方案也是灵活多样的。而在各个实施方案中,由于观察法的许多优点,它的实施方式是应用最广的,也是最基本的。主要分为五个环节:观察―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头脑风暴―问题解决模型开发。
  
  三 抛锚式教学策略与移情式教学设计并用于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而是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阶段。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坚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这三个原则。个人认为将抛锚式教学策略与移情式教学设计相结合,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实现课程任务的完成,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原则,而且可以更好地在关注学生各自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下面简单地介绍如何将抛锚式教学策略与移情式教学设计并用于课程教学中。实施步骤如下图1所示:
  
  在此,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解决》这一课为例,针对上面的过程图,逐一进行分析:
  1 观察(学生特征分析)
  观察者到课堂中去观察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真实状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表情,从而分析出个体的隐形需求,对他们移情性体验。观察者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细节动作,接纳学生与自己不同的行为和观点等。当然,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有多方面的才能,我们不可能是设计学、教育学、心理学、媒体技术学等方面的专家。但是,只要我们真的投入,认真对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一定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
  现在,电脑的普及率很广,学生对电脑多少都要懂一些,教师通过上计算机课,观察学生的语言,表情,操作技能或者通过一些测试等,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课下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风格。耐心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任何细节都不要错过。
  2 数据收集和分析并确定学习需求
  数据收集指的是通过多个感官,借助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真实地记录学生的行为、表情。收集数据一定要全面,观察者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信息。所收集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可靠,是真实状态的表现。通过平时课上和课下的观察,详细地做好记录,分析记录情况,知道学生想学习什么,知道学生的希望值和现状,从而确定学习需求。
  数据分析指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核实、校对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信息的性质、问题、现象等分类。最后,分析出学生潜在的真实的需求。
  教师通过课下观察,观察到学生经常使用U盘,但没有养成定期杀毒的习惯。每次上信息技术课程时经常不知道对电脑查毒、杀毒。但是对中病毒后的电脑又有急切想解决的欲望。针对以上情况,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解决》这一课调到整个教学内容的前面。
  3 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了解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①什么是计算机病毒?②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什么影响?③计算机病毒都有哪些特点?④如何防治与解决计算病毒?
  4 确立目标
  当然,我们知道在初等教育中,学校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已经由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确定,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在国内现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没有升学的压力,更能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移情式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观察,从学生的一些细节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看到学生的隐性需求。在如今,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重要,只有人性化的教育,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才符合未来发展教育的趋势。教师在移情体验观察中了解到学生急切想知道的内容,结合课程标准所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如表1:
  
  5 情境创设
  这是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5]。如何来创设呢?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实例,创设案例情景,不断设置问题,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创设社会情境等等。
  在此案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展示一个被病毒感染的U盘。教师将U盘插到电脑上后,打开U盘,学生们观察到U盘里面没有任何内容,教师再点击U盘属性,学生可以看到U盘里面的所剩空间很少,这些说明U盘里面存在内容。此时,学生见到这样的矛盾,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渴望。
  6 问题确定
  教师在学生进入学习求知的状态下,让学生能够找出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主体内容,选出的这个问题就是“锚”,这个环节也就是“抛锚”。
  教师通过U盘感染病毒的这个实例提问:通过U盘的属性我们可以知道U里面应该有文件,可是我们为什么打开U盘后看不到任何文件呢?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教师将锚抛出。
  7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也就是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去解决,比如知道为了完成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需要的知识点;知道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获取信息与资料;知道如何评价信息等。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从哪里获取相关信息等。
  此例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对所确定的问题进行解决。期间,学生得到任务后,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可以从索引或目录中找到与研究主题关键词相关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站搜寻引擎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8 协作学策略设计
  协作学习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来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此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可以讨论,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小组,而且时刻说出同学们的进度。这样,小组之间可以产生竞争。在此,教师为了学生更快地锁定目标,可以提供以下资源:
  
  9 评价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的评价是审视建构过程的镜子,反映了学习者动态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创设的学习环境[6]。当然就不能简单只包括结果的评价,而应该也包括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设计出一定的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分小组进行作品创作,依据老师提供的素材以及自己搜索的素材,反思和调整作品的制作过程。最后把各种素材进行集成并完成作品,并做自我完善。期间相互讨论,明确设计思路和方案,并做好记录。把集成的作品通过FTP发布到校园网WEB服务器上,互评。
  在此例中,包括自我评价,以及班内互评等环节。自我评价指各个小组根据前面的创作过程实际填写表格。班内互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浏览发布在校园网上的学生作品,根据“评价表”给其他小组的作品打分,并发布在BBS的“学生作品评价“中。指导学生填写表3“活动成员监控表”和表4“活动总结评价表”(作品评价)[7]。
  
  
  三 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将抛锚式教学策略运用到移情式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情境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一定要处理好情境创设和教学的关系。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过程,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创设出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情景。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追求最新科技和设备,而应该在性价比较高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媒体。通过情景的创设,将问题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
  其次在问题的确立这一环节中,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说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确定的问题必须要紧密地上连情景(即必须要很自然地从情景过渡到问题),下接将要学习探索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不能太多,否则学生都不知道围绕哪个问题进行探索;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和太易,太难会使学生发生思维障碍,而太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探索的必要,提出的问题最好是真实的事件,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感染力,因为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8]
  再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策略,每种教学方法有其局限性,如抛锚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使用不当,会影响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采用某种单一教学策略,针对具体教学任务,可以将两种以上的方法合在一起,灵活运用[9]。所以,我们可以将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于移情式设计当中,当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 结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应当明确的是,基础是多种要素的整合,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素养,不单纯是知识和技能。[10]“抛锚式”教学策略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人的认知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11]。在这样的策略指导下,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同时学生也一直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意义建构的地位。
  移情式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体验以及个体差异等,是一种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方案。它要求教学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用学生的眼光来设计教学,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将二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个双主的思想。师生、生生之间协作和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求学与教的意义与关系的重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析自然之理,判人生之美” [12]。
  
  参考文献
  [1] 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
  [2] William R. Booth.Anchored instruction.[DB/OL].
  
  [3] 刘建华.交互式课堂中移情现状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31(4):57.
  [4] Maish Nichani.Empathic Instructional design[J].Instruction Design,E-Learning and Educational.2002.
  [5][12]吴应荣.情境创设―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J].中国教师,2008,(77):22.
  [6] 丁怀宇.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江苏教育研究,2000,(3).
  [7] 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石柱乾.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J].广西教育,2002,(6):24.
  [9] 冯钢.计算机组装实训中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9,(2):208.
  [10] 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冯钢.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J].科技资讯,2008:(30).

推荐访问:式教学 抛锚 移情 探讨